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特牲饋食禮第十五

關燈
主人及祝升,祝先入,主人從,西面于戶内。

    (祝先入,接神宜在前也。

    《少牢饋食禮》曰:“祝盥于洗,升自西階,主人盥,升目阼階,祝先入,南面。

    ”) [疏]“主人”至“戶内”。

    ○注“祝先”至“南面”。

    ○釋曰:自此盡“稽首”,論主人、主婦及祝與佐食陳設陰厭之事。

    雲“主人從,西面于戶内”,注引《少牢》者,證主人戶内西面,其時祝北墉下南面之事,以其未有祝行事之法,直監納祭而已。

    下文乃雲“祝在左”,為孝子釋辭,乃有事也。

     主婦盥于房中,薦兩豆,葵菹、蝸醢,醢在北。

    (主婦盥,盥于内洗。

    《昏禮》婦洗在北堂,直室東隅。

    )宗人遣佐食及執事盥,出。

    (命之盥出,當助主人及賓舉鼎。

    ) 主人降,及賓盥,出。

    主人在右,及佐食舉牲鼎。

    賓長在右,及執事舉魚、臘鼎,除?。

    (及,與也。

    主人在右,統于東。

    主人與佐食者,賓尊不載。

    《少牢饋食禮》:魚用鲋,臘用麋,士臘用兔。

    ) [疏]注“及與”至“用兔”。

    ○釋曰:鼎在門外北上,東為右人,西為左人,右人尊,入時在鼎前,左人卑,入時在鼎後。

    又盡載牲體于俎,又設俎于神坐之前,主人升,乃以東為主。

    今在堂下,主人在右,故雲“統于東”也。

    雲“主人與佐食者,賓尊不載”者,以賓主當相對為左右,以賓尊不載牲體,故使佐食對主人,使賓為右人,而使執事在左而載也。

     宗人執畢,先入,當阼階,南面。

    (畢狀如叉,蓋為其似畢星取名焉。

    主人親舉,宗人則執畢導之。

    既錯,叉以畢臨匕載,備失脫也。

    《雜記》曰:“?匕用桑,長三尺,畢用桑,三尺,刊其本與末。

    ”?匕、畢同材明矣。

    今此?匕用棘心,則畢亦用棘心。

    舊說雲:畢以禦他神物,神物惡桑叉。

    則少牢饋食及虞無叉,何哉?此無叉者,乃主人不親舉耳。

    《少牢》大夫祭不親舉。

    虞,喪祭祭也,主人未執事。

    ?、練、祥執事用桑叉,自此純吉,用棘心叉。

    ) [疏]“宗人”至“南面”。

    ○注“畢狀”至“心叉”。

    ○釋曰:雲“畢,狀如叉”者,下引舊說有他神物惡桑叉之言,故以叉而言。

    雲“蓋為其似畢星取名焉”者,案《詩》雲:“有扌求天畢,載施之行。

    ”無正文,故雲“蓋”以疑之也。

    雲“主人親舉,宗人則執畢導之。

    既錯,叉以畢臨匕載,備失脫也”,知義然者,以經言“宗人執畢先入”,是導之也。

    又知既錯,叉以畢臨匕載,備失脫也者,以經雲“當阼階南面”,明鄉主人執事臨匕備失脫可知也。

    雲“今此?匕用棘心,則畢亦用棘心”者,案下記雲“棘心匕刻”是也。

    知畢亦棘心者,以《雜記》匕、畢同用桑,據喪祭。

    今吉祭,匕用棘心,則畢亦棘心也。

    雲“舊說雲,畢以禦他神物,神物惡桑叉”,舊說如此。

    又引《少牢》、《士虞》已下,破舊說之意也。

    雲“此無叉者,乃主人不親舉耳”者,總解《士虞》、《少牢》二禮。

    雲“《少牢》大夫祭不親舉”者,大夫尊,主人不親舉。

    雲“虞,喪祭祭也主人未執事”者,對吉祭主人執事有畢,彼無也。

    雲“?練祥執事用桑叉”者,以其虞時主人不執事,則?已執事,執事用桑叉,則《雜記》所雲是也。

    雲“自此純吉,用棘心叉”者,除祥後則礻覃月及吉祭用棘心也。

    案《易·震卦》彖辭雲:“震來??,笑言啞啞,震驚百裡,不喪匕鬯。

    ”鄭注雲:雷發聲于百裡。

    古者諸侯象諸侯出教令能警戒國内,則守其宗廟社稷,為之祭主,不亡其匕鬯。

    人君于祭匕牲體薦鬯而已,其馀不親為也。

    若然,諸侯親匕牲體,大夫不親者,辟人君,士卑不嫌,得與人君同親匕也。

     鼎西面錯,右人抽扃,委于鼎北。

    (右人,謂主人及二賓。

    既錯,皆西面俟也。

    ) 贊者錯俎,加匕。

    (贊者執俎及匕從鼎入者,其錯俎東縮,加匕,東柄,既則退,而左人北面也。

    ) [疏]注“贊者”至“北面”。

    ○釋曰:雲“其錯俎東縮,加匕,東柄”者,《少牢》雲“俎皆設于鼎西西肆”,又雲“匕皆加于鼎東枋”,則此加匕于鼎東柄可知。

    雲“既則退,而左人北面也”,知者,以其俎從于鼎西,其人當北面,于其南載之便,是以《昏禮》亦雲“北面載,執而俟”是也。

     乃?匕。

    (右人也,尊者于事,指使可也。

    左人載之。

    ) 佐食升?斤俎,?之,設于阼階西。

    (?斤,謂心舌之俎也。

    《郊特牲》曰:“?斤之為言敬也。

    ”言主人之所以敬屍之俎。

