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聘禮第八

關燈
後君也。

     至于階,讓,大夫先升一等。

    (讓不言三,不成三也。

    凡升者,主人讓于客三。

    敵者則客三辭,主人乃許升,亦道賓之義也。

    使者尊,主人三讓,則許升矣。

    今使者三讓,則是主人四讓也。

    公雖尊,亦三讓乃許升,不可以不下主人也。

    古文曰三讓。

    ) [疏]“至于”至“一等”。

    ○注“讓不”至“三讓”。

    ○釋曰:雲“讓不言三,不成三也。

    凡升者,主人讓于客三。

    敵者則客三辭,主人乃許升”者,是三讓三辭成也。

    今賓三讓,大夫即升,無三辭,則不成三也。

    雲“使者尊,主人三讓,則許升矣”者,即此經主人讓大夫先升是也。

    雲“今使者三讓,則是主人四讓也”者,經雖言讓,大夫先升,大夫之讓不明,故鄭君兩言之,但使尊終先升。

    若主人三讓,使人亦三讓,主人又一讓,則主人四讓,使者乃升,故鄭複言此也。

    案《周禮·司儀》雲“諸公之臣相為國客”,大夫郊勞,“三讓,登聽命”,又雲“緻饔饩如勞之禮”,即得行三讓之禮。

    此中“古文雲三讓”,與彼合。

    鄭不從者,《周禮》統心,舉其大率而雲三讓,此《儀禮》據屈曲行事。

    觀此經直雲讓,大夫先升,是主人或三讓,大夫無三讓,故不從古文也。

    雲“公雖尊,亦三讓乃許升,不可以不下主人也”者,此據公為主人,亦有三讓,故上行聘時,雲“至于階,三讓,公升二等賓升”,亦是公先讓先升,故成三讓。

    是以《聘義》雲“三讓而後升”,公尊,必三讓者,不下賓客,主人之義故也。

     賓從,升堂,北面聽命。

    (北面于階上也。

    ) 大夫東面緻命。

    賓降,階西再拜稽首,拜饩亦如之。

    (大夫以束帛同緻饔饩也,賓殊拜之,敬也,重君之禮也。

    ) [疏]注“大夫”至“禮也”。

    ○釋曰:“大夫以束帛同緻饔饩五牢”,及陳豆壺車米之等,今賓拜饔三牢,及庭實又别拜饩二牢,及門外米禾殊拜之者,敬主君以重禮故也。

     大夫辭,升成拜。

    (尊賓。

    )受币堂中西,北面。

    (趨主君命也。

    堂中西,中央之西。

    )大夫降,出。

    賓降,授老币,出迎大夫。

    (老,家臣也。

    賓出迎,欲擯之。

    ) 大夫禮辭,許。

    入,揖讓如初。

    賓升一等,大夫從,升堂。

    (賓先升,敵也,皆北面。

    ) [疏]“大夫”至“升堂”。

    ○注“賓先”至“北面”。

    ○釋曰:前大夫奉君命歸饔饩,故先升一等,今賓私傧使者,無君命,體敵,故賓先升在館,如主人之儀故也。

    知皆北面者,以其體敵,又下始雲“賓奉币西面,大夫東面”,明此北面可知。

     庭實設,馬乘。

    (乘,四馬也。

    )賓降堂,受老束錦,大夫止。

    (止不降,使之馀尊。

    ) [疏]注“止不”至“馀尊”。

    ○釋曰:凡賓主體敵之法,主人降,賓亦降。

    今賓降,使者不降者,使之馀尊,雖合降而不降。

     賓奉币西面,大夫東面。

    賓緻币。

    (不言緻命,非君命也。

    ) 大夫對,北面當楣,再拜稽首。

    (稽首,尊君客也。

    緻對,有辭也。

    ) [疏]注“稽首”至“辭也”。

    ○釋曰:賓主既行敵體之禮,當行頓首,今大夫稽首,于賓為拜君之拜,尊君客故也。

    緻者,賓緻币當有辭,對者,大夫對亦當有辭,所以無辭者,文不具故也。

     受币于楹?,南面,退,東面俟。

    (賓北面授,尊君之使。

    ) [疏]“受币”至“面俟”。

    ○注“賓北”至“之使”。

    ○釋曰:北賓傧使者,是體敵之義。

    經雲“受币于楹?南面”,知賓不南面并授,而雲賓北面授者,凡敵體授之義,授由其右,受由其左。

    今尊君之使,是以大夫南面,賓北面,故知賓北面授币。

     賓再拜稽首送币。

    大夫降,執左馬以出。

    (出廟門,從者亦訝受之。

    ) [疏]注“出廟”至“受之”。

    ○釋曰:言“亦”者,上賓受禮時,受币馬,雲賓降,“執左馬以出,上介受賓币,從者訝受馬”,此亦從者訝受馬,故雲亦也。

