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僞篇第六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瞑。
夫為“靈”不瞑;為“成”乃瞑,成王有知之效也。
谥之曰“靈”,心恨,故目不瞑;更谥曰“成”,心喜乃瞑。
精神聞人之議,見人變易其谥,故喜目瞑。
本不病目,人不撫慰,目自翕張,非神而何?曰:此複荀偃類也。
雖不病目,亦不空張。
成王于時缢死,氣尚盛,新絕,目尚開,因谥曰“靈”。
少久氣衰,目适欲瞑,連更曰“成”。
目之視瞑,與谥之為“靈”,偶應也。
時人見其應“成”乃瞑,則謂成王之魂有所知。
〔有所知,〕則宜終不瞑也。
何則?太子殺己,大惡也;加谥為“靈”,小過也。
不為大惡懷忿,反為小過有恨,非有神之效,見示告人之驗也。
夫惡谥非“靈”則“厲”也,紀于竹帛,為“靈”、“厲”者多矣,其屍未斂之時,未皆不暝也。
豈世之死君不惡,而獨成王憎之哉?何其為“靈”者衆,不瞑者寡也? 鄭伯有貪愎而多欲,子皙好在人上,二子不相得。
子皙攻伯有,伯有出奔,驷帶率國人以伐之,伯有死。
其後九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
”則皆走,不知所往。
後歲,人或夢見伯有介而行,曰:“壬子,餘将殺帶也。
明年壬寅,餘又将殺段也。
”及壬子之日,驷帶卒,國人益懼。
後至壬寅日,公孫段又卒,國人愈懼。
子産為之立後以撫之,乃止矣。
其後子産适晉,趙景子問曰:“伯有猶能為鬼乎?”子産曰:“能。
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
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猶能憑依人以為淫厲。
況伯有,我先君穆公之胄,子良子孫,子耳之子,弊邑之卿,從政三世矣。
鄭雖無腆,抑諺曰:“蕞爾小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弘矣,取精多矣。
其族又大,所憑厚矣。
而強死,能為鬼,不亦宜乎!”伯有殺驷帶、公孫段不失日期,神審之驗也。
子産立其後而止,知鬼神之操也。
知其操,則知其實矣。
實有不空,故對問不疑。
子産,智人也,知物審矣。
如死者無知,何以能殺帶與段?如不能為鬼,子産何以不疑?曰:與伯有為怨者,子皙也。
子皙攻之,伯有奔,驷帶乃率國人遂伐伯有。
公孫段随驷帶,不造本〔仇〕,其惡微小。
殺驷帶不報子皙,公孫段惡微,與帶俱死。
是則伯有之魂無知,為鬼報仇,輕重失宜也。
且子産言曰:“強死者能為鬼。
”何謂強死?謂伯有命未當死而人殺之邪?将謂伯有無罪而人冤之也?如謂命未當死而人殺之,未當死而死者多。
如謂無罪人冤之,被冤者亦非一。
伯有強死能為鬼,比幹、子胥不為鬼。
春秋之時,弑君三十六。
君為所弑,可謂強死矣。
典長一國,用物之精可謂多矣。
繼體有土,非直三世也。
貴為人君,非與卿位同也。
始封之祖,必有穆公、子良之類也。
以至尊之國君,受亂臣之弑禍,其魂魄為鬼,必明于伯有,報仇殺仇,禍繁于帶、段。
三十六君無為鬼者,三十六臣無見報者。
如以伯有無道,其神有知,世間無道莫如桀、纣,桀、纣誅死,魄不能為鬼。
然則子産之說,因成事者也。
見伯有強死,則謂強死之人能為鬼。
如有不強死為鬼者,則将雲不強死之人能為鬼。
子皙在鄭,與伯有何異?死與伯有何殊?俱以無道為國所殺。
伯有能為鬼,子皙不能。
強死之說,通于伯有,塞于子皙。
然則伯有之說,杜伯之語也。
杜伯未可然,伯有亦未可是也。
秦桓公伐晉,次于輔氏。
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翟土,立黎侯而還。
及魏顆敗秦師于輔氏,獲杜回。
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
