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士喪禮第十二

關燈
厥明,滅燎。

    陳衣于房,南領,西上,纟青。

    絞,纟今,衾二。

    君衤遂、祭服、散衣、庶衤遂,凡三十稱。

    纟今不在?,不必盡用。

    (纟今,單被也。

    衾二者,始死斂衾,今又複制也。

    小斂衣數,自天子達,大斂則異矣。

    《喪大記》曰:“大斂,布絞,縮者三,橫者三。

    ”) [疏]注“纟今單”至“者三”。

    ○釋曰:雲“君衤遂、祭服、散衣”者,士祭服有助祭爵弁服,自家祭,玄端服散衣,非祭服、朝服之等。

    雲“庶衤遂”者,謂朋友兄弟之等來衤遂者也。

    雲“纟今不在?”者,案《喪大記》“纟今五幅,無ヨ”,鄭雲今之單被也。

    以其不成稱,故不在數内。

    雲“不必盡用”者,案《周禮·守祧職》雲“其遺衣服藏焉”,鄭雲:“遺衣服,大斂之馀也。

    ”即此不盡用者也。

    雲“衾二者,始死斂衾,今又複制”者,此大斂之衾二:始死?無用斂衾,以小斂之衾當陳之,故用大斂衾,小斂已後,用夷衾覆屍,故知更制一衾,乃得二也。

    雲“小斂衣數,自天子達”者,案《喪大記》君大夫小斂已下,同雲十九稱,則天子亦十九稱,注雲:“十九稱,法天地之終數也。

    ”案《易·系辭》生成之數,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是十九為天地之終數。

    雲“大斂則異矣”者,案此文,士喪大斂三十稱,《喪大記》士三十稱,大夫五十稱,君百稱。

    不依命數,是亦喪數略,則上下之大夫及五等諸侯各同一節,則天子宜百二十稱。

    此鄭雖不言襲之衣數,案《雜記》注雲:“士襲三稱,大夫五稱,公九稱,諸侯七稱,天子十二稱與?”以其無文,推約為義,故雲“與”以疑之。

     東方之馔,兩瓦С,其實醴酒,角觯,木?四。

    ?豆兩,其實葵菹芋,蠃醢。

    兩笾無?,布巾,其實栗,不擇。

    脯四?廷。

    (此馔但言東方,則亦在東堂下也。

    ?,白也。

    齊人或名全菹為芋。

    ?,緣也。

    《詩》雲:“竹?必绲?。

    ”布巾,笾巾也。

    笾豆具而有巾,盛之也。

    《特牲饋食禮》有笾巾。

    今文蠃為蝸,古文?為甸。

    ) [疏]注“此馔”至“為甸”。

    ○釋曰:雲“此馔但言東方,則亦在東堂下也”者,案上小斂之馔雲于東堂下,此直言東方,則亦東堂下。

    鄭雲“亦”者,亦上小斂也。

    雲“齊人或名全菹為芋”者,案鄭于《周禮·醢人》注雲:“細切為齑,全物若??為菹。

    ”若然,凡菹者,全物不得芋名。

    此雲齊人名全菹為芋者,菹法舊短四寸者全之,若長于四寸者,亦切之,則葵長者自然切乃為菹。

    但喪中之菹葵,雖長而不切,取齊人全菹為芋之解也。

    引《詩》者,欲見?為緣義。

    雲“笾豆具而有巾,盛之也”者,使小斂一豆一笾,笾豆不具,故無巾。

    若然,笾有巾,豆無巾者,以豆盛菹醢,濕物不嫌無巾,故不言,其實有巾矣。

    案此注引《特牲》記“笾巾”,鄭彼注雲:“笾有巾者,果實之物多皮核,優尊者。

    ”此言盛之,不同,引之者,以其彼為屍,屍食,故雲優尊者。

    此為神,神不食,故雲盛之,引之直取證有巾覆之同。

     奠席在馔北,斂席在其東。

    (大斂奠而有席,彌神之。

    ) [疏]注“大斂”至“神之”。

    ○釋曰:雲“彌神之”者,以其小斂奠無巾,大斂奠有巾,已是神之。

    今于大斂奠,又有席,是彌神之也。

     掘?聿見衽。

    (?聿,埋棺之坎者也,掘之于西階上。

    衽,小要也。

    《喪大記》曰:“君殡用?盾,?贊至于上,畢塗屋。

    大夫殡以?壽,?贊置于西序,塗不暨于棺。

