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士冠禮第一

關燈
陳服于房中西墉下,東領北上。

    (墉,牆。

    ) [疏]“陳服”至“北上”。

    ○釋曰:自此至“東面”,論陳設衣服器物之等,以待冠者。

    《喪大記》與《士喪禮》服或西領,或南領,此東領者,此嘉禮異于兇禮,故士之冠特先用卑服。

    北上,便也。

     爵弁服,?裳,純衣,缁帶,??。

    (此與君祭之服。

    《雜記》曰:“士弁而祭于公。

    ”爵弁者,冕之次,其色赤而微黑,如爵頭然,或謂之纟取。

    其布三十升。

    ?裳,淺绛裳。

    凡染绛,一入謂之纟原,再入謂之<赤貞>,三入謂之?,朱則四入與?純衣,絲衣也。

    馀衣皆用布,唯冕與爵弁服用絲耳。

    先裳後衣者,欲令下近缁,明衣與帶同色。

    ??,??也。

    士??而幽衡,合韋為之。

    士染以茅?,因以名焉。

    今齊人名?為??。

    ?之制似?。

    冠弁者不與衣陳而言于上,以冠名服耳。

    今文?皆作熏。

    ) [疏]“爵弁”至“??”。

    ○釋曰:此所陳從北而南,故先陳爵弁服。

    ○注“此與”至“作熏”。

    ○釋曰:士禮昏冠,自祭以爵弁服助君祭,故雲“與君祭之服”也。

    雲“爵弁者,冕之次”者,凡冕以木為體,長尺六寸,廣八寸,績麻三十升布,上以玄,下以?,前後有旒。

    其爵弁制大同,唯無旒,又為爵色為異。

    又名冕者,亻免也,低前一寸二分,故得冕稱。

    其爵弁則前後平,故不得冕名。

    以其尊卑次于冕,故雲爵弁冕之次也。

    雲“其色赤而微黑,如爵頭然,或謂之纟取”者,七入為缁,若以?入黑則為绀,以绀入黑則為纟取,是三入赤,再入黑,故雲其色赤而微黑也。

    雲“如爵頭然”者,以目驗爵頭,赤多黑少,故以爵頭為喻也。

    以纟取再入黑汁,與爵同,故取《锺氏》纟取色解之。

    故鄭注《锺氏》雲:“今《禮》俗文作爵,言如爵頭色也。

    ”玄此言赤者,對文為赤。

    若将纟取比?,則又黑多矣。

    故《淮南子》雲:“以涅染绀則黑于涅。

    ”況更一入黑為纟取乎!故《巾車》雲“雀飾”,鄭注雲“雀,黑多赤少之色”是也。

    雲“其布三十升”者,取冠倍之義。

    是以《喪服》衰三升、冠六升、朝服十五升,故冕三十升也。

    雲“?裳,淺绛裳”者,绛則一染至三染,同雲淺绛。

    《詩》雲:“我朱孔陽。

    ”毛傳雲:“朱,深?也。

    ”故從一染至三染皆謂之淺绛也。

    雲“朱則四入與”者,《爾雅》及《锺氏》皆無四入之文。

    經有朱色,故鄭約之,若以?入黑則為绀,若以?入赤則為朱,無正文,故雲“與”以疑之也。

    然上注以解玄缁,故引《锺氏》染黑法;此注解?,故引《爾雅》染赤法也。

    雲“純衣,絲衣也”者,案鄭解純字或為絲,或為色,兩解不同者,皆望經為注。

    若色理明者,以絲解之;若絲理明者,以色解之。

    此經玄衣與?裳相對,上玄下?,色理自明。

    絲理不明,則以絲解之。

    《昏禮》“女次純衣”,注雲“絲衣”,以下文有女從者畢衤?玄,色理自明,則亦絲理不明,故亦以絲理解之。

    《周禮·媒氏》雲:“純帛無過五兩。

    ”注雲:“純,實缁字也。

    古缁以才為聲,納币用缁,婦人陰也。

    ”以經雲純帛,絲理自明,故為色解之。

