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公卷八(起十八年,盡二十七年)

關燈


     蕭叔朝公。

    其言朝公何?(據公在内不言朝公,在外言會。

    ) [疏]注“據公”至“朝公”。

    ○解雲:即隐十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之屬是也。

    ○注“在外言會”。

    ○解雲:定十四年“邾婁子來會公”,及公會某侯之屬皆是也。

     公在外也。

    (時公受朝于外,故言朝公,惡公不受于廟。

    ○惡公,烏路反,下同。

    ) [疏]注“時公”至“于廟”。

    ○解雲:隐七年注雲“不言聘公者,禮,聘受之于大廟,孝子謙不敢以巳當之,歸美于先君,且重賓也”,隐十一年注雲“不言朝公者,禮,朝受之于大廟,與聘同義”。

    今此言公故如此解。

     秋,丹桓宮楹。

    何以書?譏。

    何譏爾?丹桓宮楹,非禮也。

    (楹,柱也。

    丹之者,為将娶齊女,欲以誇大示之。

    傳言“丹桓宮”者,欲道天子諸侯各有制也。

    禮,天子斫而砻之,加密石焉;諸侯斫而砻之,不加密石;大夫斫之;士首本。

    失禮宗廟例時。

    ○宮楹,音盈,柱也,下傳及注同。

    為将,于僞反。

    斫,丁角反,下同。

    砻,力工反。

    ) [疏]注“禮天子”至“首本”。

    ○解雲:皆《外傳·晉語》張老謂趙文子椽之制。

    《?梁傳》曰:“天子之桷,斫之砻之,加密石焉;諸侯之桷,斫之砻之;大夫斫之;士斫本。

    ”今此何氏于丹楹之下總言之矣。

    斫本者,正謂全以樹本而行斤斫之。

    ○注“失禮宗廟例時”。

    ○解雲:正謂此文是也。

    下經二十四年“三月,刻桓宮桷”而書月者,以其功重故也。

    此謂失禮?營之例也。

    若其祭祀失禮者,則書日,是以隐五年“初獻六羽”之下,何氏雲“失禮鬼神例日”是也。

    若始造宗廟而失禮者,亦書日,即成六年春,王“二月,辛巳,立武宮”是也。

    而定元年九月,“立炀宮”,亦為非禮,而不書日者,所見之世,其恩尤厚,故不為書日,使若得禮然。

     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

    (曹達《春秋》常卒月葬時也。

    始卒日葬月,嫌與大國同,後卒而不日,入所聞世,可日不複日。

    ○射姑,音亦。

    複,扶又反。

    ) [疏]注“曹達”至“時也”。

    ○解雲:即文九年“秋,八月,曹伯襄卒”,冬,“葬曹共公”;昭十八年“春,王三月,曹伯須卒”,“秋,葬曹平公”之屬是也。

    其有卒葬在日月下者,不蒙日月矣。

    其文各自有解。

    ○注“始卒日葬月”。

    ○解雲:即桓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終生卒。

    夏,五月,葬曹桓公”是也。

    所以然者,敬老重恩故也。

    ○注“後卒而不日”。

    ○解雲:正以對桓十年“曹伯終生卒”,以為後矣。

    ○注“入所聞世,可日不複日”。

    ○解雲:即文九年“秋,八月,曹伯襄卒”是。

    案曹為小國,入所聞之世,正合卒月,而言可日者,正以傳聞之世,巳得錄之,故所聞世可以書日,但以嫌同大國,故不日矣。

     十有二月,甲寅,公會齊侯盟于扈。

    桓之盟不日,此何以日?危之也。

    何危爾?我貳也。

    (莊公有污貳之行。

    ○扈,音戶。

    有污,污辱之污,一音烏卧反,後放此。

    行,下孟反。

    ) [疏]注“污貳之行”。

