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聘禮第八

關燈
擯者出請事。

    上介特面,币如觌。

    介奉币。

    (特面者,異于主君,士介不從而入也。

    君尊,衆介始觌不自别也。

    上賓則衆介皆從之。

    ) [疏]“擯者”至“奉币”。

    ○注“特面”至“從之”。

    ○釋曰:自此盡“再拜送币”,論上介私面于鄰國卿之事。

    雲“特面者,異于主君”者,介初觌主君之時,不敢自尊,别與衆介同執币而入。

    今私面于鄰國卿,不與衆介同,而特行禮焉,故雲特面者異于主君也。

    雲“士介不從而入”者,對觌君時,衆介從而入,故鄭雲君尊于衆介,始觌不自别也。

    雲“上賓則衆介皆從之”者,上介言特面,則賓問卿與私面,介皆從可知。

     皮,二人贊。

    (亦俪皮也。

    ) [疏]“皮二人贊”。

    ○注“亦俪皮也”。

    ○釋曰:案經雲“币如觌”,則上介私面,亦與私觌于君币同,故雲“亦俪皮”也。

     入門右,奠币,再拜。

    (降等也。

    ) [疏]“入門”至“再拜”。

    ○注“降等也”。

    ○釋曰:言“降等”者,主人是卿,上介是大夫,故入門右,不敢自同賓客。

     大夫辭。

    (于辭上介則出。

    ) 擯者反币。

    (出還于上介也。

    ) [疏]“擯者反币”。

    ○注“出還于上介也”。

    ○釋曰:不言反皮,出還于上介,皮出可知,但文不具。

     庭實設,介奉币入,大夫揖讓如初。

    (大夫亦先升一等。

    今文曰入設。

    ) [疏]注“大夫”至“入設”。

    ○釋曰:雲“亦”者,亦上賓行私面,大夫升一等,賓乃升。

    此上介私面亦然,故雲亦也。

     介升,大夫再拜受。

    (亦于楹?南面而受。

    ) [疏]注“亦于”至“而受”。

    ○釋曰:“亦”者,賓行私面,大夫受币于楹?,南面,故雲亦,得在楹?為敵法。

    上介是下大夫,與卿小異大同,明得行敵法,在楹?可知。

     介降拜,大夫降辭。

    介升,再拜送币。

    (介既送币,降出也。

    大夫亦授老币。

    ) 擯者出請。

    衆介面,如觌币,入門右,奠币,皆再拜。

    大夫辭,介逆出。

    擯者執上币出,禮請受,賓辭。

    (賓亦為士介辭。

    ) [疏]“擯者”至“賓辭”。

    ○注“賓亦為士介辭”。

    ○釋曰:自此至“拜辱”,論士介私面于鄰國卿之事。

    雲“賓亦為士介辭”者,亦者,亦士介私觌于主國君時,故雲亦也。

     大夫答再拜。

    擯者執上币,立于門中以相拜,士介皆辟。

    老受擯者币于中庭,士三人坐取群币以從之。

    擯者出請事。

    賓出,大夫送于外門外,再拜。

    賓不顧。

    (不顧,言去。

    )擯者退,大夫拜辱。

    (拜送也。

    ) 下大夫嘗使至者,币及之。

    (嘗使至己國,則以币問之也。

    君子不忘舊。

    ) [疏]“下大”至“及之”。

    ○注“嘗使”至“忘舊”。

    ○釋曰:自此盡“于卿之禮”,論主國下大夫嘗使至己國者,聘君使上介以币問之事。

    諸侯之國皆有三卿五大夫,其三卿不問至己國、不至己國,皆以币及之,上已論訖。

    其五大夫者,或作介,或特行,至彼國者,乃以币及之,略于三卿故也。

    言“君子不忘舊”者,此大夫嘗與彼國君相接,即是故舊也,今以币及之,故雲君子不忘舊也。

     上介朝服,三介,問下大夫,下大夫如卿受币之禮。

    (上介三介,下大夫使之禮也。

    ) [疏]注“上介”至“禮也”。

    ○釋曰:雲“上介三介,下大夫使之禮也”者,下經雲“小聘曰問”,其禮如為介,三介是下大夫小聘之禮。

    據此篇,大聘使卿五介,小聘使大夫三介,若大國之卿七介,小聘使大夫五介。

    小國之卿三介,小聘使大夫一介也。

    《曲禮》雲“亻疑人必于其倫”,故問下大夫還使上介,是各于其爵易,以相尊敬者也。

     其面,如賓面于卿之禮。

     大夫若不見,(有故也。

    ) [疏]“大夫若不見”。

    ○注“有故也”。

    ○釋曰:自此盡“不拜”,論主國卿大夫有故,不得親受聘君之币之事。

