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公食大夫禮第九

關燈
以此而言,則言廟皆祢廟也。

    若非祢廟,則言廟祧,若《聘禮》雲“不腆先君之祧”,問卿雲“受于祖廟”之類是也。

    但受聘在祖廟,食飨在祢,燕輕于食飨,又在寝,是其差次也。

     賓入,三揖。

    (每曲揖,及當碑揖,相人偶。

    ) 至于階,三讓。

    (讓先升。

    ) [疏]“至于階三讓”。

    ○釋曰:按《曲禮》雲:“客若降等,則就主人之階。

    主人固辭,然後客複就西階。

    ”此亦降等,初即就西階者,此君與客食禮,禮之正,彼謂大夫士以小小燕食之禮,故與此不同也。

     公升二等,賓升。

    (遠下人君。

    ) [疏]“公升二等賓升”。

    ○注“遠下人君”。

    ○釋曰:言“遠下人君”者,亦取君行一,臣行二之義也。

     大夫立于東夾南,西面,北上。

    (東夾南,東西節也。

    取節于夾,明東于堂。

    ) [疏]“大夫”至“北上”。

    ○注“東夾”至“于堂”。

    ○釋曰:此謂主國卿大夫立位。

    雲“取節于夾,明東于堂”者,序已西為正堂,序東有夾室,今大夫立于夾室之南,是東于堂也。

     士立于門東,北面,西上。

    (統于門者,非其正位,辟賓在此。

    ) [疏]“士立”至“西上”。

    ○注“統于”至“在此”。

    ○釋曰:案《燕禮》、《大射》士在西方,東西北上,不統于門。

    又在門東北面,宜東統于君。

    今在門東西上,統于門者,以賓在門西,辟賓,在此非正位故也。

     小臣,東堂下,南面,西上。

    宰,東夾北,西面,南上。

    (宰,宰夫之屬也。

    古文無南上。

    ) [疏]“小臣”至“南上”。

    ○注“宰宰”至“南上”。

    ○釋曰:雲“宰東夾北,西面南上”者,謂在北堂之南,與夾室相當,故雲夾北也。

    雲“宰,宰夫之屬也”者,以經雲“南上”,則非止一人。

    但宰官之内,有宰夫之等,是以下有宰夫之官,皆于此立可知,故雲之屬也。

    若然,宰尊官,在小臣之下者,以其小臣位在北堂南,故先見之,非謂尊卑先後為次也。

     内官之士,在宰東北,西面,南上。

    (夫人之官,内宰之屬也。

    自卿大夫至此,不先即位,從君而入者,明助君飨食,賓自無事。

    ) [疏]“内官”至“南上”。

    ○注“夫人”至“無事”。

    ○釋曰:雲“夫人之官内宰之屬也”者,經雲“内官”,按《周禮·天官·内宰》下大夫掌王後已下,彼天子内官,諸侯未必有内宰,以其言内官之士,以士為之,明當天子内宰,故舉内宰況之也。

