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公食大夫禮第九

關燈
體進奏。

    (體,謂牲與臘也。

    奏,謂皮膚之理也。

    進其理,本在前。

    下大夫體七個。

    ) [疏]“載體進奏”。

    ○注“體謂”至“七個”。

    ○釋曰:三牲與臘皆載體,直言體,不辨體形及數,以下魚、腸胃、倫膚皆言七,則此亦七體,故鄭雲“下大夫體七個”。

    若然,七個此不言體形,按《士虞記》雲“升左肩、臂、?、肫、骼、脊、脅”七體,彼喪禮用左。

    又按《鄉飲酒》、《鄉射記》皆雲“右胖進腠”,則此亦用右胖,肩、?、臂、肫、骼、脊、脅可知。

    既用右胖,則左胖為庶羞。

    其庶羞者,此下大夫十六豆,上大夫二十豆是也。

    若緻飧及歸饔饩,腥鼎皆無庶羞。

    《鄉飲酒》、《鄉射》、《燕禮》、《大射》雖同用狗一牲,以其亨,亨亦皆有庶羞也。

    雲“奏,謂皮膚之理。

    進其理,本在前”者,此謂生人食法,故進本,本謂近上者。

    若祭祀則進末,故《少牢》雲“進下”,鄭雲“變于食生”是也。

     魚七,縮俎,寝右。

    (右首也。

    寝右進?也。

    乾魚近腴,多骨鲠。

    ) [疏]“魚七縮俎寝右”。

    ○注“右首”至“骨鲠”。

    ○釋曰:雲“縮俎”者,于人為橫,縮,縱也。

    魚在俎為縱,于人亦橫。

    雲寝右,鄭雲“右首也,寝右,進?”也,賓在戶牖之?南面,俎則東西陳之,魚在俎,首在右,腹腴鄉南。

    ?,脊也。

    進脊在北,鄉賓,必以脊鄉賓者,鄭雲“乾魚近腴,多骨鲠”,故不欲以腴鄉賓,取脊少骨鲠者鄉賓,優客故也。

    若祭祀,則進腴,以鬼神尚氣,腴者,氣之所聚,故《少牢》進腴是也。

     腸、胃七,同俎。

    (以其同類也。

    不異其牛羊,腴賤也。

    此俎實凡二十八。

    ) [疏]“腸胃七同俎”。

    ○注“以其”至“十八”。

    ○釋曰:雲“以其同類也”者,釋經同俎,以其牛羊同是畜類也。

    雲“不異其牛羊,腴賤也”者,以牲體則異俎,及此腸胃即同俎,以其腹腴賤,故略之,同俎也。

    雲“此俎實二十八”者,牛羊各有腸胃,腸胃各七,四七二十八也。

    但此腸胃與牲或同鼎同俎,或别鼎别俎,何者?據此下文七鼎腸胃與牲别鼎别俎,是其正法,取其鼎俎奇也。

    《少牢》五俎,腸胃與牲同鼎者,以其有鮮獸,若腸胃别鼎則六,不得奇,故并腸胃與牲同鼎,《有司徹》亦然。

    此腸胃七者,以其與牲體别鼎,故取數于牲亦七。

    《少牢》并腸胃于牲鼎,故雲腸三胃三,取數于脊脅各三也。

    賓屍禮殺于正祭,故腸胃各一。

    《既夕》盛葬奠,故腸胃五也。

     倫膚七。

    (倫,理也,謂精理滑?色者,今文倫或作論。

    ) [疏]“倫膚七”。

    ○釋曰:倫膚謂豕之皮革為之,但此公食大夫為賓用為美,故膚與腸胃皆别鼎俎。

    《特牲》腥有三鼎,魚、臘不同鼎,故膚從牲,同鼎。

    《有司徹》雖同《少牢》,亦止三鼎而已,羊、豕、魚皆一鼎,故膚還從于牲鼎也。

    又此膚與牲體之數亦七,而《少牢》膚九者,此食禮,故膚從體數。

    《少牢》大夫之祭,膚出下牲,故取數于牲之體而九也。

     腸、胃、膚,皆橫諸俎,垂之。

    (順其在牲之性也。

    腸胃垂及俎拒。

    ) [疏]“腸胃”至“垂之”。

    ○注“順其”至“俎拒”。

    ○釋曰:腸胃得在牲而垂膚,亦言順牲之性者,從多而言。

