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卷五(起七年,盡十八年)
關燈
小
中
大
夷狄之。
) 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栎。
栎者何?鄭之邑。
曷為不言入于鄭?(據齊陽生立陳乞家,言入于齊。
○栎,力狄反,一音匹沃反。
) [疏]“栎者何”。
○解雲:欲言國都,不言鄭;欲言入于鄭,複言栎邑,故執不知問。
○注“據齊”至“于齊”。
○解雲:在哀六年。
彼傳雲“景公死而舍立,陳乞迎陽生于諸其家”,“諸大夫不得巳,皆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而君之爾”。
然則陽生實入于陳乞家,而言入于齊。
今突入于栎,而不言于鄭,故難之。
末言爾。
(末者,淺也。
解不言入國意。
)曷為末言爾?(據俱篡也。
)祭仲亡矣。
(亡,死亡也。
祭仲亡則鄭國易得,故明入邑則忽危矣,不須乃入國也,所以效君必死,國必亡矣。
○易,以豉反。
)然則曷為不言忽之出奔?(據上言出奔也。
)言忽為君之微也。
祭仲存則存矣,祭仲亡則亡矣。
(言忽微弱甚于鴻毛,僅若匹夫之出耳,故不複錄,皆所以終祭仲之言,解不虛設危險之嫌。
) [疏]注“皆所”至“之言”。
解雲:上雲祭仲亡則亡矣者,所以效十一年“君必死,國必亡”之文。
今此傳雲“言忽為君之微也”已下者,可以終十一年“國可以存易亡”之文,故言皆所以終祭仲之言也。
十一年雖不出祭仲之口,但傳家為祭仲而為此辭,故得雲祭仲之言也。
○注“解不”至“之嫌”。
○解雲:權者,危險之事,祭仲比來欲為君存國,非徒然也。
但國内凡人嫌其虛設,故作經傳以解之,故曰解不虛設危險之嫌。
冬,十有一月,公會齊侯、宋公、衛侯、陳侯于侈,伐鄭。
(月者,善諸侯征突,善錄義兵也。
不舉伐為重者,用兵重于會,嫌月為桓伐有危舉,不為義兵錄,故複錄會。
○侈,昌氏反,二傳作“A4”。
為桓,于僞反,下同。
) [疏]注“月者”至“錄會”。
○解雲:正以隐七年“秋,公伐邾婁”之屬,則言征伐例時,而此書月,故決之。
十有六年,春,正月,公會宋公、蔡侯、衛侯于曹。
夏,四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
秋,七月,公至自伐鄭。
(緻者,善桓公能疾惡同類,比與諸侯行義兵伐鄭。
緻例時,此月者,善其比與善行義,故以緻,複加月也。
○複,扶又反。
) [疏]注“緻者”至“伐鄭”。
○解雲:桓是篡賊,動作有危,今能疾篡脫危而至,故緻之。
○注“緻例時”。
○解雲:即上二年“冬,公至自唐”之屬是。
冬,城向。
(○向,式亮反。
) 十有一月,衛侯朔出奔齊。
衛侯朔何以名?(據衛侯出奔楚不名。
) [疏]“衛侯朔何以名”。
○解雲:嫌問出奔之屬何以名,故複連句問之。
○注“據衛”至“不名”。
○解雲:在僖二十八年。
絕。
曷為絕之?(據俱奔也。
)得罪于天子也。
其得罪于天子奈何?見使守衛朔,(朔,十二月朔政事也。
月所以朝廟告朔是也。
)而不能使衛小衆。
(時天子使發小衆,不能使行。
)越在岱陰齊,(越,猶走也。
岱,岱宗,泰山也。
山北曰陰。
先言岱陰,後言齊者,明名山大澤不以封諸侯,以為天地自然之利,非人力所能加,故當與百姓共之。
傳着朔在岱陰者,明天子當及是時未能交連五國之兵早誅之。
) [疏]注“明天子”至“誅之”。
○解雲:其五國者,莊五年“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是。
屬負茲舍,不即罪爾。
(屬,?也。
天子有疾稱不豫,諸侯稱負茲,大夫稱犬馬,士稱負薪。
舍,止也。
?疾止不就罪。
○屬負茲,音燭,注同。
屬,?也。
諸侯有疾稱負茲,言朔?有疾。
) [疏]注“天子”至“負薪”者。
○解雲:皆漢禮之名。
豫,诂為樂。
諸侯言負茲者,謂負事繁多,故緻疾。
大夫言犬馬者,代人勞苦,行役遠方,故緻疾。
士稱負薪者,祿薄不足代耕,故緻疾。
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會齊侯、紀侯盟于黃。
