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卷二十(起十二年,盡二十四年)

關燈
,故執不知問。

    ○注“據快無氏”。

    ○解雲:即昭二十七年冬,“邾婁快來奔”,是其無氏,即不合書見之義。

    問者,見快不書氏,知邾婁無大夫,既無大夫,何以特書庶其乎?故難之。

    然案下二十三年“夏,邾婁鼻我來奔”,何故不據鼻我,而要以據快者?正以鼻我以二字為稱,嫌鼻我為字,若其據之,于義不明,故知此注也。

     重地也。

    (惡受叛臣邑,故重而書之。

    不言叛者,舉地言奔,則魯坐受與庶其叛兩明,故省文也。

    ○惡,烏路反。

    ) 夏,公至自晉。

     秋,晉栾盈出奔楚。

     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曹伯來朝。

     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婁子于商任。

    (○任,音壬。

    ) 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時歲在已卯。

    ○庚子孔子生,傳文上有十月庚辰,此亦十月也;一本作“十一月庚子”,又本無此句。

    ) [疏]“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解雲:《左氏》經無此言,則《公羊》師從後記之。

    ○注“時歲在己卯”者。

    ○解雲:何氏自有長曆,不得以《左氏》難之。

     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會。

    (月者,危公。

    前︹随氵郭有邾婁地,又受其叛臣邑,而今與會,不于上會月者,與日食同月,不得複見。

    ○與,音預。

    見,賢遍反。

    ) [疏]注“月者,危公”者。

    ○解雲:正以凡緻例時,故如此解。

    雲前︹随氵郭有邾婁地者,即上十九年春,“取邾婁田,自氵郭水”是也。

    雲又受其叛臣邑者,即上二十一年春,“邾婁庶其以漆闾丘來奔”是也。

    雲不于上會雲雲者,言所以不于上商任會時書月以見危者,正以與上“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同在十月,不得見此義,是以于此危。

     夏,四月。

     秋,七月,辛酉,叔老卒。

     冬,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婁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婁子于沙随。

    公至自會。

     楚殺其大夫公子追舒。

     二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三月,已巳,杞伯モ卒。

    (○モ,古害反。

    ) 夏,邾婁鼻我來奔。

    邾婁鼻我者何?邾婁大夫也。

    邾婁無大夫,此何以書?以近書也。

    (以奔無他義,知以治近升平書也。

    所傳聞世,見治始起,外諸夏,錄大略小,大國有大夫,小國略稱人;所聞之世,内諸夏,治小如大,廪廪近升平,故小國有大夫,治之漸也。

    見于邾婁者,自近始也。

    獨舉一國者,時亂實未有大夫,治亂不失其實,故取足張法而已。

    ○鼻我,二傳作“畀我”。

    以治,直吏反。

    下“見治”、“治之漸”同。

    近升平,附近之近,下“近升”同。

    傳,直專反。

    見治,賢遍反,下同。

    ) [疏]“邾婁鼻我者何”。

    ○解雲:已解于上。

    ○“以近書也”者。

    ○解雲:以其治近于升平,故複書之。

    ○注“以奔”至“而已”。

    ○解雲:莊二十四年冬,“曹羁出奔”之下,傳雲“曹無大夫,此何以書?賢也。

    何賢乎曹羁”,“三谏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

    然則曹羁得谏義,是以書之。

    上二十一年,邾庶其之奔,傳雲“邾婁無大夫,此何以書?重地也”;昭五年“夏,莒牟夷以牟婁及防茲來奔”,傳雲“此何以書?重地也”,然則庶其、牟夷皆以重地故書,悉非常例。