    雲“垂及俎拒”者,《少牢》雲“腸三,胃三,垂及俎拒”是也。

     大夫既匕,匕奠于鼎,逆退,複位。

    (事畢,宜由便也。

    士匕載者,又待設俎。

    ) [疏]“大夫”至“複位”。

    ○注“事畢”至“設俎”。

    ○釋曰:“士匕載者,又待設俎”者,以上文雲“士舉鼎”,又雲“左人待載”,下文雲“士設俎于豆南”,是載者又待設俎可知也。

     公降盥。

    (将設醬。

    ) [疏]“公降盥”。

    ○注“将設醬”。

    ○釋曰:自此盡“各?于其西”,論公與宰夫為賓設正馔之事。

    雲“将設醬”者,下雲“公設之”,是以盥手也。

     賓降,公辭。

    (辭其從己。

    )卒盥,公壹揖、壹讓,公升,賓升。

    (揖讓皆壹,殺于初。

    古文壹皆作一。

    ) 宰夫自東房授醯醬,(授,授公也。

    醯醬,以醯和醬。

    ) [疏]“宰夫”至“醯醬”。

    ○注“授授”至“和醬”。

    ○釋曰:按記雲:蒲筵常長丈六尺,于堂上戶牖之?南面設之。

    乃設正馔于中席已東,自中席已西設庶羞也。

    雲“醯醬,以醯和醬”者,按歸饔饩,醯醢别,知此醯醬不别,而以醯和醬者,此經所陳物,異者皆别器,此醯醬下但言醬,不别言醯,明以醯和醬可知。

    祭祀無此法,以生人尚亵味,故有之。

     公設之。

    (以其為馔本。

    ) 賓辭,北面坐遷而東遷所。

    (東遷所,奠之東側,其故處。

    ) [疏]“賓辭”至“遷所”。

    ○注“東遷”至“故處”。

    ○釋曰:雲“東遷所”者,謂以西為上,君設當席中,故東遷之,辟君設處側近也,近其故處。

     公立于序内,西鄉。

    (不立阼階上,示親馔。

    ) [疏]“公立”至“西鄉”。

    ○注“不立”至“親馔”。

    ○釋曰:雲“不立阼階上,示親馔”者,以其君之行事皆在阼階上,今近阼北者,以其設馔在戶西近北,今君亦近北,是亦親監馔故也。

     賓立于階西,疑立。

    (不立階上,以主君離阼也。

    疑,正立也,自定之貌。

    今文曰西階。

    ) 宰夫自東房薦豆六,設于醬東,西上。

    韭菹以東?醢、昌本,昌本南麋?,以西菁菹、鹿?。

    (?醢,醢有?。

    昌本,昌蒲本,菹也。

    醢有骨謂之?。

    菁,?菁,菹也。

    今文?皆作麋。

    ) [疏]“宰夫”至“鹿贊”。

    ○注“?醢”至“作麋”。

    ○釋曰:雲“?醢,醢有?”者,按《周禮·醢人》雲:“朝事之豆,韭菹?醢。

    ”已下依此為次,彼注雲:“?,肉汁也。

    ”則此?醢是肉之汁。

    昌本者,彼注雲:“昌蒲根。

    ”又按彼注齑菹之稱,菜肉通。

    又雲“細切為齑,全物若??為菹”。

    又按彼經為菹者,經言菹,不言齑菹者,即是齑也。

    彼言昌本,亦即齑也。

    此注雲菹者,齑菹,粗細為異,通而言之,齑亦得為菹,故雲菹也。

    雲“醢有骨者謂為?”,案《爾雅·釋器》雲:“肉為之醢,有骨者謂之?。

    ”又鄭司農雲:“有骨為?,無骨為醢”也。

    雲“菁?菁菹也”者,即今之蔓菁也。

     士設俎于豆南,西上,牛、羊、豕、魚在牛西,臘、腸胃亞之。

    (亞,次也。

    不言纟争錯,俎尊。

    ) [疏]“士設俎”至“亞之”。

    ○注“亞次”至“俎尊”。

    ○釋曰:雲“不言纟争錯,俎尊”者,上設豆纟争陳之,下設黍稷錯陳之,此設俎不纟争不錯者,但尊故也。

     膚以為特。