    ○解雲:謂莊公之行,既不清潔,又不專一,故謂之貳矣。

    魯子曰:“我貳者,非彼然,我然也。

    ”(嫌上托以齊惡我貳,相疑而盟,故日也。

    解言非齊惡我也,我行污貳,動作有危,故日之也。

    ) 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宮桷。

    何以書?譏。

    何譏爾?刻桓宮桷,非禮也。

    (與丹楹同義。

    月者,功重于丹楹。

    ○桷,音角,椽也。

    ) [疏]注“與丹楹同義”。

    ○解雲:即上注雲“丹之者,為将娶齊女,欲以誇大示之”是也。

    ○注“月者,功重于丹楹”。

    ○解雲:正以失禮宗廟例時,故如此注。

     葬曹莊公。

     夏,公如齊逆女。

    何以書?親迎禮也。

    (諱淫,故使若以得禮書也。

    禮,諸侯既娶三月,然後夫人見宗廟;見宗廟,然後成婦禮。

    ○迎,魚命反。

    見宗,賢遍反,下傳文“見也”、“見用币”及注同。

    ) [疏]“葬曹莊公”。

    ○解雲:雖在月下,不蒙上月也。

    ○“何以書?親迎禮也”。

    ○解雲:魯侯如齊,本實淫通,非為親迎而往。

    但《春秋》之意,以其大惡不可言之,要以言其逆女,使若得禮,善而書日矣。

    是以注雲“諱淫,故使若以得禮書也”。

    ○注“禮諸侯”至“婦禮”。

    ○解雲:注言此者,欲道莊公夫人未至于國而行婦事,既非正禮明矣。

     秋,公至自齊。

    八月,丁醜,夫人姜氏入。

    其言入何?(據夫人姜氏言至不言入。

    ) [疏]注“據夫人”至“言入”。

    ○解雲:即桓三年九月,“夫人姜氏至自齊”是 難也。

    其言日何?(據夫人姜氏至,不日。

    ○難也,乃旦反,下及注同。

    )難也。

    其難奈何?夫人不偻,不可使入,與公有所約,然後人。

    (偻,疾也,齊人語。

    約,約遠媵妾也。

    夫人稽留,不肯疾順公,不可使即入。

    公至後,與公約定八月丁醜乃入,故為難辭也。

    夫人要公不為大惡者,妻事夫有四義:雞鳴纟徙笄而朝,君臣之禮也;三年恻隐,父子之恩也;圖安危可否,兄弟之義也;樞機之内,寝席之上,朋友之道,不可純以君臣之義責之。

    ○不偻,力主反,疾也。

    注同。

    遠,于萬反。

    要,一遙反。

    纟徙笄,所買反,又所绮反。

    恻隐,初力反。

    ) [疏]注“夫人要公”至“責之”。

    ○解雲:正以所傳聞之世,内之大惡皆諱不書。

    今而書之,故知然也。

     戊寅,大夫宗婦觌,用币。

    宗婦者何?大夫之妻也。

    觌者何?見也。

    用者何?用者不宜用也。

    (不宜用币為贽也。

    ○觌,大曆反,見也。

    贽,音至。

    ) [疏]“宗婦者何”。

    ○解雲:欲言大夫之妻,文不言及;欲言非妻,相與俱見,故執不知問。

    ○“觌者何”。

    ○解雲:欲言是禮,男女無别;欲言非禮,而在用上,故執不知問。

    ○“用者何”。

    ○解雲:初至之觌,禮則有之;而經書用,乃是不宜之稱,故執不知問。

     見用币,非禮也。

    (以文在觌下,不使赍見,知非禮也。

    ) [疏]“見用币,非禮也”。

    ○解雲:言其見夫人之法,卿大夫宜用羔雁,宗婦宜用棗栗?段?,而皆用币,是為非禮也。

    ○注“以文”至“非禮也”。

    ○解雲:若其是禮,宜言大夫宗婦用币觌也。

     然則曷用?棗栗雲乎?暇?雲乎?(暇?者,脯也。

    禮,婦人見舅姑,以棗栗為贽;見女姑,以暇?為贽;見夫人,至尊,兼而用之。

    雲乎,辭也。