    今此鼻我無三谏之善,無盜土之惡,直奔而已,更無它義,而得書見,知以治近升平之故也。

    雲見于邾婁者,自近始也者,正以地接于魯,故先治之也。

    雲治亂不失其實,故取足張法而已者,言孔子作《春秋》,欲以撥亂世,多舉小國悉有大夫,則恐文害其理,故曰治亂不失其實也。

    今鼻我更無他義而得書見,明其張三世之法,故曰取足張法而已。

     葬杞孝公。

     陳殺其大夫慶虎及慶寅。

     陳侯之弟光,自楚歸于陳。

    (前為二慶所谮,出奔楚,楚人治其罪,陳人誅二慶,反光,故言歸。

    宋大夫山谮華元貶,此不貶者,殺二慶而光歸,谮光可知。

    ○谮,側鸠反。

    ) [疏]注“前為”至“言歸”。

    ○解雲:在上二十年秋。

    雲故言歸者,正以歸者出入無惡之文故也。

    雲宋大夫山谮華元貶者,即成十五年秋,宋華元出奔晉宋。

    華元自晉歸于宋。

    宋殺其大夫山”,何氏雲“不氏者,見殺在華元歸後,嫌直自見殺者,故貶之明以谮華元故”。

    今此殺二慶之後光乃歸,歸者出入無惡之文,則知谮光明矣。

     晉栾盈複人于晉,入于曲沃。

    曲沃者何?晉之邑也。

    其言入于晉入于曲沃何?(據當舉重。

    ○複入,扶又反,注同。

    ) [疏]“曲沃者何”。

    ○解雲:欲言晉邑,理當舉重;欲言非晉邑,系晉言之,故執不知問。

     栾盈将入晉,晉人不納,由乎曲沃而入也。

    (栾盈本欲入晉?大夫位,晉人不納,更入于曲沃,得其士衆以入晉國,曲沃大夫當坐,故複言入。

    篡大夫位例時。

    ) [疏]注“栾盈本”至“例時”。

    ○解雲:複入者,出無惡之文,故知其入欲有所篡也。

    不直言入,又無叛文,故知不篡君位也。

    其惡之文,不系于篡君,故知止欲篡大夫也。

    雲曲沃大夫當坐,故複言入者。

    正以入者,出入惡之文,而人于曲沃,故知從晉鄉曲沃之時,有罪明矣。

    曲沃大夫受納有罪之人,故雲當坐。

    《春秋》欲見此義,故不舉重,複書入于曲沃矣。

    雲篡大夫位例時者,正以經書夏,故知例時,昭二十一年夏,“宋華亥、向甯、華定自陳入于宋南裡以畔”;定十一年“秋,宋樂世心自曹入于蕭”之屬皆是也。

     秋,齊侯伐衛,遂伐晉。

     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于雍渝。

    曷為先言救而後言次?(據次于聶北救邢。

    ○渝,羊朱反,《左氏》作“榆”。

    聶,女辄反。

    ) [疏]注“據次”至“救邢”。

    ○解雲:即僖元年春,“齊師、宋師、曹師次于聶北,救邢”是也。

     先通君命也。

    (惡其不遂君命而專止次,故先通君命言救。

    ○惡,烏路反)。

     已卯,仲孫?卒。

     冬,十月,乙亥,臧孫纥出奔邾婁。

    (○纥,恨發反。

    ) 晉人殺栾盈。

    曷為不言殺其大夫?(據篡得大夫之位。

    ) [疏]注“據篡”至“之位”。

    ○解雲:正以夏已入晉,冬乃殺之。

    傳又雲“曷為不言殺其大夫”,故知篡得大夫之位矣。

     非其大夫也。

    (明非君所置,不得為大夫。

    無大夫文而殺之稱人者,從讨賊辭,大其除亂也。

    ) [疏]注“明非”至“亂也”。

    ○解雲:《公羊》之例,大夫自相殺稱人,即文九年“晉人殺其大夫先都”之屬是。

    今無大夫之文稱人者,欲從“衛人殺州籲”,“齊人殺無知”之屬,是讨賊之辭故也。

    實非篡而作讨賊之辭者,大其除亂也。

     齊侯襲莒。

     二十有四年,春,叔孫豹如晉。

     仲孫羯帥師侵齊。

    (○仲孫偈,本又作“褐”,亦作“羯”,同,居羯反。

    ) 夏,楚子伐吳。

     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既。

    (是後楚滅舒鸠,齊崔杼、衛甯喜弑其君。

    ) [疏]注“是後”至“其君”。

    ○解雲:二十五年秋,“楚屈建帥師滅舒鸠”;二十五年夏,“齊崔杼弑其君光”;二十六年春,“衛甯喜弑其君剽”是也。

     齊崔杼帥師伐莒。

    ○大水。

    (前此叔孫豹救晉,仲孫羯侵齊,此興師衆,民怨之所生。

    )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與甲子同。

    ) [疏]注“與甲子同”。

    ○解雲:在上七月也。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婁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婁子于陳儀。

    (○陳儀,二傳作“夷儀”,二十五年同。

    ) 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伐鄭。

     公至自會。

     陳針宜咎出奔楚(○鹹,本又作“針”,其廉反。

    咎,其九反。

    ) 叔孫豹如京師。

     大饑。

    (有死傷曰大饑,無死傷曰饑。

    ) [疏]“于陳儀”。

    《左氏》與《?梁》作“夷儀”。

    ○注“有死傷曰大饑”。

    ○解雲:正以諸經直言饑,此加大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