    (直豕與腸胃東也。

    特膚者,出下牲,賤。

    ) [疏]“膚以為特”。

    ○注“直豕”至“牲賤”。

    ○釋曰:雲“出下牲,賤”者,以豕在牛、羊之下,賤。

    膚,豕之所出,故雲出下牲賤,特之于俎東也。

     旅人取匕,甸人舉鼎,順出,奠于其所。

    (以其空也。

    其所,謂當門。

    ) [疏]“旅人”至“其所”。

    ○釋曰:前旅人以匕入,加于鼎,退出。

    今還使之取匕前,士舉鼎入,今不使士舉鼎出者,以其士載訖,遂設俎于賓前,事未畢,故甸人舉鼎而出也。

     宰夫設黍、稷六簋于俎西,二以并,東北上。

    黍當牛俎,其西稷,錯以終,南陳。

    (并,亻并也。

    今文曰亻并。

    古文簋皆作軌。

    ) 大羹氵音不和,實于镫。

    宰右執镫,左執蓋,由門入,升自阼階,盡階,不升堂,授公,以蓋降,出,入反位。

    (大羹氵音,煮肉汁也。

    大古之羹不和,無鹽菜。

    瓦豆謂之镫。

    宰謂大宰,宰夫之長也。

    有蓋者,馔自外入,為風塵。

    今文氵音為汁。

    又曰:入門自阼階,無升。

    ) [疏]“大羹”至“反位”。

    ○注“大羹”至“無升”。

    ○釋曰:雲“以蓋降,出,入反位”者,宰位在東夾北,西面南上,今以蓋降出,送于門外,乃更入門,反于東夾北位也。

    雲“大羹氵音,煮肉汁也。

    大古之羹”者,謂是大古五帝之羹。

    雲“不和,無鹽菜”也,大古質,故不和以鹽菜,對?羹調之以鹽菜者也。

    雲“瓦豆謂之镫”,《詩》雲“于豆于登”,毛亦雲:“木曰豆,瓦曰登。

    ”雲“宰謂大宰,宰夫之長”者,以單言宰,諸侯三卿無大宰,以司徒兼大宰,大宰之下有宰夫,故雲宰夫之長也。

     公設之于醬西,賓辭,坐遷之。

    (亦東遷所。

    ) [疏]“公設”至“遷之”。

    ○注“亦東遷所”。

    ○釋曰:言“亦”者,亦前醬東遷所,以醬既東遷所,今于醬西遷之,明亦東遷所移之,故醬處也。

     宰夫設?四于豆西,東上,牛以西羊,羊南豕,豕以東牛。

    (?,菜和羹之器。

    ) [疏]“宰夫”至“東牛”。

    ○注“?菜和羹之器”。

    ○釋曰:雲“?,菜和羹之器”者,下記雲“牛藿,羊苦,豕薇”,是菜和羹,以?盛此羹,故雲之器也。

    據羹在?言之,謂之?羹;據器言之,謂之?鼎;正鼎之後設之,謂之陪鼎;據入庶羞言之,謂之羞鼎;其實一也。

     飲酒,實于觯,加于豐。

    (豐,所以承觯者也,如豆而卑。

    ) 宰夫右執觯,左執豐,進設于豆東。

    (食有酒者,優賓也。

    設于豆東,不舉也。

    《燕禮》記曰:凡奠者于左。

    ) [疏]“宰夫”至“豆東”。

    ○注“食有”至“于左”。

    ○釋曰:雲“食有酒者,優賓也”者,按下文宰夫執漿飲,賓興受。

    唯用漿?口,不用酒。

    今主人猶設之,是優賓。

    引《燕禮》者,彼據酒,主人奠于薦左,賓不飲,取奠于薦右,此酒不用,故亦奠于豆東。

    酒義雖異,不舉是同,故引為證也。

    按《燕禮》無此文,《鄉飲酒》、《鄉射》記皆雲“凡奠者于左,舉者于右”,不同之而引《燕禮記》者,此必轉寫者誤,鄭本引《鄉飲酒》、《鄉射》之等也。

     宰夫東面,坐啟簋會,各?于其西。

    (會,簋蓋也。

    亦一一合卻之。

    各當其簋之西。

    ) [疏]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