二月,丙午,公及邾婁儀父盟于<走隹>。
(本失爵在名例,中朝桓公稱人。
今此不名者,蓋以為儀父最先與隐公盟,明元功之臣,有誅而無絕。
○<走隹>,翠癸反。
) [疏]注“本失”至“在名例”。
○解雲:正以隐元年得褒,乃書字故也。
○注“中朝”至“名者”。
○解雲:即上十五年“邾婁人、牟人、葛人來朝”是。
○注“蓋以”至“之臣”。
○解雲:隐元年“公及邾婁儀父盟于昧”是也。
○注“有誅而無絕”。
○解雲:有誅者,十五年稱人,是責之。
無絕者,今還其字,無絕其功故也。
五月,丙午,及齊師戰于奚。
(夏者,陽也。
月者,陰也。
去夏者,明夫人不系于公也。
此戰蓋由桓公曰“同非吾子”雲爾。
○去,起呂反,下同。
) [疏]注“此戰”至“雲爾”。
○解雲:莊元年傳雲“公曰‘同非吾子’”是。
然則夫人姜氏三年至魯,六年九月莊公乃生,桓公何雲同非吾子?蓋夫人谮之也。
或雲蓋在齊之日已共私通,魯侯知之,悼恨之言耳。
六月,丁醜,蔡侯封人卒。
秋,八月,蔡季自陳歸于蔡。
(稱字者,蔡侯封人無子,季次當立,封人欲立獻舞而疾害季,季辟之陳。
封人死,歸反奔喪,思慕三年,卒無怨心,故賢而字之。
出奔不書者,方以起季奔喪歸,故使若非出奔歸。
不稱弟者,見季不受父兄之尊,起宜為天子大夫。
天子大夫不得與諸侯親通,故魯季子、紀季皆去其氏,唯卒以恩錄親,季友、叔?卒是也。
) [疏]注“魯季”至“其氏”。
○解雲:即闵元年“季子來歸”,莊三年“紀季以?阝入于齊”是也。
○“唯卒”至“是也”。
○解雲:即僖十六年“公子季友卒”,宣十七年“公弟叔?卒”是也。
癸巳,葬蔡桓侯。
(稱侯者,亦奪臣子辭也。
有賢弟而不能任用,反疾害之而立獻舞,國幾并于蠻荊,故賢季抑桓稱侯,所以起其事。
○幾,音祁。
并,必政反,又如字。
) [疏]注“稱侯”至“其事”。
○解雲:正以諸侯之葬皆稱公,故決之。
及宋人、衛人伐邾婁。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是後夫人谮公,為齊侯所誘殺。
去日者,着桓行惡,故深為内懼其将見殺無日。
○行,下孟反。
為,于僞反。
) [疏]注“去日”至“無日”。
○解雲:若以隐三年傳言之,即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
若言某月某日日有食之者,謂二日食也。
若言某月日有食之者,謂食在晦也。
今此言朔而不書日,故此解之。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于泺。
(○泺,郎沃反,又音洛,《說文》雲匹沃反。
)公夫人姜氏遂如齊。
公何以不言及夫人?(據公及夫人會齊侯于陽?。
) [疏]注“據公”至“陽?”。
○解雲:在僖十一年。
夫人外也。
(若言夫人,巳為公所絕外也。
) [疏]注“若言”至“外也”。
○解雲:欲言不假言及,是外之意。
夫人外者何?内辭也。
(内為公諱辭。
○為,于僞反。
)其實夫人外公也。
(時夫人淫于齊侯而谮公,故雲爾。
言遂者,起夫人本與公出會齊侯于泺,故得并言遂如齊。
不書夫人會,書夫人遂者,明遂在夫人。
齊侯誘公使遂如齊,以夫人谮公故。
○谮公,側鸩反,下同。
) 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齊。
(不書齊誘殺公者,深諱恥也。
地者,在外為大國所殺,于國尤危。
國重,故不暇隐也。
) [疏]注“不書”至“恥也”。
解雲:如此注者,正決昭十一年“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于申”之文也。
○注“地者”至“隐也”。
○解雲:魯侯被殺,例不舉地,故隐公、闵公直言薨而巳。
今此言齊,故如此解。
丁酉,公之喪至自齊。
(凡公薨外緻日者,危痛之。
外多窮厄伐喪,内多乘便而起,不可不戒慎。
加之者,喪者死之通辭也,本以别死生,不以明貴賤,非配公之稱,故加之以絕。
○便,婢面反。
别,彼列反。
稱,尺證反。
) [疏]注“凡公”至“痛之”。
