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喪服第十一

關燈
?婦。

    (?婦,?子之妻。

    ) [疏]注“?婦?子之妻”。

    ○釋曰:疏于孫,故次之。

    其婦從夫,而服其舅姑期,其舅姑從子,而服其婦大功,降一等者也。

     傳曰:何以大功也?不降其?也。

    (婦言?者,從夫名。

    ) [疏]釋曰:此傳問者,以其?庶之子,其妻等是婦而為庶婦小功,特為?婦服大功,故發問也,答“不降其?”故也。

    若然,父母為?長三年,今為?婦不降一等服期者,長子本為正體于上,故加至三年。

    婦直是?子之妻,無正體之義,故直加于庶婦一等,大功而已。

     女子子?人者為衆昆弟。

    (父在則同,父沒,乃為父後者服期也。

    ) [疏]釋曰:前雲姑姊妹女子子出?,在章首者,情重故。

    至此,女子子反為昆弟在此者,抑之,欲使厚于夫氏,故次在此也。

    為本親,降一等是其常,故無傳也。

    雲“父沒乃為父後者服期也”者,《不杖章》所雲是也。

     侄丈夫婦人,報。

    (為侄男女服同。

    ) [疏]注“為侄男女服同”。

    ○釋曰:侄卑于昆弟,故次之。

    不言男子、女子,而言丈夫、婦人者,姑與侄在室出嫁同以侄女言男人,見嫁出,因此謂侄男為丈夫,亦見長大之稱,是以鄭還以男女解之。

     傳曰:侄者何也?謂吾姑者吾謂之侄。

     [疏]釋曰:雲“謂吾姑者吾謂之侄”者,名唯對姑生稱。

    若對世叔,唯得言昆弟之子,不得侄名也。

     夫之祖父母、世父母、叔父母。

     [疏]釋曰:以其義服,故次在此。

    記雲為夫之兄弟降一等,此皆夫之期,故妻為之大功也。

     傳曰:何以大功也?從服也。

    夫之昆弟何以無服也?其夫屬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

    其夫屬乎子道者,妻皆婦道也。

    謂弟之妻婦者,是嫂亦可謂之母乎?故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無慎乎?(道猶行也。

    言婦人棄姓,無常秩,嫁于父行,則為母行,嫁于子行,則為婦行。

    謂弟之妻為婦者,卑遠之,故謂之婦。

    嫂者,尊嚴之稱,是嫂亦可謂之母乎?言不可。

    嫂猶叟也,叟,老人稱也。

    是為序男女之别爾。

    若己以母婦之服服兄弟之妻,兄弟之妻以舅子之服服己,則是亂昭穆之序也。

    治猶理也。

    父母兄弟夫婦之理,人倫之大者,可不慎乎?《大傳》曰:同姓從宗合族屬,異姓主名治際會。

    名着而男女有别。

    ) [疏]“傳曰”至“慎乎”。

    ○釋曰:問者,怪無骨肉之親而重服大功,故緻問也。

    答“從服也”,從夫而服,故大功也。

    若然,夫之祖父母、世父母為此妻着何服也。

    案下《缌麻章》雲婦為“夫之諸祖父母報”,鄭注謂“夫所服小功”者,則此夫所服期,不報限。

    王肅以為父為衆子期,妻小功,為兄弟之子期,其妻亦小功,以其兄弟之子猶子。

    引而進之,進同己子,明妻同可知。

    “夫之昆弟何以無服”已下,總論兄弟之妻不為夫之兄弟服,夫之兄弟不為兄弟妻服之事。

    雲“其夫屬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

    其夫屬乎子道者,妻皆婦道也”,此二者尊卑之叙,并依昭穆相為服,即此經“為夫之世叔父母服”是也。

    雲“謂弟之妻婦者,是嫂亦可謂之母乎”者,此二者欲論不着服之事。

    若着服,則相親,近于淫亂,故不着服。

    推而遠之,遠乎淫亂,故無服也。

    又雲“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無慎乎”者,欲明母之與婦本是路人,今來嫁于父子之行,則生母婦之名,既名母婦,即有服,有服則相尊敬,遠于淫亂者也。

    是母婦之名,人理之大,可不慎乎?當慎之。

    若然,兄弟之妻,本無母婦之名,名兄妻為嫂者,尊嚴之稱,名弟妻為婦,與子妻同号者,推而遠之,下同子妻也。

    是兄弟妻既無母婦之名,今名為嫂婦者,假作此号,使遠于淫亂,故不相為服也。

    ○注“道猶”至“有别”。

    ○釋曰:雲“謂弟之妻為婦者,卑遠之,故謂之婦”者,使下同子妻,則本無婦名,假與子妻同遠之也。

    雲“嫂者尊嚴之稱,是嫂亦可謂之母乎”者,此因弟妻名為婦,以緻斯問,言不可也。

    雲“嫂猶叟也,叟,老人稱也”者,叟有兩号:若孔注《尚書》“西蜀叟”,叟是頑愚之惡稱;若《左氏傳》雲“趙叟在後”,叟是老人之善名。

    是以名為嫂,嫂婦人之老,稱故雲老人之稱。

    雲“是為序男女之别爾”者,謂不名兄妻為母,是次序昭穆之别也。

    雲“若己以母婦之服服兄弟之妻,兄弟之妻以舅子之服服己,則是亂昭穆之序也”者,此解不得之意,何者?以弟妻為婦,即以兄妻為母,而以母服服兄妻,又以婦服服弟妻,又使妻以舅服服夫之兄,又使兄妻以子服服己夫之弟,則兄弟反為父子,亂昭穆之次序,故不得以兄妻為母者也。

    故聖人深塞亂源,使兄弟之妻本無母婦之名,不相為服也。

    引《大傳》者,雲“同姓從宗合族屬”者,謂大宗子同是正姓,姬姜之類屬聚也,合聚族人于宗子之家,在堂上行食燕之禮,即系之以姓而弗别,綴之以食而弗殊是也。

    又雲“異姓主名治際會”者,主名謂母與婦之名。

    治,正也。

    際,接也。

    以母婦正接之會聚,則宗子之妻食燕族人之婦于房是也。

    雲“名着而男女有别”者,謂母婦之名明着,則男女各有分别而無淫亂也。

     大夫為世父母、叔父母、子、昆弟、昆弟之子為士者。

    (子,謂庶子。

    ) [疏]注“子謂庶子”。

    ○釋曰:大夫為此八者本期,今以為士,故降至大功,亦為重出此文,故次在此也。

    雲“子謂庶子”者,若長子在《斬章》,故謂庶子也。

     傳曰:何以大功也?尊不同也。

    尊同,則得服其親服。

    (尊同,謂亦為大夫者。

    親服,期。

    ) [疏]注“尊同”至“服期”。

    ○釋曰:尊同謂亦為大夫者,經言大夫為之,明尊同,是亦為大夫也。

    雲“親服期”者,此八者并見《期章》是也。

     公之庶昆弟、大夫之庶子為母、妻、昆弟。

    (公之庶昆弟,則父卒也。

    大夫之庶子,則父在也。

    其或為母,謂妾子也。

    ) [疏]釋曰:雲“公之庶昆弟大夫之庶子”者,此二人各自為母、妻,為昆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