卷四十九 有司徹第十七

關燈
[疏]《有司徹》第十七。

    ○釋曰:鄭《目錄》雲:“《少牢》之下篇也。

    大夫既祭傧屍于堂之禮。

    祭畢,禮屍于室中。

    天子、諸侯之祭,明日而繹。

    有司徹于五禮屬吉。

    《大戴》第九,《小戴》第十二。

    《别錄》,《少牢》下篇第十七。

    ”○釋曰:言“大夫既祭傧屍于堂之禮”者,謂上大夫室内事屍,行三獻禮畢,别行傧屍于堂之禮。

    又雲“祭畢,禮屍于室中”者,據下大夫室内事屍行三獻,即于室内為加爵禮屍,即下文雲“若不傧屍”以下是也。

     有司徹。

    (徹室中之饋及祝佐食之俎。

    卿大夫既祭而賓屍,禮崇也。

    賓屍則不設馔西北隅,以此薦俎之陳有祭象,而亦足以厭饫神。

    天子諸侯,明日祭于礻方而繹。

    《春秋傳》曰“辛巳,有事于大廟,仲遂卒于垂。

    壬午,猶繹”是也。

    《爾雅》曰:“繹,又祭也。

    ”) [疏]“有司徹”。

    ○注“徹室”至“祭也”。

    ○釋曰:自此盡“如初”,論徹室内之饋并更整設及溫屍俎之事。

    雲“徹室中之饋及祝佐食之俎”者,室内之饋,主于屍馔,薦俎黍稷皆名饋。

    下大夫不傧屍,?訖,雲“有司官徹饋,馔于室中西北隅”,彼鄭注雲:“官徹饋者,司馬、司士舉俎,宰夫取敦及豆。

    ”則此饋内兼數物,唯無?斤俎。

    ?斤俎,上篇佐食徹之,先設于堂下也。

    又言及祝佐食之俎者,殊其尊卑為文,祝亦有薦在室内北墉下,佐食之俎在兩楹之?,無薦。

    此等見于上篇。

    今徹祝與佐食并為文者,賤者省文之義,其實祝薦俎在室内,佐食俎在階?。

    此直雲有司,不言官,下大夫不傧屍,雲官徹者,彼為更馔西北隅,為陽厭,故見官也。

    ?斤俎亦用傧屍,不使有司同時徹者,?斤俎本為屍故設之,徹之皆不與正俎同時,而後設先徹。

    案《楚茨》詩雲:“諸宰君婦,廢徹不遲。

    ”此不言者,彼人君禮,故不同也。

    雲“卿大夫既祭而傧屍禮崇也”者,此對下大夫不傧屍,禮不崇也。

    雲“以此薦俎之陳有祭象而亦足以厭饫神”者,對下大夫屍出之後,改馔西北隅,為厭饫神。

    今傧屍者雖不設馔西北隅,以此薦俎之陳,有祭象,亦足以厭饫神,亦下大夫也。

    雲“天子諸侯明日祭于礻方而繹”者,欲見天子諸侯尊,别日為之,與卿大夫禮異。

    但礻方與繹,二者俱時為之,故《郊特牲》雲:“繹之于庫門内,礻方之于東方,失之矣。

    ”鄭注雲:“礻方之禮宜于廟門外之西室,繹又于其堂,神位在西。

    此二者同時而大名曰繹,其祭禮簡而事屍禮大。

    ”引《春秋傳》者,此宣八年《左氏傳》:“辛巳,有事于大廟,仲遂卒于垂。

    ”卿佐卒輕于正祭,不合廢,但繹祭禮輕,宜廢而不廢,故譏之。

    雲“壬午猶繹”,引之者,證人君别日為繹。

    又見二者雖同時而大名繹,故孔子書繹不書礻方。

    引《爾雅》者,《爾雅·釋天》文,彼雲“周曰繹,商曰彤,夏曰複胙”。

    複胙者,複昨日之胙祭。

    殷曰彤者,義取彤彤祭不絕。

    周曰繹者,取尋繹前祭之事。

    但礻方者,《禮器》雲“為礻方乎外”,注“礻方祭,明日之繹祭也。

    謂之礻方者,于廟門之旁,因名焉。

    其祭之禮既設祭于室,而事屍于堂,孝子求神非一處”是也。

    此礻方是明日又祭,故于廟門外。

    若然,正祭礻方即于廟門内,故《楚茨》詩雲:“祝祭于礻方,祀事孔明。

    ”毛傳雲:“礻方,門内也。

    ”鄭雲:“孝子不知神之所在,故使祝博求之于廟門内之旁,待賓客之處,祀禮于是甚明。

    ”是正祭礻方在門内也。

    《郊特牲》雲:“索祭祝于礻方,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或諸遠人乎?祭于礻方,尚曰求諸遠者與?”亦是祭之明日礻方,故雲求諸遠者。