    雲“自卿大夫至此,不先即位,從君而入者,明助君飨食,賓自無事”者,按前聘時,君迎客于大門内時,卿大夫已下入廟即位者,受聘事重,非飨食之事,故先入廟即位。

    此已下雖有宰及宰夫者,皆有事,及大夫二牲、士庶羞之等,皆助君食賓,非己之事,故後入也。

     介,門西,北面,西上。

    (西上,自統于賓也。

    然則承擯以下,立于士西,少進東上。

    ) [疏]“介門”至“西上”。

    ○注“西上”至“東上”。

    ○釋曰:雲“然則承擯以下,立于士西,少進東上”者,以其介統于賓而西上,則擯統于君而東上可知。

    承擯以下,既是有事之人承擯,是大夫又尊于士,故知少進東上。

    不言上擯者,上擯有事,其位不定,故不言。

     公當楣北鄉,至再拜,賓降也,公再拜。

    (楣謂之梁。

    至再拜者,興禮俟賓,嘉其來也。

    公再拜,賓降矣。

    ) [疏]“公當”至“再拜”。

    ○注“楣謂”至“降矣”。

    ○釋曰:自此盡“稽首”,論公拜至賓答拜之事。

    雲“公再拜,賓降矣”者,釋經賓降在“至再拜”下,“公再拜”上。

    以其至再拜者,公已一拜,賓即降,下公再拜者,賓降後,又一拜。

    雖一拜,本當再拜,故皆以再拜言之。

    猶下侑币之時,“公一拜,賓降,公再拜”,注雲:賓不敢俟成拜也。

    若然,鄭雲“公再拜,賓降矣”者,解經“至再拜,客降”也。

     賓西階東、北面答拜。

    (西階東,少就主君,敬也。

    )擯者辭,(辭拜于下。

    ) 拜也。

    公降一等,辭曰:“寡君從子,雖将拜,興也。

    ”(賓降再拜,公降,擯者釋辭矣。

    賓猶降,終其再拜稽首。

    興,起也。

    ) [疏]“賓西”至“答拜”。

    ○釋曰:自此盡“稽首”,論賓降答拜之事。

    此雲“答拜”,下雲“拜也”,并據公未降之前,賓為一拜。

    以其賓始一拜之?,公降一等,故?在一辭之中,是以鄭雲賓降再拜,釋經北面拜答及拜也。

    雲“公降,擯者釋辭矣”者,解經“辭曰寡君從子雖将拜興也”,鄭注雲“賓猶降,終其再拜稽首”者,按下文“賓栗階升,不拜”,升既不拜,略于下。

    雖辭賓,猶終降,再拜稽首也。

    若然,擯者辭拜于下之時,其位在下,故下記雲“卿擯由下”,注雲“不升堂”是也。

    按下文雲“擯者退,負東塾而立”,注雲“無事”,又雲“擯者進相币”,然則擯者有事則進,無事則退,故負東塾也。

     賓栗階升,不拜。

    (自以己拜也。

    栗,是栗也。

    不拾級連步,趣主國君之命,不拾級而下曰?。

    ) [疏]“賓栗階升不拜”。

    ○注“自以”至“曰?”。

    ○釋曰:雲“自以己拜也”者,于堂下終為再拜稽首,故于堂上不拜也。

    雲“栗,實栗也”者,謂疾之意也。

    雲“不拾級連步”者,《曲禮》雲“拾級聚足連步以上”,鄭注雲:“拾當為涉聲之誤也。

    級,等也。

    涉等聚足,謂前足蹑一等,後足從之并。

    ”此涉級也。

    連步,鄭雲“重蹉跌也”,連步謂足相随不相過也。

    其連步據足而言,涉級據階而說,其實一也。

    此等尋常升法,此栗階據趨君命而上,按《燕禮》記雲:“凡君所辭皆栗階”,注雲:“栗,蹙也。

    謂越等急趨君命也。

    ”又曰“凡栗階不過二等”,注雲:“其始升猶聚足連步,越二等,左右足各一發而升堂。

    ”是栗階之法也。

    雲“不拾級而下曰?”者,凡升降有四種,雲?者,君臣急谏诤,則越三等為?階,越一等為曆階,又有連步,又有栗階,為四等也,義已具于《燕禮》記疏也。

     命之,成拜,階上北面再拜稽首。

    (賓降拜,主“君辭之,賓雖終拜,于主君之意猶為不成”。

    ) [疏]“命之”至“稽首”。

    ○注“賓降”至“不成”。

    ○釋曰:按《論語》孔子雲:“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

