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動篇第四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論災異者,已疑于天用災異譴告人矣。
更說曰:“災異之至,殆人君以政動天,天動氣以應之。
譬之以物擊鼓,以椎扣锺,鼓猶天,椎猶政,锺鼓聲猶天之應也。
人主為于下,則天氣随人而至矣。
”曰:此又疑也。
夫天能動物,物焉能動天?何則?人物系于天,天為人物主也。
故曰:“王良策馬,車騎盈野。
”非車騎盈野,而乃王良策馬也。
天氣變于上,人物應于下矣。
故天且雨,商羊起舞,使天雨也。
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矣。
故天且雨,蝼蟻徙,丘蚓出,琴弦緩,固疾發,此物為天所動之驗也。
故在且風,巢居之蟲動;且雨,穴處之物擾:風雨之氣感蟲物也。
故人在天地之間,猶蚤虱之在衣裳之内,蝼蟻之在穴隙之中。
蚤虱、蝼蟻為逆順橫從,能令衣裳穴隙之間氣變動乎?蚤虱、蝼蟻不能,而獨謂人能,不達物氣之理也。
夫風至而樹枝動,樹枝不能緻風。
是故夏末蜻{列蟲}鳴,寒螀啼,感陰氣也。
雷動而雉驚,〔蟄〕發而蛇出,起〔陽〕氣也。
夜及半而鶴唳,晨将旦而雞鳴,此雖非變,天氣動物,物應天氣之驗也。
顧可言寒溫感動人君,人君起氣而以賞罰;乃言以賞罰感動皇天,天為寒溫以應政治乎?六情風家言:“風至,為盜賊者感應之而起。
”非盜賊之人精氣感天,使風至也。
風至怪不軌之心,而盜賊之操發矣。
何以驗之?盜賊之人,見物而取,睹敵而殺,皆在徙倚漏刻之間,未必宿日有其思也,而天風已以貪狼陰賊之日至矣。
以風占貴賤者,風從王相鄉來則貴,從囚死地來則殘。
夫貴賤、多少,鬥斛故也。
風至而□谷之人貴賤其價,天氣動怪人物者也。
故谷價低昂,一貴一賤矣。
《天官》之書,以正月朝占四方之風,風從南方來者旱,從北方來者湛,東方來者為疫,西方來者為兵。
太史公實道言以風占水旱兵疫者,人物吉兇統于天也。
使物生者,春也;物死者,冬也。
春生而冬殺也。
天〔也〕。
如或欲春殺冬生,物終不死生,何也?物生統于陽,物死系于陰也。
故以口氣吹人,人不能寒;籲人,人不能溫。
使見吹籲之人,涉冬觸夏,将有凍旸之患矣。
寒溫之氣,系于天地,而統于陰陽。
人事國政,安能動之? 且天本而人末也。
登樹怪其枝,不能動其株。
如伐株,萬莖枯矣。
人事猶樹枝,〔寒〕溫猶根株也。
生于天,含天之氣,以天為主,猶耳目手足系于心矣。
心有所為,耳目視聽,手足動作,謂天應人,是謂心為耳目手足使乎?旌旗垂旒,旒綴于杆,杆東則旒随而西。
苟謂寒溫随刑罰而至,是以天氣為綴旒也。
鈎星在房、心之間,地且動之占也。
齊太蔔知之,謂景公:“臣能動地。
”景公信之。
夫謂人君能緻寒溫,猶齊景公信太蔔之能動地。
夫人不能動地,而亦不能動天。
夫寒溫,天氣也。
天至高大,人至卑小。
篙不能鳴鐘,而螢火不爨鼎者,何也?鐘長而篙短,鼎大而螢小也。