    但此大夫傧屍,同日正祭之牲,天子諸侯禮大,别日又别牲,故《牛人》雲:“享牛求牛。

    ”鄭雲:“享,獻也。

    獻神之牛,謂所以祭者也。

    求,終也,終事之牛,謂所以繹者也。

    ”是其别牲也。

     掃堂。

    (為賓屍新之。

    《少儀》曰:“?埽曰掃,掃席前曰拚。

    ”) [疏]“掃堂”。

    ○注“為賓”至“曰拚”。

    ○釋曰:為賓屍新之者,正祭于室之時,堂亦掃訖,今将傧屍又掃之,故雲為傧屍新之。

    引《少儀》者,若直掃席前,止可雲拚,今雲掃不雲拚,明于堂廟泛掃,引之見?掃為義也。

     司宮攝酒,(更洗,益整頓之。

    今文攝為聶。

    ) [疏]“司宮攝酒”。

    ○注“更洗”至“為聶”。

    ○釋曰:鄭雲“更洗,益整頓之”者,案《士冠禮》“再醮攝酒”,注雲:“攝猶整也。

    整酒謂撓之。

    ”此更添益整頓,則此洗當作撓,此謂賓屍,唯徹室中之饋,亦因前正祭之酒,更撓攪添益整新之也。

     乃[A16D]屍俎。

    ([A16D],溫也。

    溫屍俎于爨,?斤亦溫焉。

    獨言溫屍俎,則祝與佐食不與賓屍之禮。

    古文[A16D]皆作尋,記或作Ь。

    《春秋傳》曰:“若可Ь也,亦可寒也。

    ”) [疏]“乃[A16D]屍俎”。

    ○注“[A16D]溫”至“寒也”。

    ○釋曰:知溫屍俎于爨者,見下文雲“卒[A16D],乃升羊豕魚三鼎”,故知先溫于爨之镬,乃後升之于鼎也。

    ?斤亦溫焉,知者,案下文載俎所舉在?斤,肩胳脊脅皆在載于俎,明亦溫可知。

    又雲“獨言溫屍俎則祝與佐食不與賓屍之禮”者,但正祭時,屍祝及佐食皆有俎,今獨言溫屍俎,欲見賓屍時,祝與佐食不與而别立侑也。

    雲“古文[A16D]皆作尋”者,《論語》及《左傳》與此古文皆作尋,《論語》不破,至此疊古文不從者,彼不破者,或古文通用,至此見有今作[A16D]有火義,故從今文也。

    雲“記或作Ь”者,案《郊特牲》雲:“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氣、血、腥、?閻祭,用氣也。

    ”注雲:“?閻,或為Ь。

    ”今此義指彼記或讀之,故雲記或作Ь也。

    引《春秋傳》者,案哀公十二年《左傳》,夏,“公會吳幹橐臯,吳子使大宰?請尋盟。

    公不欲,使子貢對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結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猶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

