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鄉射禮第五

關燈
将袒先言主人,此經襲則先言賓,是尊賓故也。

     大夫袒、決、遂,執弓,就其耦。

    (降袒、決、遂于堂西,就其耦于射位,與之拾取矢。

    ) [疏]“大夫”至“其耦”。

    ○注“降袒”至“取矢”。

    ○釋曰:知“于堂西”者,上文賓主人大夫降,賓堂西袒、決、遂,又上文大夫射時,堂西袒、決、遂,故知也。

     揖皆進,如三耦。

    耦東面,大夫西面。

    大夫進,坐,說矢束。

    (說矢束者,下耦,以将拾取。

    ) [疏]“揖皆”至“矢束”。

    ○注“說矢”至“拾取”。

    ○釋曰:“大夫西面”者,為下射故也。

     興,反位。

    而後耦揖進坐,兼取乘矢,順羽而興,反位,揖。

    (兼取乘矢者,尊大夫,不敢與之拾也。

    相下相尊,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 [疏]“興反”至“位揖”。

    ○注“兼取”至“接也”。

    ○釋曰:此大夫與耦取矢、踣弓、覆手、仰手,一如上三耦法,其揖退之儀亦如上,左還而西也。

     大夫進坐,亦兼取乘矢,如其耦。

    北面,?三挾一個。

    (亦于三耦為之位。

    )揖退。

    耦反位,大夫遂?序西,釋弓矢,襲,升即席。

    (大夫不序于下,尊也。

    )衆賓繼拾取矢,皆如三耦,以反位。

     司射猶挾一個以進,作上射如初。

    一耦揖升如初。

    (進,前也。

    ?言還當上耦西面,是言進,終始互相明也。

    今文或言作升射。

    ) [疏]“司射”至“如初”。

    ○注“進前”至“升射”。

    ○釋曰:自此盡“退中與?而俟”,論第三番用樂射之事。

    雲“?言還當上耦西面,是言進,終始互相明也”者,上番将射時,雲司射還當上耦西面,作上耦射,不言進,明還當上耦時者進,近上耦乃作之,此直進作射,不言還當上耦,明進時亦還當上耦而作之,故言終始互相明也。

     司馬升,命去侯,獲者許諾。

    司馬降,釋弓反位。

    司射與司馬交于階前,去撲,襲,升,請以樂樂于賓。

    賓許諾。

    司射降,?撲,東面命樂正,曰:“請以樂樂于賓,賓許。

    ”(東西,于西階之前也。

    不就樂正命之者,傳尊者之命于賤者,遙号令之可也。

    樂正亦許諾,猶北面不還,以賓在堂。

    ) [疏]“司馬”至“賓許”。

    ○注“東面”至“在堂”。

    ○釋曰:知在“西階之前,不就樂正命之”者,以經雲“司射降,?撲”,即言東面命樂正,無行進之事,故知西階之前遙命之也。

    雲“樂正亦許諾”,知者,案《大射》雲:“司射東面命樂正曰:命用樂。

    樂正曰:諾。

    ”是樂正許諾之事。

    此不言者,文不具,故言之。

    雲“猶北面不還,以賓在堂”者,此亦無文,樂正位東階東南,北面;大師位東北,西面;賓在堂,南面;樂正猶北面,不還西面,是以下文特雲“東面命大師”,明此時不西面受命矣。

