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鼓篇第四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若歲終逐疫,然後為可。
楚、漢之際,六國之時,兵革戰攻,力強則勝,弱劣則負。
攻社一人擊鼓,無兵革之威,安能救雨?夫一旸一雨,猶一晝一夜也;其遭若堯、湯之水旱,猶一冬一夏也。
如或欲以人事祭祀複塞其變,冬求為夏,夜求為晝也。
何以效之?久雨不霁,試使人君高枕安卧,雨猶自止。
止久至于大旱,試使人君高枕安卧,旱猶自雨。
何則?〔陽〕極反陰,陰極反〔陽〕。
故夫天地之有湛也,何以知不如人之有水病也?其有旱也,何以知不如人有瘅疾也?禱請求福,終不能愈,變操易行,終不能救;使醫食藥,冀可得愈;命盡期至,醫藥無效。
堯遭洪水,《春秋》之大水也,聖君知之,不禱于神,不改乎政,使禹治之,百川東流。
夫堯之使禹治水,猶病水者之使醫也。
然則堯之洪水,天地之水病也;禹之治水,洪水之良醫也。
說者何以易之?攻社之義,于事不得。
雨不霁,祭女娲,于禮何見?伏羲、女娲,俱聖者也。
舍伏羲而祭女娲,《春秋》不言。
董仲舒之議,其故何哉?夫《春秋經》但言“鼓”,豈言攻哉?說者見有“鼓”文,則言攻矣。
夫鼓未必為攻,說者用意異也。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孔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攻之,可也。
”攻者,責也,責讓之也。
六國兵革相攻,不得難此,此又非也。
以卑而責尊,為逆矣。
或據天責之也?王者母事地,母有過,子可據父以責之乎?下之于上,宜言谏。
若事,臣子之禮也;責讓,上文禮也。
乖違禮意,行文如何?故警戒下也。
必以伐鼓為攻此社,此則鐘夫禮以鼓助号呼,明聲響也。
古者人君将出,撞鐘擊鼓,聲鼓鳴攻擊上也。
大水用鼓,或時再告社,陰之太盛,雨湛不霁。
陰盛陽微,非道之宜,口祝不副,以鼓自助,與日食鼓用牲于社,同一義也。
俱為告急,彰陰盛也。
事大而急者用锺鼓,小而緩者用鈴{.狄},彰事告急,助口氣也。
大道難知,大水久湛,假令政治所緻,猶先告急,乃斯政行。
盜賊之發,與此同操。
盜賊亦政所緻,比求阙失,猶先發告。
鼓用牲于社,發覺之也。
社者,衆陰之長,故伐鼓使社知之。
說鼓者以為攻之,故攻母逆義之難,緣此而至。
今言告以陰盛陽微,攻尊之難,奚從來哉?且告宜于用牲,用牲不宜于攻。
告事用牲,禮也;攻之用牲,于禮何見?硃絲如繩,示在旸也。
旸氣實微,故用物微也。
投一寸之針,布一丸之艾于血脈之蹊,笃病有瘳。
硃絲如一寸之針、一丸之艾也?吳攻破楚,昭王亡走,申包胥間步赴秦,哭泣求救,卒得助兵,卻吳而存楚。
擊鼓之人,〔誠〕如何耳;使誠若申包胥,一人擊得。
假令一人擊鼓,将耐令社與秦王同感,以土勝水之威,卻止雲雨。
雲雨氣得與吳同恐,消散入山,百姓被害者,得蒙霁晏,有楚國之安矣。
迅雷風烈,君子必變,雖夜必興,衣冠而坐,懼威變異也。
夫水旱,猶雷風也,雖運氣無妄,欲令人君高枕幄卧,以俟其時,無恻怛憂民之心。
堯不用牲,或時上世質也。
倉颉作書,奚仲作車,可以前代之時無書、車之事,非後世為之乎?時同作殊,事乃可難;異世易俗,相非如何?俗圖畫女娲之象為婦人之形,又其号曰“女”。
仲舒之意,殆謂女娲古婦人帝王者也。
男陽而女陰,陰氣為害,故祭女娲求福佑也。
傳又言:共工與颛顼争為天子,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維絕。
女娲消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鳌之足以立四極。
仲舒之祭女娲,殆見此傳也。
本有補蒼天、立四極之神,天氣不和,陽道不勝,傥女娲以精神助聖王止雨湛乎!