○即此及定元年“夏,六月,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之屬是也。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已醜,葬我君桓公。
賊未讨,何以書葬?(據隐公也。
)雠在外也。
雠在外,則何以書葬?(據俱雠也。
)君子辭也。
(時齊強魯弱,不可立得報,故君子量力,且假使書葬。
于可複雠而不複,乃責之,諱與齊狩是也。
桓者,谥。
禮,生有爵,死有谥,所以勸善懲惡也。
禮,諸侯薨,天子谥之。
卿大夫受谥于君,唯天子稱天以诔之。
蓋以為祖祭乃谥,可酉公之喪至自齊;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是也。
以公配谥者,終有臣子之辭。
上葬日者,起生者之事也,且明王者當遣使者與諸侯共會之。
加我君者,錄内也,猶君薨地也。
○懲,直升反。
使,所吏反。
) [疏]注“諱與齊狩是也”。
○解雲:莊四年“冬,公及齊人狩于郜。
公曷為與微者狩?齊侯也。
齊侯則其稱人何?諱與雠狩”是也。
○注“禮諸”至“诔之”。
解雲:即《曾子問》曰“賤不诔貴,幼不诔長,禮也”,鄭注雲“诔,累也。
累列生時行迹,讀之以作谥。
谥當由尊者成”;又雲“唯天子稱天以诔之”,注雲“以其無尊焉”;又雲“諸侯相累,非禮也”是也。
○“蓋以”至“是也”。
○解雲:所以知祖祭乃谥者,正以公之喪至自齊,未有谥。
丁巳葬我君定公,欲葬遇雨不得葬。
經書定公,故知宜是作祖祭時為之也。
《禮記·檀弓下》篇雲:“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請谥于君雲:‘日月有時,将葬矣。
請所以《易》其名者。
’”義亦通于此。
○注“上葬”至“地也”。
○解雲:考諸古本,皆無“上”字,衍文。
隐三年傳“過時而日,隐之”,注雲“隐痛賢君不得以時葬,‘丁亥,葬齊桓公’是也”。
然則此君四月薨,至于今十二月,亦是過時而日者,亦是痛其賢君不得以時葬,非其辭貞,故曰起生者之事,言其非為臣子矣。
或者上葬為此上文之葬,若昭三年“葬滕成公”之下,注雲“月者,襄公上葬,諸侯莫肯加禮,獨滕子來會葬,故恩錄之”之類也。
) 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栎。
栎者何?鄭之邑。
曷為不言入于鄭?(據齊陽生立陳乞家,言入于齊。
○栎,力狄反,一音匹沃反。
) [疏]“栎者何”。
○解雲:欲言國都,不言鄭;欲言入于鄭,複言栎邑,故執不知問。
○注“據齊”至“于齊”。
○解雲:在哀六年。
彼傳雲“景公死而舍立,陳乞迎陽生于諸其家”,“諸大夫不得巳,皆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而君之爾”。
然則陽生實入于陳乞家,而言入于齊。
今突入于栎,而不言于鄭,故難之。
末言爾。
(末者,淺也。
解不言入國意。
)曷為末言爾?(據俱篡也。
)祭仲亡矣。
(亡,死亡也。
祭仲亡則鄭國易得,故明入邑則忽危矣,不須乃入國也,所以效君必死,國必亡矣。
○易,以豉反。
)然則曷為不言忽之出奔?(據上言出奔也。
)言忽為君之微也。
祭仲存則存矣,祭仲亡則亡矣。
(言忽微弱甚于鴻毛,僅若匹夫之出耳,故不複錄,皆所以終祭仲之言,解不虛設危險之嫌。
) [疏]注“皆所”至“之言”。
解雲:上雲祭仲亡則亡矣者,所以效十一年“君必死,國必亡”之文。
今此傳雲“言忽為君之微也”已下者,可以終十一年“國可以存易亡”之文,故言皆所以終祭仲之言也。
十一年雖不出祭仲之口,但傳家為祭仲而為此辭,故得雲祭仲之言也。
○注“解不”至“之嫌”。
○解雲:權者,危險之事,祭仲比來欲為君存國,非徒然也。
但國内凡人嫌其虛設,故作經傳以解之,故曰解不虛設危險之嫌。
冬,十有一月,公會齊侯、宋公、衛侯、陳侯于侈,伐鄭。
(月者,善諸侯征突,善錄義兵也。
不舉伐為重者,用兵重于會,嫌月為桓伐有危舉,不為義兵錄,故複錄會。
○侈,昌氏反,二傳作“A4”。
為桓,于僞反,下同。
) [疏]注“月者”至“錄會”。
○解雲:正以隐七年“秋,公伐邾婁”之屬,則言征伐例時,而此書月,故決之。
十有六年,春,正月,公會宋公、蔡侯、衛侯于曹。
