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卷十三(起元年,盡九年)

關燈
氏雲“時天王崩,魯隐往奔喪,尹氏主亻賓贊諸侯,與隐交接,而卒恩隆于王者,則加禮錄之,故為隐恩痛之。

    日者,恩錄之,明當有恩禮”。

    然則彼天王崩,尹氏四月卒,仍在期内,其恩近,故書日。

    此則巳經三年,其恩殺,故不日,是以注雲“在期外”。

    ○注“名者,卒從正”。

    ○解雲:隐八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八月,葬蔡宣公”,傳雲“卒從正”,何氏雲“卒當赴告天子,君前臣名,故從君臣之正義言也”;傳雲“而葬從主人”,何氏雲“至葬者,有常月可知。

    不赴告天子,故自從蔡臣子辭稱公”。

    然則此亦從君臣之正義言之,故雲名者卒從正也。

     秦人伐晉。

     秋,楚人圍江。

    ○雨螽于宋。

    雨螽者何?死而墜也。

    (以先言雨也。

    墜,隋地也。

    不言如雨,言雨螽者,本飛從地上而下至地,似雨尢醇。

    ○雨螽,于付反,下及注同,一音如字;螽,音終。

    而隊,直類反,注同。

    隋,大果反。

    上,時掌反。

    醇,音純。

    ) [疏]“雨螽者何”。

    ○解雲:欲言是雨,而特施于螽;欲言非雨,而文言雨螽,故執不知問。

    ○注“以先言雨也”。

    ○解雲:正以先言雨,後言螽,則知死而墜者也。

    ○注“不言”至“尤醇”。

    ○解雲:欲道莊七年“星?如雨”者,本從天來,又不及地,如雨不醇,故雲如雨。

    此則初從地上而還至地,故不言如,言其真似雨也。

     何以書?記異也。

    外異不書,此何以書?為王者之後記異也。

    (螽,猶衆也。

    衆死而墜者,群臣将争︹相殘賊之象,是後大臣比争鬥相殺,司城驚逃,子哀奔亡,國家廓然無人,朝廷久虛,蓋由三世内娶,貴近妃族,禍自上下,故異之雲爾。

    ○為王,于僞反。

    近,附近之近。

    ) [疏]注“是後”至“相殺”。

    ○解雲:即七年夏,“宋人殺其大夫”;八年冬,“宋人殺其大夫”是也。

    ○注“司城驚逃”。

    ○解雲:即八年冬,“宋司城來奔”是也。

    ○注“子哀奔亡”。

    ○解雲:十四年秋,“宋子哀來奔”是也。

    ○注“蓋由三世内娶”。

    解雲:僖二十五年及十七年傳皆雲“宋三世無大夫,三世内娶也”之屬是也。

     冬,公如晉。

    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晉侯盟。

     晉陽處父帥師伐楚救江。

    此伐楚也。

    其言救江何?(據兩之,當先言救也;非兩之,當重出處父也;生事當言遂,三者皆違例,知後言救江,起伐楚意,故問之。

    ○重,直用反。

    ) [疏]注“據兩”至“救也”。

    ○解雲:即僖二十五年“秋,楚人圍陳,納頓子于頓”,傳雲“何以不言遂?兩之也”是也。

    必知先言救者,正以以江近楚遠故也。

    ○注“非兩”至“父也”。

    ○解雲:即僖二十八年“春,晉侯侵曹。

    晉侯伐衛”,傳雲“曷為再言晉侯?非兩之也”是也。

    ○注“生事當言遂”。

    ○解雲:即宣元年秋,“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是也。

     為谖也。

    (谖,詐。

    ○谖,許元反。

    )其為谖奈何?伐楚為救江也。

    (救人之道,當指其所之,實欲救江而反伐楚,以為其勢必當引圍江兵當還自救也。

    故雲爾。

    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 四年,春,公至自晉。

     夏,逆婦姜于齊。

    其謂之逆婦姜于齊何?(據不書逆者主名,不言如齊,不稱女。

    ) [疏]“夏逆歸姜于齊”。

    解雲:隐二年注雲“不親迎例月,重錄之”。

    今此書時者,蓋以聚于大夫,賤不可以奉宗廟,故略之。

    ○注“據不”至“稱女”。

    ○解雲:決宣元年“公子遂如齊逆女”之經也。

     略之也。

    (稱婦姜,至文也;逆與至共文,故為略。

    ) [疏]注“稱婦”至“為略”。

    解雲:欲道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之經,還至始言婦姜。

    今此始逆,巳言婦姜,故雲逆與至共文耳。

     高子曰:“娶乎大夫者,略之也。

    ”(賤,非所以奉宗廟,故略之。

    不書逆者主名,卑不為錄使也。

    不言如齊者,大夫無國也。

    不稱女者,方以婦姜見與至共文,重至也。

    不稱夫人為緻文者,賤不可奉宗廟也。

    不言氏者,本當稱女。

    女者,父母辭,君子不奪人之親,故使從父母辭不言氏。

    ○為,于僞反。

    使,所吏反。

    見與,賢遍反。

    ) [疏]注“不言”至“言氏”。

    解雲:莊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案彼亦是大夫無國而得言如陳者,何氏雲“不言如陳,嫌不辟國事,實私行也”是也。