    棗栗取其早自謹敬,暇?取其斷斷自?正。

    執此者,若其辭雲爾,所以叙情配志也。

    凡贽,天子用鬯,諸侯用玉,卿用羔,大夫用雁,士用雉。

    雉取其耿介;雁取其在人上,有先後行列;羔取其執之不鳴,殺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類死義知禮者也;玉取其至清,而不自蔽其惡,潔白而不受污,内堅剛而外溫潤,有似乎備德之君子;鬯取其芬芳在上,臭達于天,而醇粹無擇,有似乎聖人,故視其所執而知其所任矣。

    日者,禮,夫人至,大夫皆郊迎,明日大夫宗婦皆見,故着其明日也。

    大夫妻言宗婦者,大夫為宗子者也。

    族所以有宗者,為調族理親疏,令昭穆親疏各得其序也,故始統世世繼重者為大宗,旁統者為小宗,小宗無子則絕,大宗無子則不絕,重本也。

    天子諸侯世以三牲養,禮有代宗之義,大夫不世,不得專宗。

    着言宗婦者,重教化自本始也。

    ○斷?,丁亂反,注同,本又作“暇”,音同钅?;脯加姜桂曰?。

    耿介,古幸反;下音界。

    行,戶郎反。

    号,戶刀反。

    跪,其委反。

    醇,音純。

    粹,雖遂反。

    為調,于僞反,下“仕為”同。

    令,力呈反。

    昭穆,上遙反,凡昭穆之例皆同。

    ) [疏]注“暇?者,脯也”。

    ○解雲:正以《?梁傳》雲“束?之肉,不行竟内”,以肉言之,故知?為脯矣。

    又下《曲禮》“婦人之贽,脯?棗栗”,謂之脯?,其義益顯。

    ○注“禮婦人”至“志也”。

    ○解雲:時王之禮。

    且以其文先言棗栗故也。

    ○注“凡贽”至“用雉”。

    ○解雲:皆下《曲禮》文。

    彼言諸侯用圭,此言玉者,蓋所見異也。

    ○注“大夫不世,不得專宗”。

    ○解雲:欲道大夫之妻所以謂之婦人之義。

    ○注“重教化自本始也”。

    ○解雲:正以宗子者,宗族之本故也。

     大水(夫人不制,遂淫二叔,陰氣盛,故明年複水也。

    ○複,扶又反。

    ) [疏]注“夫人”至“二叔”。

    ○解雲:即下二十七年傳雲“公子慶父、公子牙通乎夫人以脅公”是也。

    ○注“明年複水也”。

    ○解雲:即二十五年“秋,大水”雲雲是也。

     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陳。

    曹羁者何?曹大夫也。

    (以小國,知無氏為大夫。

    ○曹羁,居宜反,下同。

    ) [疏]“曹羁者何”。

    ○解雲:欲言曹君,經不稱伯;欲言大夫,單名無氏,故執不知問。

    ○注“以小”至“大夫”。

    ○解雲:即襄二十三年“邾婁鼻我來奔”,昭二十七年“邾婁快來奔”之屬是也。

    若其大國大夫不書名氏者,或有未命,或有罪見貶矣。

     曹無大夫,此何以書?(據羁無氏。

    ) [疏]注“據羁無氏”。

    ○解雲:曹無大夫之文也。

    言問者見羁無氏,知曹無大夫。

    既無大夫,何以特書曹羁?故難之。

     賢也。

    何賢乎曹羁?(據國見侵,出奔以辟難。

    )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衆以無義,(戎師多,又常以無義為事。

    ”)君請勿自敵也。

    ”(禮,兵敵則戰,不敵則守。

    君師少,不如守,且使臣下往。

    ○則守,手又反,又如字,下同。

    )曹伯曰:“不可。

    ”(臣下不可獨往。

    )三谏不從,遂去之。

    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