    士殡見衽,塗上,帷之。

    ”又曰:“君蓋用漆,三衽三束。

    大夫蓋用漆,二衽二束。

    士蓋不用漆,二衽二束。

    ”) [疏]注“?聿埋”至“二束”。

    ○釋曰:雲“?聿,埋棺之坎”者,?聿訓為陳,謂陳屍于坎,鄭即以?聿為埋棺之坎也。

    知“于西階上”者,《檀弓》孔子雲:“夏後氏殡于東階,殷人殡于兩楹之?,周人殡于西階之上。

    ”故知士亦殡于西階之上。

    此殡時,雖不言南首,南首可知。

    鄭注上文雲如商?之事位,則屍南首。

    以《檀弓》又雲:“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達禮也。

    ”《禮運》雲:“故死者北首,生者南鄉。

    ”亦據葬後而言,則未葬已前,不忍異于生,皆南首,唯朝廟時北首。

    故《既夕》雲:“正柩于兩楹?,用夷床。

    ”注雲:“是時柩北首。

    ”必北首者,朝事當不背父母,以首鄉之故也。

    引《喪大記》者,雲“畢塗屋”者,畢,盡也。

    四面及上盡塗之,如屋然。

    雲“大夫殡以?壽,?贊置于西序”者,大夫不得如人君于西階,離序而四面?贊之,大夫但逼西序,以木?壽覆棺營?贊置于西序。

    雲“塗不暨于棺”者,彼注雲:“?贊中狹小,裁取容棺。

    ”暨,及也,但塗木不及棺而已。

    雲“士殡見衽塗上”者,即此經掘?聿而見其小要于上塗之而已。

    雲“帷之”者,鬼神尚幽ウ,君大夫士皆同也。

    雲“又曰君蓋用漆,三衽三束”者,古者棺不釘,彼鄭注雲:“用漆者,塗合牡,牡之中也。

    衽,小要也。

    ”棺蓋每一縫為三道,小要每道為一條皮束之,故雲君蓋用漆三衽三束。

    大夫士降于君,故二衽二束,大夫有漆,士無漆也。

    引之者,證經?聿與衽之義也。

     棺入,主人不哭。

    升棺用軸,蓋在下。

    (軸,?共軸也。

    ?共狀如床,軸其輪,?免而行。

    ) [疏]注“軸?共”至“而行”。

    ○釋曰:雲“?共狀如床,軸其輪”者,此注文略。

    案《既夕》雲“遷于祖用軸”,注雲“軸,?共軸也。

    軸狀如轉辚,刻兩頭為轵。

    ?共狀如長床,穿?呈前後着金,而關軸焉。

    大夫諸侯以上,有四周,謂之?盾,天子畫之以龍”是也。

     熬黍稷各二筐,有魚臘,馔于西坫南。

    (熬所以惑蚍蜉,令不至棺旁也。

    為舉者設盆盥于西。

    ) [疏]注“熬所”至“于西”。

    ○釋曰:《喪大記》雲:“熬,君四種八筐,大夫三種六筐,士二種四筐。

    加魚臘焉。

    ”注雲:“熬者,煎?也。

    将塗設于棺旁,所以惑蚍蜉,使不至棺也。

    ”引此“《士喪禮》曰:熬黍稷各二筐。

    又雲:設熬旁一筐,大夫三種,加以粱,君四種,加以稻,四筐則首足皆一,其馀設于左右。

    ”若然,則此士二筐,首足各一筐,其馀設于左右可知也。

    雲“為舉者設盆盥于西”者,以小斂既雲設盆盥馔于東方,明大斂用西方之盆盥矣。

    以其先陳盥,後陳鼎,故于鼎上言之也。

     陳三鼎于門外,北上。

    豚合升,魚?專鲋九,臘左胖,髀不升,其他皆如初。

    (合升,合左右體升于鼎。

    其他皆如初,謂豚體及匕俎之陳,如小斂時,合升四{髟易},亦相互耳。

    ) [疏]注“合升”至“互耳”。

    ○釋曰:雲“其他皆如初,謂豚體及匕俎之陳,如小斂時”者,謂豚七體之等,一依前斂時也。

    雲“合升四{髟易}亦相互耳”者,小斂雲四{髟易},四解為七體,亦左右體合升,今升左右體,亦四解可知也,故雲相互也。

     燭俟于馔東。

    (燭,ㄡ也。

    馔,東方之馔。

    有燭者,堂雖明,室猶ウ。

    火在地曰燎,執之曰燭。