楚、漢之際,六國之時,兵革戰攻,力強則勝,弱劣則負。
攻社一人擊鼓,無兵革之威,安能救雨?夫一旸一雨,猶一晝一夜也;其遭若堯、湯之水旱,猶一冬一夏也。
如或欲以人事祭祀複塞其變,冬求為夏,夜求為晝也。
何以效之?久雨不霁,試使人君高枕安卧,雨猶自止。
止久至于大旱,試使人君高枕安卧,旱猶自雨。
何則?〔陽〕極反陰,陰極反〔陽〕。
故夫天地之有湛也,何以知不如人之有水病也?其有旱也,何以知不如人有瘅疾也?禱請求福,終不能愈,變操易行,終不能救;使醫食藥,冀可得愈;命盡期至,醫藥無效。
堯遭洪水,《春秋》之大水也,聖君知之,不禱于神,不改乎政,使禹治之,百川東流。
夫堯之使禹治水,猶病水者之使醫也。
然則堯之洪水,天地之水病也;禹之治水,洪水之良醫也。
說者何以易之?攻社之義,于事不得。
雨不霁,祭女娲,于禮何見?伏羲、女娲,俱聖者也。
舍伏羲而祭女娲,《春秋》不言。
董仲舒之議,其故何哉?夫《春秋經》但言“鼓”,豈言攻哉?說者見有“鼓”文,則言攻矣。
夫鼓未必為攻,說者用意異也。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孔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攻之,可也。
”攻者,責也,責讓之也。
六國兵革相攻,不得難此,此又非也。
以卑而責尊,為逆矣。
或據天責之也?王者母事地,母有過,子可據父以責之乎?下之于上,宜言谏。
若事,臣子之禮也;責讓,上文禮也。
乖違禮意,行文如何?故警戒下也。
必以伐鼓為攻此社,此則鐘夫禮以鼓助号呼,明聲響也。
古者人君将出,撞鐘擊鼓,聲鼓鳴攻擊上也。
大水用鼓,或時再告社,陰之太盛,雨湛不霁。
陰盛陽微,非道之宜,口祝不副,以鼓自助,與日食鼓用牲于社,同一義也。
俱為告急,彰陰盛也。
事大而急者用锺鼓,小而緩者用鈴{.狄},彰事告急,助口氣也。
大道難知,大水久湛,假令政治所緻,猶先告急,乃斯政行。
盜賊之發,與此同操。
盜賊亦政所緻,比求阙失,猶先發告。
鼓用牲于社,發覺之也。
社者,衆陰之長,故伐鼓使社知之。
說鼓者以為攻之,故攻母逆義之難,緣此而至。
今言告以陰盛陽微,攻尊之難,奚從來哉?且告宜于用牲,用牲不宜于攻。
告事用牲,禮也;攻之用牲,于禮何見?硃絲如繩,示在旸也。
旸氣實微,故用物微也。
投一寸之針,布一丸之艾于血脈之蹊,笃病有瘳。
硃絲如一寸之針、一丸之艾也?吳攻破楚,昭王亡走,申包胥間步赴秦,哭泣求救,卒得助兵,卻吳而存楚。
擊鼓之人,〔誠〕如何耳;使誠若申包胥,一人擊得。
假令一人擊鼓,将耐令社與秦王同感,以土勝水之威,卻止雲雨。
雲雨氣得與吳同恐,消散入山,百姓被害者,得蒙霁晏,有楚國之安矣。
迅雷風烈,君子必變,雖夜必興,衣冠而坐,懼威變異也。
夫水旱,猶雷風也,雖運氣無妄,欲令人君高枕幄卧,以俟其時,無恻怛憂民之心。
堯不用牲,或時上世質也。
倉颉作書,奚仲作車,可以前代之時無書、車之事,非後世為之乎?時同作殊,事乃可難;異世易俗,相非如何?俗圖畫女娲之象為婦人之形,又其号曰“女”。
仲舒之意,殆謂女娲古婦人帝王者也。
男陽而女陰,陰氣為害,故祭女娲求福佑也。
傳又言:共工與颛顼争為天子,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維絕。
女娲消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鳌之足以立四極。
仲舒之祭女娲,殆見此傳也。
本有補蒼天、立四極之神,天氣不和,陽道不勝,傥女娲以精神助聖王止雨湛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