    《祭統》雲:“蠶于北郊,以共純服。

    ”絲理自明,故鄭亦以色解也。

    《論語》雲:“麻冕,禮也。

    今也純,儉。

    ”以純對麻,絲理自明,故鄭亦以色解之。

    是況有不同之事,但古缁、纟才二字并行。

    若據布為色者,則為缁字。

    若據帛為色者,則為纟才字。

    但缁布之缁多在,本字不誤,纟才帛之纟才,則多誤為純。

    雲“馀衣皆用布”者,此據朝服、皮弁服、玄端服及深衣、長衣之等,皆以布為之,是以《雜記》雲朝服十五升布。

    玄端亦服之類,則皮弁亦是天子朝服。

    深衣或名麻衣,故知用布也。

    雲“唯冕與爵弁服用絲耳”者,《祭統》雲:“王後蠶于北郊,以供純服。

    ”爵弁服是冕服之次,故知亦用絲也。

    雲“先裳後衣者,欲令下近缁,明衣與帶同色”者,衣在上,宜與冠相近,應先言衣。

    今退衣在裳下者,若衣與冠同色者,先言衣,後言裳。

    今爵弁與衣異,故退純衣于下,使與帶同色也。

    雲“??,??也”者,此經雲??,二者一物,故鄭合為一物解之也。

    雲”士??而幽衡“者,《玉藻》文。

    言幽衡者,同系于革帶,故連引之也。

    雲”合韋為之“者,鄭即因解名??之字,言?者韋旁着合,謂合韋為之故名?也。

    雲”士染以茅?,因以名焉”者,案《爾雅》雲:“茹{艹慮},茅?。

    ”孫氏注:“一名?,可以染绛。

    ”若然,則一草有此三名矣。

    但周公時名?草為?草,以此?染韋合之為?,因名?為??也。

    雲“?之制似?”者,案上注已釋?制,其?之制亦如之,但有飾無飾為異耳。

    祭服謂之?,其他服謂之?。

    《易·困封》:“九二,困于酒食,朱?方來,利用享祀。

    ”是祭服之?也。

    又案《明堂位》雲:“有虞氏服?,夏後氏山,殷火,周龍章。

    ”鄭雲:“後王彌飾,天子備焉。

    諸侯火而下,卿大夫山,士?韋而已。

    ”是士無飾則不得單名?,一名??,一名??而已。

    是?有與?異,以制同飾異。

    故鄭雲?之制似?也。

    但染韋為?之體,天子與其臣及諸侯與其臣有異。

    《詩》雲:“朱芾斯黃。

    ”鄭雲:“天子純朱,諸侯黃朱。

    ”《詩》又雲“赤芾在股”,是諸侯用黃朱。

    《玉藻》再命、三命皆雲赤?,是諸侯之臣亦用赤?。

    《易·困卦》九二雲:“困于酒食,朱?方來,利用享祀。

    ”鄭注雲:二據初辰在未,未為土,此二為大夫有地之象。

    未上值天廚酒食,象困于酒食者,采地薄,不足己用也。

    二與日為體,離為鎮霍爻。

    四為諸侯有明德,受命當王者。

    離為火,火色赤。

    四爻辰在午時,離氣赤,又朱是也。

    文王将王,天子制用朱?,故《易·乾鑿度》雲:“孔子曰,天子、三公、諸侯同色。

    ”《困卦》:“困于酒食,朱?方來。

    ”又雲天子、三公、大夫不朱?。

    諸侯亦同色者,其染之法,同以淺绛為名,是天子與其臣純朱,諸侯與其臣黃朱,為異也。

    雲“冠弁不與衣陳而言于上,以冠名服耳”者,案此文上下陳服,則于房缁布冠及皮弁,在堂下是冠弁,不與服同陳。

    今以弁在服上并言之者,以冠弁表明其服耳,不謂同陳之也。

    雲“今文?皆作熏”者,?是色,當從絲旁為之,故疊今文不從熏,從經文古?也。

     皮弁服,素積,缁帶,素?。

    (此與君視朔之服也。

    皮弁者,以白鹿皮為冠,象上古也。

    積猶辟也,以素為裳,辟蹙其要中。