    ”是以上文主君雖辭賓,猶終拜于下,盡臣之禮,為成拜。

    “主君之意猶以為不成”,故命之升成拜,賓遂主君之意,故升更拜也。

     士舉鼎,去幂于外,次入。

    陳鼎于碑,南面,西上。

    右人抽扃,坐奠于鼎西,南順,出自鼎西,左人待載。

    (入由東,出由西,明為賓也。

    今文奠為委,古文待為持。

    ) [疏]“士舉”至“待載”。

    ○注“入由”至“為持”。

    ○釋曰:自此盡“逆退複位”,論鼎入已載之事。

    雲“去幂于外,次入”者,次入,謂序入也。

    故《少牢》雲序入去幂于外者,以其入當載于俎,故去之也。

    《士喪》、《士虞》皆入,乃去幂者,喪禮變于吉故也。

     雍人以俎入,陳于鼎南。

    旅人南面加匕于鼎,退。

    (旅人,雍人之屬。

    旅食者也。

    雍人言入,旅人言退,文互相備也。

    出入之由,亦如舉鼎者。

    匕俎每器一人,諸侯官多也。

    ) [疏]“雍人”至“鼎退”。

    ○注“旅人”至“多也”。

    ○釋曰:雲“旅人,雍人之屬”者,即《燕禮》雲:“尊士旅食于門西,兩圜壺。

    ”鄭雲:“士旅食者,所謂庶人在官者也。

    ”引《王制》解之者是也。

    雲“雍人言入,旅人言退,文互相備也”者,雍人言入亦退,旅人言退亦入,皆入而退去,故雲文互相備也。

    雲“每器一人,諸侯官多也”者,按《少牢》雲:“鼎序入,雍正執一匕以從,雍府執四匕以從,司士合執二俎以從,司士贊者二人,皆合執二俎以相從。

    ”是大夫官少,故每人兼執也。

    若然,《特牲》雲“贊者執俎及匕從鼎入”,《士虞》亦雲“匕俎從士”,《昏禮》亦雲“匕俎從設”,彼注雲:“執匕者,執俎者,從鼎而入,設之。

    ”不言并合者,士官彌少,并合可知。

    不言者,文不具或可。

    士禮又異于大夫,執鼎人兼執匕俎,故《士喪禮》小斂大斂奠舉鼎者,兼執俎也。

    若依前釋,則《士喪禮》略威儀故也。

     大夫長盥,洗東南,西面,北上,序進盥。

    退者與進者交于前。

    卒盥,序進,南面匕。

    (長,以長幼也。

    序猶更也。

    前,洗南。

    ) [疏]“大夫”至“面匕”。

    ○注“長以”至“洗南”。

    ○釋曰:雲“進盥,退者與進者交于前”,鄭雲前謂洗南,但言前,不雲北。

    《鄉飲酒》、《鄉射》賓盥北面,則此大夫亦皆北面可知。

    雲“長,以長幼也”者,若《燕禮》雲“命長”之類,皆據長幼為長,不謂衆中之長者也。

     載者西面。

    (載者,左人。

    亦序自鼎東,西面于其前,大夫匕則載之。

    ) [疏]“載者西面”。

    ○注“載者”至“載之”。

    ○釋曰:前雲“左人待載”,其時鼎東南面,今大夫鼎北面南,匕之左人當載,故序自鼎東西面,于其前矣。

    俎正當鼎南,則載者在鼎南稍東也。

     魚臘饪。

    (饪,孰也。

    食禮宜孰,飨有腥者。

    ) [疏]“魚臘饪”。

    ○注“饪孰”至“宜孰”。

    ○釋曰:上文直雲“羹定”,肉謂之羹,恐魚臘不在羹定之中,故此特着魚臘饪也。

    以食禮尚孰,故皆饪也。

    ○注“飨有腥者”。

    ○釋曰:《樂記》雲大飨“而俎腥魚”,鄭注雲:“以腥魚為俎,實不?孰之。

    ”是飨禮有腥也。

    又宣公十一年:“冬,晉侯使士會平王室,定王享之。

    原襄公相禮,ゾ?。

    武子私問其故。

    王聞之召武子曰:季氏,而弗聞乎?王享有體薦,宴有折俎,公當享,卿當宴,王室之禮也。

    ”又《國語》雲:?郊之事則有全?,王公立饫則有房?,親戚宴飨則有ゾ?。

    以此觀之,明飨有腥,以飨禮用體薦。

    體薦則腥矣。

    故《禮記》雲“腥其俎”,謂豚解而腥之,豚解者,皆腥也。

     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