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賢篇第八十

關燈
聖人難知,賢者比于聖人為易知。

    世人且不能知賢,安能知聖乎?世人雖言知賢,此言妄也。

    知賢何用?知之如何? 以仕宦得高官身富貴為賢乎?則富貴者天命也。

    命富貴不為賢,命貧賤不為不肖。

    必以富貴效賢不肖,是則仕宦以才不以命也。

     以事君調合寡過為賢乎?夫順阿之臣,佞幸之徒是也。

    準主而說,适時而行,無廷逆之郄,則無斥退之患。

    或骨體嫺麗,面色稱媚,上不憎而善生,恩澤洋溢過度,未可謂賢。

     以朝庭選舉皆歸善為賢乎?則夫着見而人所知者舉多,幽隐人所不識者薦少,虞舜是也。

    堯求,則咨于鲧、共工,則嶽已不得。

    由此言之,選舉多少,未可以知實。

    或德高而舉之少,或才下而薦之多。

    明君求善察惡于多少之間,時得善惡之實矣。

    且廣交多徒,求索衆心者,人愛而稱之;清直不容鄉黨,志潔不交非徒,失衆心者,人憎而毀之。

    故名多生于知謝,毀多失于衆意。

    齊威王以毀封即墨大夫,以譽烹阿大夫。

    即墨有功而無譽,阿無效而有名也。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孔子曰:“未可也。

    ”“鄉人皆惡之,何如?”曰:“未可也,不若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夫如是,稱譽多而小大皆言善者,非賢也。

    善人稱之,惡人毀之,毀譽者半,乃可有賢。

     以善人所稱,惡人所毀,可以知賢乎?夫如是,孔子之言可以知賢,不知譽此人者賢也?毀此人者惡也?或時稱者,惡而毀者善也?人眩惑無别也。

     以人衆所歸附、賓客雲合者為賢乎?則夫人衆所附歸者,或亦廣交多徒之人也,衆愛而稱之,則蟻附而歸之矣。

    或尊貴而為利,或好士下客,折節俟賢。

    信陵、孟嘗、平原、春申,食客數千,稱為賢君。

    大将軍衛青及霍去病門無一客,稱為名将。

    故賓客之會,在好下之君。

    利害之賢,或不好士,不能為輕重,則衆不歸而士不附也。

     以居位治人,得民心歌詠之為賢乎?則夫得民心者,與彼得士意者,無以異也。

    為虛恩拊循其民,民之欲得,即喜樂矣。

    何以效之?齊田成子、越王勾踐是也。

    成子欲專齊政,以大鬥貸、小鬥收而民悅。

    句踐欲雪會稽之恥,拊循其民,吊死問病而民喜。

    二者皆自有所欲為于他,而僞誘屬其民,誠心不加,而民亦說。

    孟嘗君夜出秦關,雞未鳴而關不,下坐賤客,鼓臂為雞鳴,而雞皆和之,關即啟,而孟嘗得出。

    〔夫〕雞可以奸聲感,則人亦可以僞恩動也。

    人可以僞恩動,則天亦可巧詐應也。

    動緻天氣,宜以精神,而人用陽燧取火于天,消煉五石,五月盛夏鑄以為器,乃能得火。

    今又但取刀劍銅鈎之屬,切磨以向日,亦得火焉。

    夫陽燧、刀、劍、鈎能取火于日,恆非賢聖亦能動氣于天。

    若董仲舒信土龍之能緻雲雨,蓋亦有以也。

    夫如是,應天之治,尚未可謂賢,況徒得人心,即謂之賢,如何? 以居職有成功見效為賢乎?夫居職何以為功效?以人民附之,則人民可以僞恩說也。

    陰陽和、百姓安者,時也。

    時和,不肖遭其安;不和,雖聖逢其危。

    如以陰陽和而效賢不肖,則堯以洪水得黜,湯以大旱為殿下矣。

    如功效謂事也,身為之者,功着可見。

    以道為計者,效沒不章。

    鼓無當于五音,五音非鼓不和。

    師無當于五服,五服非師不親。

    水無當于五采,五采非水不章。

    道為功本,功為道效,據功謂之賢,是則道人之不肖也。

    高祖得天下,賞群臣之功,蕭何為賞首。

    何則?高祖論功,比獵者之縱狗也。

    狗身獲禽,功歸于人。

    群臣手戰,其猶狗也;蕭何持重,其猶人也。

    必據成功謂之賢,是則蕭何無功。

    功賞不可以效賢,一也。

     夫聖賢之治世也有術,得其術則功成,失其術則事廢。

    譬猶醫之治病也,有方,笃劇猶治;無方,才微不愈。

    夫方猶術,病猶亂,醫猶吏,藥猶教也。

    方施而藥行,術設而教從,教從而亂止,藥行而病愈。

    治病之醫,未必惠于不為醫者。

    然而治國之吏,未必賢于不能治國者,偶得其方,遭曉其術也。

    治國須術以立功,亦有時當自亂,雖用術,功終不立者;亦有時當自安,雖無術,功猶成者。

    故夫治國之人,或得時而功成,或失時而無效。

    術人能因時以立功,不能逆時以緻安。

    良醫能治未當死之人命,如命窮壽盡,方用無驗矣。

    故時當亂也,堯、舜用術,不能立功;命當死矣,扁鵲行方,不能愈病。

    射禦巧技,百工之人,皆以法術,然後功成事立,效驗可見。

    觀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