     狄侵齊。

     秋,楚人滅江。

     晉侯伐秦。

     衛侯使甯俞來聘。

    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風氏薨。

    (○甯俞,乃定反;下音馀。

    ) [疏]“衛侯使甯俞來聘”。

    ○解雲:正本作“速”字,故賈氏雲“《公羊》曰甯速”是也。

     五年,春,王正月,王使榮叔歸含且?。

    含者何?口實也。

    (孝子所以實親口也。

    緣生以事死,不忍虛其口:天子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貝,春秋之制也。

    文家加飯以稻米。

    ○飯,扶晚反。

    ) [疏]“含者何”。

    ○解雲:欲言實口,上下無例;欲言佗物,而經書含,故執不知問。

    ○注“天子”至“具者”。

    ○解雲:皆《春秋說》文,故雲春秋之制也。

    ○注“文家加飯以稻米”。

    ○解雲:即《禮記·檀弓下》篇雲:“飯用米貝,弗忍虛也。

    ” 其言歸含且?何?(據宰?亘歸兩?不言且也。

    連?何之者,嫌據?言歸。

    ○?亘,況阮反。

    ) [疏]注“據宰”至“且也”。

    ○解雲:即隐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亘來歸惠公仲子之?”是也。

    ○注“連?”至“言歸”。

    ○解雲:若傳直言其言且何,即嫌責此?事亦當言歸,故連言?以辯嫌。

     兼之。

    兼之非禮也。

    (且,兼辭。

    以言且,知幾兼之也。

    含言歸者,時主持含來也。

    去天者,含者臣子職,以至尊行至卑事,失尊之義也。

    不從含晚言來者,本不當含也。

    主書者,從含也。

    ○去,起呂反,下同。

    ) [疏]注“含者臣子職”。

    ○解雲:正以大宰掌之故也。

    ○注“不從”至“含也”。

    ○解雲:正以含者殡前之禮,遙始行之,故知晚。

    然則宜言來以見晚,而不言來者,正以本不當含,甯得責其晚乎?○注“主書”至“含也”。

    ○解雲:言《春秋》主書此事者,正欲譏其含,而并言且?者,因譏之。

     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風。

    成風者何?僖公之母也。

    (風,氏也。

    任、宿、颛臾之姓。

    ○任,音壬。

    颛臾,音專;下音榆。

    ) [疏]“成風者何”。

    ○解雲:欲言其妾,經書小君;欲言夫人,不同夫谥,故執不知問。

    ○注“風氏”至“之姓”。

    ○解雲:風氏謂此成風,即上文風氏薨者矣。

    知任、宿等之姓者,《左傳》文。

     王使召伯來會葬。

    (去天者,不及事,剌比失喪禮也。

    ) 夏,公孫敖如晉。

     秦人入若阝。

    (○若阝,音弱。

    ) 秋,楚人滅六。

     冬,十月,甲申,許男業卒。

     [疏]“秋楚人滅六”。

    ○解雲:不月者,略夷狄滅小國也。

    說在僖二十六年。

