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歲篇第七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之。
假令從東裡徙西裡,西裡有太歲,從東宅徙西宅,西宅有太歲,或在人之東西,或在人之南北,猶行途上,東西南北皆逢觸人。
太歲位數千萬億,天下之民徙者皆兇,為移徙者何以審之?如審立于天地之際,猶王者之位在土中也。
東方之民,張弓西射,人不謂之射王者,以不能至王者之都,自止射其處也。
今徙豈能北至太歲位哉!自止徙百步之内,何為謂之傷太歲乎?且移徙之家禁南北徙者,以為歲在子位,子者破午,南北徙者抵觸其沖,故謂之兇。
夫破者須有以椎破之也。
如審有所用,則不徙之民,皆被破害;如無所用,何能破之! 夫雷,天氣也,盛夏擊折,折木破山,時暴殺人。
使太歲所破,若迅雷也,則聲音宜疾,死者宜暴;如不若雷,亦無能破。
如謂沖抵為破,沖抵安能相破?東西相與為沖,而南北相與為抵。
如必以沖抵為兇,則東西常兇而南北常惡也。
如以太歲神,其沖獨兇,神莫過于天地,天地相與為沖,則天地之間無生人也。
或上十二神,登明、從魁之輩,工伎家謂之皆天神也。
常立子、醜之位,俱有沖抵之氣,神雖不若太歲,宜有微敗。
移徙者雖避太歲之兇,猶觸十二神之害,為移徙時者,何以不禁?冬氣寒,水也,水位在北方。
夏氣熱,火也,火位在南方。
案秋冬寒,春夏熱者,天下普然,非獨南北之方水火沖也。
今太歲位在子耳,天下皆為太歲,非獨子、午沖也。
審以所立者為主,則午可為大夏,子可為大冬。
冬夏南北徙者,可複兇乎?立春,艮王、震相、巽胎、離沒、坤死、兌囚、乾廢、坎休。
王之沖死,相之沖囚,王相沖位,有死囚之氣。
乾坤六子,天下正道,伏羲、文王象以治世。
文為經所載,道為聖所信,明審于太歲矣。
人或以立春東北徙,抵艮之下,不被兇害。
太歲立于子,彼東北徙,坤卦近于午,猶艮以坤,徙觸子位,何故獨兇?正月建于寅,破于申,從寅、申徙,相之如者,無有兇害。
太歲不指午,而空曰歲破;午實無兇禍,而虛禁南北,豈不妄哉! 十二月為一歲,四時節竟,陰陽氣終,竟複為一歲,日月積聚之名耳,何故有神而謂之立于子位乎?積分為日,累日為月,連月為時,紀時為歲。
歲則日、月、時之類也。
歲而有神, 日、月、時亦複有神乎?千五百三十九〔歲〕為一統,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
歲猶統元也。
歲有神,統元複有神乎?論之以為無。
假令有之,何故害人?神莫過于天地,天地不害人。
人謂百神,百神不害人。
太歲之氣,天地之氣也,何憎于人,觸而為害?且文曰:“甲子不徙。
”言甲與子殊位,太歲立子不居甲,為移徙者,運之而複居甲。
為之而複居甲,為移徙時者,亦宜複禁東西徙。
甲與子鈞,其兇宜同。
不禁甲,而獨忌子,為移徙時者,竟妄不可用也。
人居不能不移徙,移徙不能不觸歲,觸歲不能不得時死。
工伎之人,見今人之死,則歸禍于往時之徙。
俗心險危,死者不絕,故太歲之言,傳世不滅。
假令從東裡徙西裡,西裡有太歲,從東宅徙西宅,西宅有太歲,或在人之東西,或在人之南北,猶行途上,東西南北皆逢觸人。
太歲位數千萬億,天下之民徙者皆兇,為移徙者何以審之?如審立于天地之際,猶王者之位在土中也。
東方之民,張弓西射,人不謂之射王者,以不能至王者之都,自止射其處也。
今徙豈能北至太歲位哉!自止徙百步之内,何為謂之傷太歲乎?且移徙之家禁南北徙者,以為歲在子位,子者破午,南北徙者抵觸其沖,故謂之兇。
夫破者須有以椎破之也。
如審有所用,則不徙之民,皆被破害;如無所用,何能破之! 夫雷,天氣也,盛夏擊折,折木破山,時暴殺人。
使太歲所破,若迅雷也,則聲音宜疾,死者宜暴;如不若雷,亦無能破。
如謂沖抵為破,沖抵安能相破?東西相與為沖,而南北相與為抵。
如必以沖抵為兇,則東西常兇而南北常惡也。
如以太歲神,其沖獨兇,神莫過于天地,天地相與為沖,則天地之間無生人也。
或上十二神,登明、從魁之輩,工伎家謂之皆天神也。
常立子、醜之位,俱有沖抵之氣,神雖不若太歲,宜有微敗。
移徙者雖避太歲之兇,猶觸十二神之害,為移徙時者,何以不禁?冬氣寒,水也,水位在北方。
夏氣熱,火也,火位在南方。
案秋冬寒,春夏熱者,天下普然,非獨南北之方水火沖也。
今太歲位在子耳,天下皆為太歲,非獨子、午沖也。
審以所立者為主,則午可為大夏,子可為大冬。
冬夏南北徙者,可複兇乎?立春,艮王、震相、巽胎、離沒、坤死、兌囚、乾廢、坎休。
王之沖死,相之沖囚,王相沖位,有死囚之氣。
乾坤六子,天下正道,伏羲、文王象以治世。
文為經所載,道為聖所信,明審于太歲矣。
人或以立春東北徙,抵艮之下,不被兇害。
太歲立于子,彼東北徙,坤卦近于午,猶艮以坤,徙觸子位,何故獨兇?正月建于寅,破于申,從寅、申徙,相之如者,無有兇害。
太歲不指午,而空曰歲破;午實無兇禍,而虛禁南北,豈不妄哉! 十二月為一歲,四時節竟,陰陽氣終,竟複為一歲,日月積聚之名耳,何故有神而謂之立于子位乎?積分為日,累日為月,連月為時,紀時為歲。
歲則日、月、時之類也。
歲而有神, 日、月、時亦複有神乎?千五百三十九〔歲〕為一統,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
歲猶統元也。
歲有神,統元複有神乎?論之以為無。
假令有之,何故害人?神莫過于天地,天地不害人。
人謂百神,百神不害人。
太歲之氣,天地之氣也,何憎于人,觸而為害?且文曰:“甲子不徙。
”言甲與子殊位,太歲立子不居甲,為移徙者,運之而複居甲。
為之而複居甲,為移徙時者,亦宜複禁東西徙。
甲與子鈞,其兇宜同。
不禁甲,而獨忌子,為移徙時者,竟妄不可用也。
人居不能不移徙,移徙不能不觸歲,觸歲不能不得時死。
工伎之人,見今人之死,則歸禍于往時之徙。
俗心險危,死者不絕,故太歲之言,傳世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