夏,四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
秋,七月,公至自伐鄭。
(緻者,善桓公能疾惡同類,比與諸侯行義兵伐鄭。
緻例時,此月者,善其比與善行義,故以緻,複加月也。
○複,扶又反。
) [疏]注“緻者”至“伐鄭”。
○解雲:桓是篡賊,動作有危,今能疾篡脫危而至,故緻之。
○注“緻例時”。
○解雲:即上二年“冬,公至自唐”之屬是。
冬,城向。
(○向,式亮反。
) 十有一月,衛侯朔出奔齊。
衛侯朔何以名?(據衛侯出奔楚不名。
) [疏]“衛侯朔何以名”。
○解雲:嫌問出奔之屬何以名,故複連句問之。
○注“據衛”至“不名”。
○解雲:在僖二十八年。
絕。
曷為絕之?(據俱奔也。
)得罪于天子也。
其得罪于天子奈何?見使守衛朔,(朔,十二月朔政事也。
月所以朝廟告朔是也。
)而不能使衛小衆。
(時天子使發小衆,不能使行。
)越在岱陰齊,(越,猶走也。
岱,岱宗,泰山也。
山北曰陰。
先言岱陰,後言齊者,明名山大澤不以封諸侯,以為天地自然之利,非人力所能加,故當與百姓共之。
傳着朔在岱陰者,明天子當及是時未能交連五國之兵早誅之。
) [疏]注“明天子”至“誅之”。
○解雲:其五國者,莊五年“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是。
屬負茲舍,不即罪爾。
(屬,?也。
天子有疾稱不豫,諸侯稱負茲,大夫稱犬馬,士稱負薪。
舍,止也。
?疾止不就罪。
○屬負茲,音燭,注同。
屬,?也。
諸侯有疾稱負茲,言朔?有疾。
) [疏]注“天子”至“負薪”者。
○解雲:皆漢禮之名。
豫,诂為樂。
諸侯言負茲者,謂負事繁多,故緻疾。
大夫言犬馬者,代人勞苦,行役遠方,故緻疾。
士稱負薪者,祿薄不足代耕,故緻疾。
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會齊侯、紀侯盟于黃。
二月,丙午,公及邾婁儀父盟于<走隹>。
(本失爵在名例,中朝桓公稱人。
今此不名者,蓋以為儀父最先與隐公盟,明元功之臣,有誅而無絕。
○<走隹>,翠癸反。
) [疏]注“本失”至“在名例”。
○解雲:正以隐元年得褒,乃書字故也。
○注“中朝”至“名者”。
○解雲:即上十五年“邾婁人、牟人、葛人來朝”是。
○注“蓋以”至“之臣”。
○解雲:隐元年“公及邾婁儀父盟于昧”是也。
○注“有誅而無絕”。
○解雲:有誅者,十五年稱人,是責之。
無絕者,今還其字,無絕其功故也。
五月,丙午,及齊師戰于奚。
(夏者,陽也。
月者,陰也。
去夏者,明夫人不系于公也。
此戰蓋由桓公曰“同非吾子”雲爾。
○去,起呂反,下同。
) [疏]注“此戰”至“雲爾”。
○解雲:莊元年傳雲“公曰‘同非吾子’”是。
然則夫人姜氏三年至魯,六年九月莊公乃生,桓公何雲同非吾子?蓋夫人谮之也。
或雲蓋在齊之日已共私通,魯侯知之,悼恨之言耳。
六月,丁醜,蔡侯封人卒。
秋,八月,蔡季自陳歸于蔡。
(稱字者,蔡侯封人無子,季次當立,封人欲立獻舞而疾害季,季辟之陳。
封人死,歸反奔喪,思慕三年,卒無怨心,故賢而字之。
出奔不書者,方以起季奔喪歸,故使若非出奔歸。
不稱弟者,見季不受父兄之尊,起宜為天子大夫。
天子大夫不得與諸侯親通,故魯季子、紀季皆去其氏,唯卒以恩錄親,季友、叔?卒是也。
) [疏]注“魯季”至“其氏”。
○解雲:即闵元年“季子來歸”,莊三年“紀季以?阝入于齊”是也。
○“唯卒”至“是也”。
○解雲:即僖十六年“公子季友卒”,宣十七年“公弟叔?卒”是也。
癸巳,葬蔡桓侯。
(稱侯者,亦奪臣子辭也。
有賢弟而不能任用,反疾害之而立獻舞,國幾并于蠻荊,故賢季抑桓稱侯,所以起其事。
○幾,音祁。
并,必政反,又如字。
) [疏]注“稱侯”至“其事”。
○解雲:正以諸侯之葬皆稱公,故決之。
及宋人、衛人伐邾婁。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是後夫人谮公,為齊侯所誘殺。
去日者,着桓行惡,故深為内懼其将見殺無日。
○行,下孟反。
為,于僞反。
) [疏]注“去日”至“無日”。
○解雲:若以隐三年傳言之,即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