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妾。
”病困,則更曰:“必以是為殉。
”及武子卒,顆不殉妾。
人或難之,顆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
”及輔氏之役,魏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獲之;夜夢見老父曰:“餘是所嫁婦人之父也。
爾用先人之治命,是以報汝。
”夫嬖妾之父知魏顆之德,故見體為鬼,結草助戰,神曉有知之效驗也。
曰:夫婦人之父能知魏顆之德,為鬼見形以助其戰,必能報其生時所善,殺其生時所惡矣。
凡人交遊必有厚薄,厚薄當報,猶〔嫁〕婦人之當謝也。
今不能報其生時所厚,獨能報其死後所善,非有知之驗,能為鬼之效也。
張良行泗水上,老父授書。
光武困厄河北,老人教誨。
命貴時吉,當遇福喜之應驗也。
魏顆當獲杜回,戰當有功,故老人妖象結草于路者也。
王季葬于滑山之尾,栾水擊其墓,見棺之前和。
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見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栾水見之于是也。
”于是也而為之張朝,而百姓皆見之三日而後更葬。
文王,聖人也,知道事之實。
見王季棺見,知其精神欲見百姓,故出而見之。
曰:古今帝王死,葬諸地中,有以千萬數,無欲複出見百姓者,王季何為獨然?河、泗之濱,立〔冢〕非一,水湍崩壤,棺椁露見,不可勝數,皆欲複見百姓者乎?栾水擊滑山之尾,猶河、泗之流湍濱圻也。
文王見棺和露,恻然悲恨,當先君欲複出乎,慈孝者之心,幸冀之意,賢聖恻怛,不暇思論。
推生況死,故複改葬。
世欲信賢聖之言,則謂王季欲見姓者也。
齊景公将伐宋,師過太山,公夢二丈人立而怒甚盛。
公告晏子,晏子曰:“是宋之先,湯與伊尹也。
”公疑以為泰
夫為“靈”不瞑;為“成”乃瞑,成王有知之效也。
谥之曰“靈”,心恨,故目不瞑;更谥曰“成”,心喜乃瞑。
精神聞人之議,見人變易其谥,故喜目瞑。
本不病目,人不撫慰,目自翕張,非神而何?曰:此複荀偃類也。
雖不病目,亦不空張。
成王于時缢死,氣尚盛,新絕,目尚開,因谥曰“靈”。
少久氣衰,目适欲瞑,連更曰“成”。
目之視瞑,與谥之為“靈”,偶應也。
時人見其應“成”乃瞑,則謂成王之魂有所知。
〔有所知,〕則宜終不瞑也。
何則?太子殺己,大惡也;加谥為“靈”,小過也。
不為大惡懷忿,反為小過有恨,非有神之效,見示告人之驗也。
夫惡谥非“靈”則“厲”也,紀于竹帛,為“靈”、“厲”者多矣,其屍未斂之時,未皆不暝也。
豈世之死君不惡,而獨成王憎之哉?何其為“靈”者衆,不瞑者寡也? 鄭伯有貪愎而多欲,子皙好在人上,二子不相得。
子皙攻伯有,伯有出奔,驷帶率國人以伐之,伯有死。
其後九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
”則皆走,不知所往。
後歲,人或夢見伯有介而行,曰:“壬子,餘将殺帶也。
明年壬寅,餘又将殺段也。
”及壬子之日,驷帶卒,國人益懼。
後至壬寅日,公孫段又卒,國人愈懼。
子産為之立後以撫之,乃止矣。
其後子産适晉,趙景子問曰:“伯有猶能為鬼乎?”子産曰:“能。
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
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猶能憑依人以為淫厲。
況伯有,我先君穆公之胄,子良子孫,子耳之子,弊邑之卿,從政三世矣。
鄭雖無腆,抑諺曰:“蕞爾小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弘矣,取精多矣。