    《大射》鄭注彼雲:“樂正西面受命,左還,東面命大師。

    ”與此禮異者,雖無正文,鄭以義言,在阼故也。

     司射遂?階?,堂下北面命曰:“不鼓不釋。

    ”(不與鼓節相應,不釋?也。

    鄉射之鼓五節,歌五終,所以将八矢,一節之?當拾發,四節四拾,其一節先以聽也。

    ) [疏]“司射”至“不釋”。

    ○注“不與”至“聽也”。

    ○釋曰:雲“鄉射之鼓五節”者,以卿、大夫、士用五節,是以《射人》雲:王以《驺虞》九節,諸侯以《狸首》七節,卿大夫以《采?》五節,士以《采蘩》五節。

    是卿大夫士同五節。

    雲“歌五終,所以将八矢”者,下記雲:“歌《驺虞》若《采?》。

    ”歌五終是也。

    雲“一節之?當拾發,四節四拾,其一節先以聽也”者,尊卑樂節雖多少不同,四節以盡乘矢則同,其馀外皆以聽,以知樂終始長短也。

    王九節者,五節先以聽;諸侯七節者,三節先以聽;卿、大夫、士五節者,一節先以聽;皆四節拾将乘矢。

    但尊者先以聽則多,卑者先以聽則少,優至尊,先知審政也。

    此節亦取侯道之數,故鄭注《射人》雲:九節、七節、五節者,奏樂以為射耦之差,言節者,容侯道之數也。

    凡射皆與臣下共為,若與尊者同耦,自然與尊者同節。

    若不與尊者同耦,則各自用其節,樂當與《射義》同。

     上射揖。

    司射退反位。

    樂正東面命大師,曰:“奏《驺虞》,?若一。

    ”(東面者,進還鄉大師也。

    《驺虞》,《國風·召南》之詩篇也。

    《射義》曰:“《驺虞》者,樂官備也。

    ”其詩有“一發五?、五<豕從>,于嗟驺虞”之言,樂得賢者衆多,歎思至仁之人以充其官,此天子之射節也。

    而用之者,方有樂賢之志,取其宜也。

    其他賓客、鄉大夫則歌《采?》。

    “?若一”者,重節。

    ) [疏]“上節”至“若一”。

    ○注“東面”至“重節”。

    ○釋曰:雲“東面者,進還鄉大師也”者,以其大師西面,樂正北面,明知進身鄉大師乃命之。

    雲“此天子之射節也”者,《周禮·射人》而知。

    雲“取其宜也”者,《驺虞》喻得賢者多,此《鄉射》亦樂賢,故雲取其宜也。

    雲“其他賓客、鄉大夫則歌《采?》”者,《采?》是鄉大夫樂節,其他謂賓射與燕射,若州長他賓客自奏《采蘩》。

    若然,此篇有鄉大夫、州長射法,則同用《驺虞》,以其同有樂賢之志也。

    雲“?若一者,重節”者,?若一謂五節之?,長短希數皆如一,則是重樂節也。

     大師不興,許諾。

    樂正退反位。

     乃奏《驺虞》以射。

    三耦卒射,賓、主人、大夫、衆賓繼射,釋獲如初。

    卒射,降。

    (皆應鼓與歌之節,乃釋?。

    降者,衆賓。

    ) [疏]“大師”至“射降”。

    ○注“皆應”至“衆賓”。

    ○釋曰:雲“樂正退反位”者,反工南北面位也。

    雲“降者,衆賓”者,次番射時,賓與主人、大夫卒射皆升堂,此降者衆賓也。

     釋獲者執馀獲,升告左右卒射,如初。

    (卒,已也。

    今文曰告于賓。

    ) 司馬升,命取矢,獲者許諾。

    司馬降,釋弓反位。

    弟子委矢,司馬乘之,皆如初。

     司射釋弓視?,如初。

    (?,獲?也。

    今文曰視數也。

    )釋獲者以賢獲與鈞告,如初。

    降複位。

     司射命設豐,設豐、實觯如初。

    遂命勝者執張弓,不勝者執弛弓,升飲如初。

     司射遂袒、決、遂,左執弓,右執一個,兼諸弦,面镞,?堂西,以命拾取矢,如初。

    (側持弦矢曰執。

    面猶尚也。

    并矢于弦,尚其镞,将止,變于射也。

    ) [疏]“釋獲”至“如初”。

    ○注“側持”至“射也”。

    ○釋曰:言猶袒者,亦是有故之辭,以其常袒,恐不袒,故言猶以連之也。