    ”服注雲:“尋之言重也,溫也;寒,歇也。

    亦可寒而歇之。

    ”(元缺一字)鄭引之者,證[A16D]屍俎是重溫之義。

     卒[A16D],乃升羊、豕、魚三鼎,無臘與膚。

    乃設扃?,陳鼎于門外,如初。

    (臘為庶羞,膚從豕,去其鼎者,賓屍之禮殺于初。

    如初者,如廟門之外東方,北面北上。

    今文扃為铉,古文?為密。

    ) [疏]“卒[A16D]”至“如初”。

    ○注“臘為”至“為密”。

    ○釋曰:雲“臘為庶羞”者,鄭解不[A16D]臘之義。

    案上[A16D]屍俎,則皆在其内,今升鼎言無臘,下載又不見臘體,明從庶羞可知。

    雲“膚從豕去其鼎”,知者,下載體時,膚猶在豕鼎,不為庶羞可知。

    但正祭時五鼎,今二者皆去其鼎,故雲“賓屍之禮殺于初”也。

     乃議侑于賓,以異姓。

    (議猶擇也。

    擇賓之賢者,可以侑屍。

    必用異姓,廣敬也。

    是時,主人及賓有司已複内位。

    古文侑皆作宥。

    ) [疏]“乃議”至“異姓”。

    ○注“議猶”至“作宥”。

    ○釋曰:自此盡“侑答拜”,論選侑并迎屍及侑之事。

    雲“是時主人及賓有司已複内位”者,下文“侑出,俟于廟門之外”,又雲主人出迎屍、侑,言侑,即賓之賢者,明賓有司主人皆複内位矣。

    若然,知賓主不先在内,必知出複内位者,上篇雲四?者,二佐食,二賓長,?訖皆出,未見入。

    主人送上?言退,皆有出事,今議侑在内,故雲“是時賓主人已複内位”也。

     宗人戒侑。

    (戒猶告也。

    南面告于其位。

    戒曰:“請子為侑。

    ”) [疏]“宗人戒侑”。

    ○注“戒猶”至“為侑”。

    ○釋曰:知南面告于其位者,以賓位在門東北面,請以為侑,明面鄉其位可知。

    知賓位在門東北面者,下文将獻賓時,雲“主人降南面,拜衆賓門東,三拜衆賓,門東北面,皆答壹拜”是也。

    雲“戒曰請子為侑”者,案《燕禮》,公曰:“命某為賓。

    ”射人傳公命當雲:“請子為賓。

    ”此處命侑,當先雲:“主人曰命某為侑。

    ”宗人傳主人辭,戒曰:“請子為侑。

    ”鄭以互文約之,故雲然也。

     侑出,俟于廟門之外。

    (俟,待也。

    待于次,當與屍更入。

    主人興禮事屍,極敬心也。

    ) [疏]“侑出”至“之外”。

    ○注“俟待”至“心也”。

    ○釋曰:雲“主人興禮事屍,極敬心也”者,正謂立侑以輔屍,使出,便迎之,是極其敬心也。

     司宮筵于戶西,南面。

    (為屍席也。

    )又筵于西序,東面。

    (為侑席也。

    ) 屍與侑北面于廟門之外,西上。

    (言“與”,殊尊卑。

    北面者,賓屍而屍益卑。

    西上,統于賓客。

    ) [疏]注“言與”至“賓客”。

    ○釋曰:雲“屍益卑”者,以傧屍之禮,以屍為賓客,當在門西,東面北上。

    今執臣道,門外北面,故雲益卑也。

     主人出迎屍,宗人擯。

    (賓客屍而迎之,主人益尊。

    擯,贊。

    ) [疏]“主人”至“人擯”。

    ○注“賓客”至“擯贊”。

    ○釋曰:案《少牢》宿屍祝擯。

    此宗人擯者,以祝不與傧屍,故使宗人為擯也。

    雲“賓客屍而迎之,主人益尊”者,上篇正祭時,主人不迎屍,以申屍之尊。

    至此賓客屍而迎之,以屍同賓客,是主人益尊故也。

     主人拜,屍答拜。

    主人又拜侑,侑答拜。

    主人揖,先入門右。

    (道屍。

    ) 屍入門左,侑從,亦左。

    揖,乃讓。

    (沒ニ相揖,至階又讓。

    ) [疏]注“沒ニ”至“又讓”。

    ○釋曰:經直雲“揖乃讓”,鄭知“沒ニ相揖,至階又讓”者,案上篇《鄉飲酒》之等,入門三揖,至階又讓,故知也。

     主人先升自阼階,屍、侑升自西階,西楹西,北面東上。

    (東上,統于其席。

    ) [疏]注“東上統于其席”。

    ○釋曰:屍在門外北面西上,統于賓客,至此升堂,亦應西上,故決之。

    雲“東上,統于其席”,以其賓席以東為上故也。

     主人東楹東,北面拜至,屍答拜。

    主人又拜侑,侑答拜。

    (拜至,喜之。

    ) 乃舉。

    (舉,舉鼎也。

    舉者不盥,殺也。

    ) [疏]“乃舉”。

    ○注“舉舉”至“殺也”。

    ○釋曰:自此盡“西枋”,論門外舉鼎,匕俎入陳于廟門之事。

    雲“舉者不盥,殺也”者,決正祭時皆盥訖乃舉鼎,此傧屍禮殺,舉者不盥,故雲殺也。

     司馬舉羊鼎,司士舉豕鼎、舉魚鼎以入,陳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