若言某月某日日有食之者,謂二日食也。
若言某月日有食之者,謂食在晦也。
今此言朔而不書日,故此解之。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于泺。
(○泺,郎沃反,又音洛,《說文》雲匹沃反。
)公夫人姜氏遂如齊。
公何以不言及夫人?(據公及夫人會齊侯于陽?。
) [疏]注“據公”至“陽?”。
○解雲:在僖十一年。
夫人外也。
(若言夫人,巳為公所絕外也。
) [疏]注“若言”至“外也”。
○解雲:欲言不假言及,是外之意。
夫人外者何?内辭也。
(内為公諱辭。
○為,于僞反。
)其實夫人外公也。
(時夫人淫于齊侯而谮公,故雲爾。
言遂者,起夫人本與公出會齊侯于泺,故得并言遂如齊。
不書夫人會,書夫人遂者,明遂在夫人。
齊侯誘公使遂如齊,以夫人谮公故。
○谮公,側鸩反,下同。
) 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齊。
(不書齊誘殺公者,深諱恥也。
地者,在外為大國所殺,于國尤危。
國重,故不暇隐也。
) [疏]注“不書”至“恥也”。
解雲:如此注者,正決昭十一年“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于申”之文也。
○注“地者”至“隐也”。
○解雲:魯侯被殺,例不舉地,故隐公、闵公直言薨而巳。
今此言齊,故如此解。
丁酉,公之喪至自齊。
(凡公薨外緻日者,危痛之。
外多窮厄伐喪,内多乘便而起,不可不戒慎。
加之者,喪者死之通辭也,本以别死生,不以明貴賤,非配公之稱,故加之以絕。
○便,婢面反。
别,彼列反。
稱,尺證反。
) [疏]注“凡公”至“痛之”。
○即此及定元年“夏,六月,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之屬是也。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已醜,葬我君桓公。
賊未讨,何以書葬?(據隐公也。
)雠在外也。
雠在外,則何以書葬?(據俱雠也。
)君子辭也。
(時齊強魯弱,不可立得報,故君子量力,且假使書葬。
于可複雠而不複,乃責之,諱與齊狩是也。
桓者,谥。
禮,生有爵,死有谥,所以勸善懲惡也。
禮,諸侯薨,天子谥之。
卿大夫受谥于君,唯天子稱天以诔之。
蓋以為祖祭乃谥,可酉公之喪至自齊;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是也。
以公配谥者,終有臣子之辭。
上葬日者,起生者之事也,且明王者當遣使者與諸侯共會之。
加我君者,錄内也,猶君薨地也。
○懲,直升反。
使,所吏反。
) [疏]注“諱與齊狩是也”。
○解雲:莊四年“冬,公及齊人狩于郜。
公曷為與微者狩?齊侯也。
齊侯則其稱人何?諱與雠狩”是也。
○注“禮諸”至“诔之”。
解雲:即《曾子問》曰“賤不诔貴,幼不诔長,禮也”,鄭注雲“诔,累也。
累列生時行迹,讀之以作谥。
谥當由尊者成”;又雲“唯天子稱天以诔之”,注雲“以其無尊焉”;又雲“諸侯相累,非禮也”是也。
○“蓋以”至“是也”。
○解雲:所以知祖祭乃谥者,正以公之喪至自齊,未有谥。
丁巳葬我君定公,欲葬遇雨不得葬。
經書定公,故知宜是作祖祭時為之也。
《禮記·檀弓下》篇雲:“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請谥于君雲:‘日月有時,将葬矣。
請所以《易》其名者。
’”義亦通于此。
○注“上葬”至“地也”。
○解雲:考諸古本,皆無“上”字,衍文。
隐三年傳“過時而日,隐之”,注雲“隐痛賢君不得以時葬,‘丁亥,葬齊桓公’是也”。
然則此君四月薨,至于今十二月,亦是過時而日者,亦是痛其賢君不得以時葬,非其辭貞,故曰起生者之事,言其非為臣子矣。
或者上葬為此上文之葬,若昭三年“葬滕成公”之下,注雲“月者,襄公上葬,諸侯莫肯加禮,獨滕子來會葬,故恩錄之”之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