    ) [疏]注“堂雖”至“曰燭”。

    ○釋曰:雲“堂雖明,室猶ウ”者,前小斂陳衣于房,無燭者,近戶得明,故無燭。

    此大斂于室之奧,故有燭以待之。

    雲“在地曰燎”者,謂若《郊特牲》雲“庭燎之百”,又《詩》雲“庭燎之光”,如此之類,皆在地曰燎。

    此雲“執之曰燭”,及《少儀》雲“主人執燭抱ㄡ”,此之類皆是人之手執燭也。

    庭燎且《燕禮》亦謂之大燭也,《司ピ氏》亦謂之墳燭也。

     祝、徹盥于門外,入,升自阼階,丈夫踴。

    (祝徹,祝與有司當徹小斂之奠者。

    小斂設盥于馔東,有巾。

    大斂設盥于門外,彌有威儀。

    ) [疏]注“祝徹”至“威儀”。

    ○釋曰:此直雲“祝徹盥于門外”者,不知何時設,此案上小斂陳馔訖,即言設盥,則陳大斂馔訖,亦設盥于門外也。

     祝徹巾,授執事者以待。

    (授執巾者于屍東,使先待于阼階下,為大斂奠又将巾之。

    祝還徹醴也。

    ) [疏]注“授執”至“醴也”。

    ○釋曰:雲“授執巾者于屍東,使先待于阼階下”者,此巾前為小斂奠巾之,今祝徹巾,還為大斂奠巾之,前小斂奠,升自阼階,設于屍東,祝受巾于阼階下而升。

    今大斂奠,亦升自阼階,設于奧,亦宜受巾于阼階下而升,故知祝授巾于執巾者,使先待于阼階下也。

    又知“祝還徹醴”者,下文“徹馔先取醴”故也。

     徹馔,先取醴酒,北面。

    (北面立,相待俱降。

    )其馀取先設者,出于足,降自西階。

    婦人踴。

    設于序西南,當西榮,如設于堂。

    (為求神于庭。

    孝子不忍使其親須臾無所馮依也。

    堂,謂屍東也。

    凡奠設于序西南者,畢事而去之。

    ) [疏]注“為求”至“去之”。

    ○釋曰:雲“堂謂屍東也”者,謂如屍東堂上陳設之次第,故雲屍東也。

    雲“凡奠設于序西南者,畢事而去之”者,言“凡奠”,謂小斂奠、大斂奠、遷柩奠、祖奠,但将設後奠,則徹先奠于西序南,待後奠事畢,則去之。

    故小斂奠設之于此不巾,以不久設故也。

     醴酒位如初。

    執事豆北南面,東上。

    (如初者,如其醴酒北面西上也。

    執醴尊,不為便事變位。

    ) [疏]注“如初”至“變位”。

    ○釋曰:前設小斂奠于屍東時,醴酒先升,北面西上,執豆俎者立于俎北,西上。

    至此執豆俎者,豆北東上,為便事,事訖,向東為便,故東上變位,以執醴者尊,仍西上,是不得“為便事變位”也。

     乃?馔。

    (東方之新馔。

    ) [疏]注“東方之新馔”。

    ○釋曰:以其将設大斂,新馔于室,故知是新馔也。

     帷堂。

    (徹事畢。

    )婦人屍西,東面。

    主人及親者升自西階,出于足,西面袒。

    (袒,大斂變也。

    不言ヮ免髻發,小斂以來自若矣。

    ) [疏]注“袒大”至“若矣”。

    ○釋曰:知袒為“大斂變”者,前将小斂袒,今言袒,下文即行大斂事,故知為大斂變也。

    雲“不言ヮ免{髟舌}發,小斂以來自若矣”者,決前小斂袒,男有{髟舌}發免,婦人有ヮ,今大斂袒,不言者,自小斂以來有此,至成服乃改。

    若,如也,自如常有,故不言之也。

     士盥,位如初。

    (亦既盥并立西階下。

    ) [疏]注“亦既”至“階下”。

    ○釋曰:言“亦”者,亦如小斂時,士盥二人并立于西階下,以待遷屍也。

     布廣如初。

    (亦下莞上簟,鋪于阼階上,于楹?為少南。

    ) [疏]注“亦下”至“少南”。

    ○釋曰:“布席如初”,初謂小斂時下莞上簟。

    雲“鋪于阼階上”者,案《喪大記》雲“小斂于戶内,大斂于阼”是也。

    雲“于楹?為少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