    雲“側持弦矢曰執”者,對方持弦矢曰挾。

    并矢于弦尚其镞将止變于射也者,亦是對将射挾矢而言。

     司射反位。

    三耦及賓、主人、大夫、衆賓皆袒、決、遂,拾取矢,如初。

    矢不挾,兼諸弦?付以退,不反位,遂授有司于堂西。

    (不挾,亦謂執之如司射也。

    不以反射位授有司者,射禮畢。

    ) [疏]“司射”至“堂西”。

    ○注“不挾”至“禮畢”。

    ○釋曰:雲“不挾,亦謂執之如司射也”者,執之如司射兼諸弦?付,則與司射異。

    以其司射直執一個,無三矢兼于?付,三耦以下則執一個,并于弦,又以三矢并于?付,所以異也。

     辯拾取矢,揖,皆升就席。

    (謂賓大夫及衆賓也。

    相俟堂西,進立于西階之前。

    主人以賓揖升,大夫及衆賓從升,立時少退于大夫。

    三耦及弟子自若留下。

    ) [疏]“辯拾”至“就席”。

    ○注“謂賓”至“留下”。

    ○釋曰:知相俟于堂西者,以經言辯拾取矢訖,乃言“揖,皆升就席”,則知先取矢者皆相待堂西,其主人則在堂東,遍取矢訖,乃揖而升堂就席也。

    雲“主人以賓揖升,大夫及衆賓從升,立時少退于大夫。

    三耦及弟子自若留下”者,衆賓則三賓也,皆依上文獻後升,及留在下之法。

     司射乃?堂西,釋弓,去撲,說決、拾、襲,反位。

     [疏]“司射”至“反位”。

    ○釋曰:司射之撲在階西,今來去撲于堂西之等,以其不複射故也。

     司馬命弟子說侯之左下綱而釋之,(說,解也。

    釋之不複射,奄束之。

    ) [疏]“司馬”至“釋之”。

    ○注“說解”至“束之”。

    ○釋曰:上初張侯時,雲“乃張侯,下綱不及地武,不系左下綱,中掩束之”,鄭雲:“事未至也。

    ”又至将射時,“司馬命張侯,弟子說束,遂系左下綱”。

    鄭注雲:“事至。

    ”今言司馬命弟子說侯之左下綱而釋之,直言“說侯之左下綱而釋之”,明未全去,備複射,故鄭下注雲:“諸所退皆俟于堂西,備複射也。

    ”故知此釋之為三番射畢,不複射。

    若有射,則行燕射,旅酬以後乃為之,故于此時中掩左下綱,如初張時也。

     命獲者以旌退,命弟子退??。

    司射命釋獲者退中與?而俟。

    (諸所退皆俟堂西,備複射也。

    旌言“以”者,旌恒執也。

    獲者,釋獲者,亦退其薦俎。

    ) [疏]“命獲”至“而俟”。

    ○注“諸所”至“薦俎”。

    ○釋曰:“獲者,釋獲者,亦退薦俎”者,上獻時皆有薦俎,辟之于右,今獲者以旌退,釋獲者退中,故知亦退薦俎也。

     司馬反為司正,退複觯南而立。

    (當監旅酬。

    ) [疏]“司馬”至“而立”。

    ○注“當監旅酬”。

    ○釋曰:自此盡“司正降複位”,論射訖行旅酬之事。

    故司馬反為司正,鄭雲“當監旅酬”也。

     樂正命弟子贊工即位。

    弟子相工,如其降也,升自西階,反坐。

    (贊工遷樂也。

    降時如初入。

    樂正反自西階東,北面。

    ) [疏]“樂正”至“反坐”。

    ○注“贊工”至“北面”。

    ○釋曰:前為将射,遷工于東方西面,樂正北面。

    今将旅酬作樂,故遷升于堂上也。

    雲“降時如初入”者,以經直雲“如其降也”,降時威儀不見,故取上文降時如初入。

    初入則上“工四人”已下是也。

    雲“樂正反自西階東,北面”者,上初升于西階之東,樂正立于其西,合樂訖,工告樂正曰:“正歌備。

    ”樂正告于賓,乃降立于西階東,北面。

    又将射時,樂正命弟子贊工遷樂于下,弟子相工如初入,降自西階東,北面,近其事。

    知不升者,以正樂畢,上無告請于賓之事,宜與正歌備已後同也。

     賓北面坐,取俎西之觯,興,阼階上北面酬主人。

    主人降席,立于賓東。