    古文?皆作密。

    ) [疏]注“?斤謂”至“作密”。

    ○釋曰:知?斤謂心舌者,下記雲“?斤俎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實于牲鼎。

    載心立,舌縮俎”是也。

    引《郊特牲》者,見敬有?斤俎,送于屍前。

     卒載,加匕于鼎。

    (卒,已也。

    已載,畢亦加焉。

    ) [疏]注“卒已”至“加焉”。

    ○釋曰:主人匕牲體,宗人以畢助之。

    主人匕事訖,加之于鼎,則宗人既事,亦加于鼎可知。

     主人升,入複位。

    俎入設于豆東。

    魚次,臘特于俎北。

    (入設俎,載者。

    臘特,馔要方也。

    凡馔必方者,明食味人之性所以正。

    ) [疏]注“入設”至“以正”。

    ○釋曰:知載人設俎者,以其經卒載下,即雲入設,不見别人,明是載者設之可知。

    雲“臘特,馔要方也”者,案經豆在神坐之前,豕俎入設于豆東,魚俎又次其東,若臘俎複在東,則馔不得方,故臘俎特于俎北,取其方故也。

     主婦設兩敦黍稷于俎南,西上,及兩?,Ρ設于豆南,南陳。

    (宗婦不贊敦?者,以其少,可親之。

    Ρ,菜也。

    ) [疏]注“宗婦”至“菜也”。

    ○釋曰:案《少牢》主婦設金敦,宗婦贊三敦,以其多,故使宗婦贊。

    此士祭祀二敦,少,故不使宗婦贊,主婦可親之也。

    若然,案《少牢》佐食贊?,宗婦不贊?,此不以佐食決之,而并雲宗婦者,此決《有司徹》,故《有司徹》雲:“主婦洗于房中。

    出實爵,尊南,西面拜獻屍,屍拜,于筵上受,主婦西面于主人之席北,拜送爵,入于房,取一羊?,坐奠于韭菹西,主婦贊者執豕?以從,主婦不興,受,設于羊?之西。

    ”又下至主婦緻爵于主人,“主婦設二?與糗、?,如屍禮”,皆是也。

     祝洗,酌奠,奠于?南,遂命佐食啟會。

    佐食啟會,卻于敦南,出立于戶西,南面。

    (酌奠,奠其爵觯也。

    《少牢饋食禮》啟會,乃奠之。

    ) [疏]注“酌奠”至“奠之”。

    ○釋曰:引《少牢》者,案《少牢》:“祝酌奠,遂命佐食。

    ”佐食啟會乃奠者,彼大夫禮,與此士禮相變,是以與此奠乃啟會異也。

     主人再拜稽首。

    祝在左,(稽首,服之甚者。

    祝在左,當為主人釋辭于神也。

    祝祝曰:“孝孫某,敢用剛鬣、嘉薦、普淖,用薦某事于皇祖某子,尚飨。

    ”) [疏]注“稽首”至“尚飨”。

    ○釋曰:引《少牢》“祝祝”已下者,欲見迎屍之前,釋孝子之辭也。

     卒祝,主人再拜稽首。

     祝迎屍于門外。

    (屍自外來,代主人接之。

    就其次而請,不拜,不敢與尊者為禮。

    《周禮·掌次》:“凡祭祀,張屍次。

    ”) [疏]“祝迎屍于門外”。

    ○注“屍自”至“屍次”。

    ○釋曰:自此盡“反黍稷于其所”,論陰厭後迎屍于正祭之事。

    雲“屍自外來,代主人接之”者,下注雲“主人不迎屍,成屍尊”故也。

    雲“就其次而請,不拜,不敢與尊者為禮”者,凡平賓客,皆在門西,主人出門左,西面拜。

    今此經直雲“迎屍于門外”,不言祝拜,屍答拜,是祝出就次,屍乃出次迎之而入門,是不敢與尊者為禮。

    引《周禮》者,證門外張屍次之事也。

     主人降,立于阼階東。

    (主人不迎屍,成屍尊。

    屍,所祭者之孫也。

    祖之屍,則主人乃宗子。

    祢之屍,則主人乃父道。

    事神之禮,廟中而已,出迎則為厭。

    ) [疏]注“主人”至“為厭”。

    ○釋曰:雲“主人不迎屍,成屍尊”者,案《祭統》雲:“君迎牲而不迎屍,别嫌也。

    屍在廟門外,則疑于臣;在廟中,則全于君。

    君在廟門外,則疑于君;入廟門,則全于臣,全于子。

    ”鄭雲:“不迎屍者,欲全其尊也。

    屍,神象也。

    鬼神之尊在廟中,人君之尊,出廟門則伸。

    ”此士禮,雖無君道,亦尊屍。

    主人不迎,迎之尊不成,不迎之則成,屍之道尊也。

    雲“屍,所祭者之孫也”者,《禮記》雲“孫為王父屍”是也。

    雲“祖之屍,則主人乃宗子”者,以其祭祖,兄弟來助祭,故知宗子,小宗、大宗,五宗皆然。

    《書傳》雲:“宗子将有事,族人皆入侍也。

    ”雲“祢之屍,則主人乃父道”者,《禮記·祭統》雲:“夫祭之道,孫為王父屍。

    所使為屍者,于祭者子行也。

    父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也,此父子之倫也。

    ”注雲:“祭祖則用孫列,皆取于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