其族又大,所憑厚矣。
而強死,能為鬼,不亦宜乎!”伯有殺驷帶、公孫段不失日期,神審之驗也。
子産立其後而止,知鬼神之操也。
知其操,則知其實矣。
實有不空,故對問不疑。
子産,智人也,知物審矣。
如死者無知,何以能殺帶與段?如不能為鬼,子産何以不疑?曰:與伯有為怨者,子皙也。
子皙攻之,伯有奔,驷帶乃率國人遂伐伯有。
公孫段随驷帶,不造本〔仇〕,其惡微小。
殺驷帶不報子皙,公孫段惡微,與帶俱死。
是則伯有之魂無知,為鬼報仇,輕重失宜也。
且子産言曰:“強死者能為鬼。
”何謂強死?謂伯有命未當死而人殺之邪?将謂伯有無罪而人冤之也?如謂命未當死而人殺之,未當死而死者多。
如謂無罪人冤之,被冤者亦非一。
伯有強死能為鬼,比幹、子胥不為鬼。
春秋之時,弑君三十六。
君為所弑,可謂強死矣。
典長一國,用物之精可謂多矣。
繼體有土,非直三世也。
貴為人君,非與卿位同也。
始封之祖,必有穆公、子良之類也。
以至尊之國君,受亂臣之弑禍,其魂魄為鬼,必明于伯有,報仇殺仇,禍繁于帶、段。
三十六君無為鬼者,三十六臣無見報者。
如以伯有無道,其神有知,世間無道莫如桀、纣,桀、纣誅死,魄不能為鬼。
然則子産之說,因成事者也。
見伯有強死,則謂強死之人能為鬼。
如有不強死為鬼者,則将雲不強死之人能為鬼。
子皙在鄭,與伯有何異?死與伯有何殊?俱以無道為國所殺。
伯有能為鬼,子皙不能。
強死之說,通于伯有,塞于子皙。
然則伯有之說,杜伯之語也。
杜伯未可然,伯有亦未可是也。
秦桓公伐晉,次于輔氏。
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翟土,立黎侯而還。
及魏顆敗秦師于輔氏,獲杜回。
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
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妾。
”病困,則更曰:“必以是為殉。
”及武子卒,顆不殉妾。
人或難之,顆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
”及輔氏之役,魏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獲之;夜夢見老父曰:“餘是所嫁婦人之父也。
爾用先人之治命,是以報汝。
”夫嬖妾之父知魏顆之德,故見體為鬼,結草助戰,神曉有知之效驗也。
曰:夫婦人之父能知魏顆之德,為鬼見形以助其戰,必能報其生時所善,殺其生時所惡矣。
凡人交遊必有厚薄,厚薄當報,猶〔嫁〕婦人之當謝也。
今不能報其生時所厚,獨能報其死後所善,非有知之驗,能為鬼之效也。
張良行泗水上,老父授書。
光武困厄河北,老人教誨。
命貴時吉,當遇福喜之應驗也。
魏顆當獲杜回,戰當有功,故老人妖象結草于路者也。
王季葬于滑山之尾,栾水擊其墓,見棺之前和。
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見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栾水見之于是也。
”于是也而為之張朝,而百姓皆見之三日而後更葬。
文王,聖人也,知道事之實。
見王季棺見,知其精神欲見百姓,故出而見之。
曰:古今帝王死,葬諸地中,有以千萬數,無欲複出見百姓者,王季何為獨然?河、泗之濱,立〔冢〕非一,水湍崩壤,棺椁露見,不可勝數,皆欲複見百姓者乎?栾水擊滑山之尾,猶河、泗之流湍濱圻也。
文王見棺和露,恻然悲恨,當先君欲複出乎,慈孝者之心,幸冀之意,賢聖恻怛,不暇思論。
推生況死,故複改葬。
世欲信賢聖之言,則謂王季欲見姓者也。
齊景公将伐宋,師過太山,公夢二丈人立而怒甚盛。
公告晏子,晏子曰:“是宋之先,湯與伊尹也。
”公疑以為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