    賓坐奠觯,拜,執觯興,主人答拜。

    賓不祭,卒觯,不拜,不洗,實之,進東南面。

    (所不者,酬而禮殺也。

    賓立飲。

    ) [疏]“賓北”至“南面”。

    ○注“所不”至“立飲”。

    ○釋曰:“賓北面坐,取俎西之觯”者,謂上一人舉觯于賓,賓奠于薦西者也。

    雲“賓立飲”者,《鄉飲酒》當此賓酬主人時雲賓“不祭,立飲”是也。

     主人阼階上北面拜,賓少退。

    (少退,少逡遁也。

    ) 主人進受觯,賓主人之西,北面拜送。

    (旅酬而同階,禮殺也。

    ) [疏]注“旅酬”至“殺也”。

    ○釋曰:對獻酬之時,賓主各于其階,故雲“同階,禮殺也”。

     賓揖,就席。

    主人以觯?西階上酬大夫。

    大夫降席,立于主人之西,如賓酬主人之禮。

    (其既實觯,進西南面,立鄉所酬。

    ) [疏]“賓揖”至“之禮”。

    ○注“其既”至“所酬”。

    ○釋曰:雲“主人以觯?西階上酬大夫”者,旅酬恒執此觯以相酬,故言“以”。

    知義然者,上文“命獲者以旌退”,鄭注雲“旌言以者,旌恒執也”是也。

    雲“其既實觯,進西南面,立?所酬”,知者,以上賓酬主人,阼階上實觯進南面,則知此主人酬大夫西階上,實觯而亦進西面可知也。

     主人揖,就席。

    若無大夫,則長受酬,亦如之。

    (長,謂以長幼之次酬衆賓。

    ) [疏]“主人”至“如之”。

    ○釋曰:雲“若無大夫”者,鄉人為公卿大夫來觀禮者為遵,或有或無,不定,故雲若。

    有大夫先酬之,無大夫則酬長,以《鄉射》無介,直有三賓,以長幼之次受酬。

    此言酬衆賓,則三賓也。

     司正升自西階,相旅,作受酬者曰:“某酬某子。

    ”(某者,字也。

    某子者,氏也。

    稱酬者之字,受酬者曰某子。

    旅酬下為上,尊之也。

    《春秋傳》曰“字不若子”,此言某酬某子者,《射禮》略于《飲酒》,《飲酒》言某子受酬,以飲酒為主。

    ) [疏]“司正”至“某子”。

    ○注“某者”至“為主”。

    ○釋曰:雲“旅酬下為上,尊之也”者,以旅酬者少長以齒,逮下之道,前人雖卑,其司正命之飲酒,呼之稱謂尊于酬者,故受酬者為某子,酬他為某也。

    雲“《春秋傳》曰”者,案莊十年秋九月經書:“荊敗蔡師于莘,以蔡侯獻舞歸。

    ”《公羊傳》曰:“荊者何?州名也。

    州不若國,國不若氏,氏不若人,人不若名,名不若字,字不若子。

    ”何休雲:“爵最尊也。

    ”鄭引之者,證旅酬下為上之義。

    酬者稱字,受酬者稱子,子是尊稱。

    雲“此言某酬某子者,《射禮》略于《飲酒》,《飲酒》言某子受酬,以飲酒為主”者,此《鄉射》主于射,略于《飲酒》,故稱酬他者字,又稱受酬飲酒者為子,是字不若子。

    《飲酒》言“某子受酬”,直以飲酒為主故也。

     受酬者降席。

    司正退立于西序端,東面。

    (退立,俟後酬者也。

    始升相,立階西北面。

    ) [疏]“受酬”至“東面”。

    ○注“退立”至“北面”。

    ○釋曰:雲“始升相,立階西北面”者,《鄉飲酒》注亦然。

    知者,以司正升自西階,與西階之酬者立,故知始時在西階西北面也。

     衆受酬者拜,興、飲,皆如賓酬主人之禮。

    辯,遂酬在下者,皆升,受酬于西階上。

    (在下,謂賓黨也。

    《鄉飲酒》記曰:“主人之贊者,西面北上,不與,無?爵然後與。

    ”此異于賓。

    ) [疏]“衆受”至“階上”。

    ○注“在下”至“于賓”。

    ○釋曰:引《鄉飲酒》記者,欲見賓黨在西,主黨在東,主黨不與酬之義。

     卒受者以觯降,奠于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