     賓送于外門外,再拜。

    明日,賓拜于朝,拜饔與饩,皆再拜稽首。

    (拜謝主君之恩惠于大門外。

    《周禮》曰:凡賓客之治令,訝聽之。

    此拜亦皮弁服。

    ) [疏]“賓送”至“稽首”。

    ○注“拜謝”至“弁服”。

    ○釋曰:知拜謝在大門外者,以其直言賓拜于朝,無入門之文,故知在大門外。

    若然,諸侯外朝在大門外明矣。

    引《周禮》者,《秋官·掌訝職》雲:賓客“至于國,賓入館,次于舍門外,待事于客。

    及将币,為前驅,至于朝,诏其位”。

    凡賓客之治令訝訝治之。

    引之者,欲見賓客發館至朝來往,皆掌訝前驅為之導。

    知“此拜亦皮弁”者,以其受時皮弁,故知此拜亦皮弁也。

    故《公食大夫》雲:“若不親食,使大夫各以其爵、朝服以侑币緻之。

    賓朝服以受,明日賓朝服以拜賜于朝。

    ”彼朝服受,還朝服拜,則知此皮弁受,亦皮弁拜可知。

     上介,饔饩三牢,饪一牢,在西,鼎七,羞鼎三;(饪鼎七,無鮮魚、鮮臘也。

    賓、介皆異館。

    ) [疏]“上介”至“鼎三”。

    ○釋曰:自此盡“兩馬束錦”,論主君使下大夫歸饔饩于上介之事。

    ○注“饪鼎”至“異館”。

    ○釋曰:雲“饪鼎七,無鮮魚、鮮臘也”者,對上賓九鼎,有鮮魚、鮮臘也。

    雲“賓、介皆異館”者,案下記雲:“卿館于大夫,大夫館于士,士館于工商。

    ”彼雲卿,即此賓,一也。

    彼雲大夫,即此上介也。

    彼雲士,即此衆介也。

    故知賓、介各異館。

    必異館者,所陳饔饩厚,無所容故也。

     腥一牢,在東,鼎七;堂上之馔六。

    (六者,賓西夾之數。

    ) 西夾亦如之。

    ?及甕,如上賓。

    (凡所不貶者,尊介也。

    言如上賓者,明此賓客介也。

    ) [疏]“西夾”至“上賓”。

    ○注“凡所”至“介也”。

    ○釋曰:雲“如上賓者,明此賓客介也”者,案下雲“賓之公币、私币皆陳,上介公币陳”,是上介有與賓同者。

    前經不言如上賓,獨此經言如上賓,以其此饔饩大禮,西夾?及甕如上賓,以其客此上介,如上賓之禮也。

     饩一牢。

    門外米、禾視死牢,牢十車,薪刍倍禾。

    凡其實與陳,如上賓。

    (凡,凡饪以下。

    )下大夫韋弁,用束帛緻之。

    上介韋弁以受,如賓禮。

    (介不皮弁者,以其受大禮似賓,不敢純如賓也。

    ) 傧之兩馬束錦。

     [疏]“傧之兩馬束錦”。

    ○釋曰:此下大夫使者受上介之傧禮,如卿使者受賓傧禮,當庭同,不言如上大夫者,省文也。

     士介四人,皆饩大牢,米百?,設于門外。

    (牢米不入門,略之也。

    米設當門,亦十為列,北上。

    牢在其南,西上。

    ) [疏]“士介”至“門外”。

    ○注“牢米”至“西上”。

    ○釋曰:自此至“無傧”,論使宰夫歸饩于衆介之事。

    上文賓與上介米陳碑南,饩陳門内,此不入門,陳于門外者,鄭雲“略之也”。

    雲“米設當門,亦十為列,北上”,彼亦當門。

    此直雲“設于門外”,不雲東西,明當門北上,與賓同。

    雲“牢在其南,西上”者,以此饩本設于庭,在門内,由士介賤,不得入門,且賓與上介門東有米三十車,薪六十車,門西禾三十車,刍六十車,皆統門為上。

    此饩本非門外東西之物,制不在門外東西,宜當門陳之。

    雲“牢在其南,西上”,知如此設之者,以其賓、上介饩在米南,門西,東上,明知此牢亦在米南而,西上為異耳。

     宰夫朝服,牽牛以緻之。

    (執纟引牽之,東面緻命,朝服無束帛,亦略之。

    士介西面拜迎。

    ) [疏]“宰夫”至“緻之”。

    ○注“執纟引”至“拜迎”。

    ○釋曰:案下記雲“士館于工商”,則此緻者在工商之館,宰夫從外來,即為賓客,宜在門西東面,此就太牢之中,取以緻饩。

    雲“朝服無束帛,亦略之”者,決上賓與上介皮弁有束帛,故以為略之也。

    雲“士介西面拜迎”者,以其士介為主人,故西面。

    每上賓與上介米禾皆視死牢,具有刍薪米禾,此士直有生饩,無死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