    ○“許男業卒”。

    ○解雲:正本作“辛”字。

     六年,春,葬許僖公。

     夏,季孫行父如陳。

     秋,季孫行父如晉。

     八月,乙亥,晉侯ん卒。

    (○ん,好官反。

    ) 冬,十月,公子遂如晉。

     葬晉襄公。

    (書遂者,剌公生時數如晉,葬不自行,非禮也。

    禮,諸侯薨,使夫人吊,自會葬。

    ○數,所角反。

    ) [疏]注“書遂”至“會葬”。

    ○解雲:晉侯生時公數如晉者,即上二年“三月,乙巳,及晉處父盟”,彼下注雲“如晉不書不緻者深諱之”。

    三年“冬,公如晉”之屬是也。

    言葬不自行,非禮雲雲者,《異義》“《公羊》說”雲“襄三十年‘叔弓如宋,葬宋共姬’,譏公不自行也”者,與此注合。

     晉殺其大夫陽處父。

    ○晉狐射姑出奔狄。

    晉殺其大夫陽處父,則狐射姑曷為出奔?(據蔡殺其大夫公子燮,蔡公子履出奔楚。

    此非同姓,恐見及。

    ○射姑,音亦,又音夜,《?梁》作“夜”。

    ) [疏]注“據蔡”至“見及”。

    ○解雲:事在襄二十年秋。

    彼則履是燮之同姓,言恐禍及巳而出奔。

    此非同姓而亦奔,故難之。

     射姑殺也。

    (以非恐見及,知其殺。

    )射姑殺,則其稱國以殺何?君漏言也。

    (自上言洩,下曰漏。

    ○君漏,力豆反,洩也。

    言洩,息列反,又以制反。

    )其漏言奈何?君将使射姑将,(謂作中軍大夫。

    ○姑将,子匠反,下同。

    )陽處父谏曰:“射姑,民衆不說,不可使将。

    ”于是廢将。

    陽處父出,射姑入,君謂射姑曰:“陽處父言曰:‘射姑,民衆不說,不可使将。

    ’”射姑怒,出剌陽處父于朝而走。

    (明君漏言殺之,當坐殺也。

    《易》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

    ”○不說,音悅,下同剌,七亦反,又一音七賜反。

    ) [疏]注“明君”至“坐殺也”。

    ○解雲:襄公當坐,則例去其葬,而上文經書“冬,十月,公子遂如晉,葬襄公”者,蓋謂葬訖乃相殺,不得追去葬,是以《?梁傳》曰“襄公死,處父主竟上之事,夜姑使人殺之”是也。

    然則此傳雖連言之,仍不妨殺之在葬後,是以經書葬在殺前矣。

    ○注“易曰”至“害成”。

    ○解雲:上《系辭》文也。

    鄭氏雲“幾,微也。

    密,靜也。

    言不慎于微而以動作,則禍變必成。

    ” 閏月不告月,猶朝于廟。

    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

    (禮,諸侯受十二月朔政于天子,藏于大祖廟,每月朔朝廟,使大夫南面奉天子命,君北面而受之。

    比時使有司先告朔,慎之至也。

    受于廟者,孝子歸美先君,不敢自專也。

    言朝者,緣生以事死,親在,朝朝莫夕:巳死,不敢渫鬼神。

    故事必于朔者,感月始生而朝。

    ○大祖,音泰。

    比,必利反。

    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