    皮弁之衣用布亦十五升,其色象焉。

    ) [疏]“皮弁”至“素?”。

    ○釋曰:此皮弁服卑于爵弁,故陳之次在爵弁之南。

    上爵弁服、下玄端服皆言衣,此獨不言衣者,以其上爵弁服與爵弁異,故言衣;下玄端服服但冠時用缁布冠,不用玄冠,既不言冠,故言衣也。

    今此皮弁之服用白布,衣與冠同色,故不言衣也。

    ○注“此與”至“象焉”。

    ○釋曰:案《玉藻》雲:“諸侯皮弁,聽朔于大廟。

    ”又案《鄉黨》說孔子之服雲“素衣,?裘”。

    鄭雲“視朔之服”。

    視朔之時,君臣同服也。

    雲“皮弁者,以白鹿皮為冠,象上古也”者,謂三皇時冒覆頭,句颔繞項,至黃帝則有冕,故《世本》雲“黃帝作旒冕”。

    《禮運》雲“先王未有宮室”,又雲“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未有麻絲,衣其羽皮”,鄭雲:“此上古之時。

    ”則此象上古謂象三皇時。

    以五帝為大古,以三皇為上古也。

    若然,黃帝雖有絲麻、布帛、皮弁,至三王不變,是以下記雲“三王共皮弁”,鄭注雲:“質不變。

    ”鄭注《郊特牲》雲:“所不易于先代。

    ”故《孝經緯》雲“百王同之不改易”也。

    案《禮圖》仍以白鹿皮為冠,故雲:“以白鹿皮為冠,象上古也。

    ”雲“積,猶辟也,以素為裳,辟蹙其要中”者,經典雲素者有三義:若以衣裳言素者,謂白缯也,即此文之等是也;畫缋言素者,謂白色,即《論語》雲“缋事後素”之等是也;器物無飾亦曰素,則《檀弓》雲“奠以素器”之等是也。

    是以鄭雲以素為裳辟蹙其要中也。

    知“皮弁之衣亦用十五升布”者,《雜記》雲“朝服十五升”,此皮弁亦天子之朝服,故亦十五升布也。

    然《喪服》注雲祭服、朝服,辟積無數。

    則祭服、皮弁,皆辟積無數。

    馀不雲者,舉皮弁可知,不并言也。

    唯喪服裳幅三衤句有數耳。

    雲“其色象焉”者,謂象皮弁之色用白布也。

    以此言之,《論語》注雲素用缯者,彼上服裼衣用素也。

     玄端,玄裳、黃裳、雜裳可也。

    缁帶,爵?。

    (此莫夕于朝之服。

    玄端即朝服之衣,易其裳耳。

    上士玄裳,中士黃裳,下士雜裳。

    雜裳者,前玄後黃。

    《易》曰:“夫玄黃者,天地之雜色,天玄而地黃。

    ”士皆爵韋為?,其爵同。

    不以玄冠名服者,是為缁布冠陳之。

    《玉藻》曰:“?,君朱,大夫素,士爵韋。

    ”) [疏]“玄端”至“爵?”。

    ○釋曰:此玄端服,服之下,故後陳于皮弁之南。

    陳三等裳者,凡諸侯之下皆有二十七士,公侯伯之士一命,子男之士不命,不同一命、不命皆分為三等,故服分為三等之裳以當之。

    上下經三等之服同用缁帶者,以其士唯有一幅裨之帶,故三服共用之。

    大帶,所以束衣。

    革帶,所以??及佩玉之等。

    不言革者,舉?有革帶可知,故略不言耳。

    三裳之下雲“可也”者,欲見三等之士各有所當。

    當者即服之,故言可以許之也。

    ○注“此莫”至“爵韋”。

    ○釋曰:雲“此莫夕于朝之服”者,當是莫夕于君之朝服也。

    案《玉藻》雲:“君朝服以日視朝于内朝。

    ”“夕深衣,祭牢肉。

    ”是君朝服,朝服、夕服,深衣矣。

    下又雲“朝玄端,夕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