    言“有故”者,或有病疾,或有哀慘,不得受其問禮。

     君使大夫各以其爵為之受,如主人受币禮,不拜。

    (各以其爵,主人卿也。

    則使卿;大夫也,則使大夫。

    不拜,代受之耳,不當主人禮也。

    ) [疏]“君使”至“不拜”。

    ○注“各以”至“禮也”。

    ○釋曰:雲“各以其爵,主人卿也,則使卿;大夫也,則使大夫”者,若然,經雲“君使大夫”,大夫中有卿,大夫,總名也。

    雲各以其爵,亦是易以相尊敬故也。

    雲“不拜,代受之耳,不當主人禮也”者,案《周禮·宗伯》雲:“大賓客,則攝而載?。

    ”鄭注雲:宗伯代王為?。

    拜送則王亦此類,拜是緻敬之事,不可代人之拜,故直受之而已,不當主人之禮拜之。

     夕,夫人使下大夫韋弁歸禮。

    (夕,問卿之夕也。

    使下大夫,下君也。

    君使之。

    雲夫人者,以緻辭當稱寡小君。

    ) [疏]“夕夫”至“歸禮”。

    ○注“夕問”至“小君”。

    ○釋曰:自此盡“賓拜禮于朝”,論主君夫人歸禮于賓與上介之事。

    雲“夕,問卿之夕也”者,案下記雲:“聘日緻饔,明日問大夫。

    夕,夫人歸禮。

    ”是其問卿之夕也。

    雲“使下大夫,下君也”者,歸饔饩使卿,此夫人使下大夫,故雲下君也。

    雲“君使之,雲夫人者,以緻辭當稱寡小君”者,案隐二年《傳》:“九月,紀裂?來逆女。

    何以不稱使?婚禮不稱主人。

    ”又雲:“紀有母乎?曰有。

    有則何以不稱母?母不通也。

    ”何休注雲:“禮,婦人無外事。

    ”明知此使下大夫歸禮者,是君使之可知,而稱夫人使者,以其緻辭于賓客時,當稱寡小君,故稱夫人使下大夫,其實君使之也。

     堂上笾豆六,設于戶東,西上,二以并,東陳。

    (笾豆六者,下君禮也。

    臣設于戶東,又辟馔位也。

    其設,脯其南醢,屈,六笾六豆。

    ) [疏]“堂上”至“東陳”。

    ○注“笾豆”至“六豆”。

    ○釋曰:言“笾豆六東陳”者,其馔自戶東為首,二以并,東陳,先于北設脯,即于脯南設醢,又于醢東設脯,以次屈而陳之,皆如上也。

    雲“笾豆六者,下君禮也”者,君歸饔饩八豆,此六豆,故雲下君也。

    設于戶東,又辟君馔位故也。

    雲“其設,脯其南醢,屈,六笾六豆”者,此約君禮設豆法。

    雲“韭菹其南?醢屈”,故知此醢在南屈陳之。

    又知笾豆各六者,下文“上介四豆、四笾”,降殺以兩,明夫人多二,六豆六笾可知。

     壺設于東序,北上,二以并,南陳。

    ?叟、黍、清,皆兩壺。

    (?叟,白酒也。

    凡酒,稻為上,黍次之,粱次之,皆有清白,以黍?清白者,互相備,明三酒六壺也。

    先言?叟,白酒尊,先設之。

    ) [疏]“壺設”至“兩壺”。

    ○注“?叟白”至“設之”。

    ○釋曰:其設壺于東序,自北向南而陳,稻、黍、粱皆二壺,并之而陳也,故言“?叟黍清皆兩壺”也。

    雲“以黍?清白者,互相備”者,?叟,白也,上言白,明黍、粱皆有白;下言清,明稻、黍亦有清故也。

    于清白中言黍,明?叟即是稻,清即是粱也,故言互相備也。

    三酒既有清白二色,故言六壺。

    必先言?叟者,以白酒尊重,故先設之也。

     大夫以束帛緻之。

    (緻夫人命也。

    此禮無牢,下朝君也。

    ) [疏]“大夫”至“緻之”。

    ○注“緻夫”至“君也”。

    ○釋曰:案《周禮·掌客》雲:上公之禮,“夫人緻禮,八笾,膳大牢,緻飨大牢”。

    侯伯以下亦皆有牢,是朝君來時有牢。

    此卿來聘無牢,故雲“下朝君也”。

     賓如受饔之禮,傧之乘馬、束錦。

    上介四豆、四笾、四壺,受之如賓禮。

    (四壺,無稻酒也。

    不緻牢,下于君也。

    ) [疏]注“四壺無稻酒”。

    ○釋曰:知者,案上緻于賓六壺,稻、黍、粱皆有清白。

    今上介四壺,明從上去之,無稻米之酒,清白俱去之,(元缺一字)故四壺也。

     傧之兩馬、束錦。

    明日,賓拜禮于朝。

    (于是乃言賓拜,明介從拜也。

    今文禮為醴。

    ) [疏]注“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