以七尺之細形,感皇天之大氣,其無分铢之驗,必也。
占大将且入國邑,氣寒,則将且怒,溫則将喜。
夫喜怒起事而發,未入界,未見吏民,是非未察,喜怒未發,而寒溫之氣已豫至矣。
怒喜緻寒溫,怒喜之後,氣乃當至。
是竟寒溫之氣,使人君怒喜也。
或曰:“未至誠也。
行事至誠,若鄒衍之呼天而霜降,杞梁妻器而城崩,何天氣之不能動乎?”夫至誠,猶以心意之好惡也。
有果蓏之物,在人之前,去口一尺,心欲食之,口氣吸之,不能取也;手掇送口,然後得之。
夫以果之細,員圌易轉,去口不遠,至誠欲之,不能得也,況天去人高遠,其氣莽蒼無端末乎!盛夏之時,當風而立,隆冬之月,向日而坐。
其夏欲得寒而冬欲得溫也,至誠極矣。
欲之甚者,至或當風鼓□,
更說曰:“災異之至,殆人君以政動天,天動氣以應之。
譬之以物擊鼓,以椎扣锺,鼓猶天,椎猶政,锺鼓聲猶天之應也。
人主為于下,則天氣随人而至矣。
”曰:此又疑也。
夫天能動物,物焉能動天?何則?人物系于天,天為人物主也。
故曰:“王良策馬,車騎盈野。
”非車騎盈野,而乃王良策馬也。
天氣變于上,人物應于下矣。
故天且雨,商羊起舞,使天雨也。
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矣。
故天且雨,蝼蟻徙,丘蚓出,琴弦緩,固疾發,此物為天所動之驗也。
故在且風,巢居之蟲動;且雨,穴處之物擾:風雨之氣感蟲物也。
故人在天地之間,猶蚤虱之在衣裳之内,蝼蟻之在穴隙之中。
蚤虱、蝼蟻為逆順橫從,能令衣裳穴隙之間氣變動乎?蚤虱、蝼蟻不能,而獨謂人能,不達物氣之理也。
夫風至而樹枝動,樹枝不能緻風。
是故夏末蜻{列蟲}鳴,寒螀啼,感陰氣也。
雷動而雉驚,〔蟄〕發而蛇出,起〔陽〕氣也。
夜及半而鶴唳,晨将旦而雞鳴,此雖非變,天氣動物,物應天氣之驗也。
顧可言寒溫感動人君,人君起氣而以賞罰;乃言以賞罰感動皇天,天為寒溫以應政治乎?六情風家言:“風至,為盜賊者感應之而起。
”非盜賊之人精氣感天,使風至也。
風至怪不軌之心,而盜賊之操發矣。
何以驗之?盜賊之人,見物而取,睹敵而殺,皆在徙倚漏刻之間,未必宿日有其思也,而天風已以貪狼陰賊之日至矣。
以風占貴賤者,風從王相鄉來則貴,從囚死地來則殘。
夫貴賤、多少,鬥斛故也。
風至而□谷之人貴賤其價,天氣動怪人物者也。
故谷價低昂,一貴一賤矣。
《天官》之書,以正月朝占四方之風,風從南方來者旱,從北方來者湛,東方來者為疫,西方來者為兵。
太史公實道言以風占水旱兵疫者,人物吉兇統于天也。
使物生者,春也;物死者,冬也。
春生而冬殺也。
天〔也〕。
如或欲春殺冬生,物終不死生,何也?物生統于陽,物死系于陰也。
故以口氣吹人,人不能寒;籲人,人不能溫。
使見吹籲之人,涉冬觸夏,将有凍旸之患矣。
寒溫之氣,系于天地,而統于陰陽。
人事國政,安能動之? 且天本而人末也。
登樹怪其枝,不能動其株。
如伐株,萬莖枯矣。
人事猶樹枝,〔寒〕溫猶根株也。
生于天,含天之氣,以天為主,猶耳目手足系于心矣。
心有所為,耳目視聽,手足動作,謂天應人,是謂心為耳目手足使乎?旌旗垂旒,旒綴于杆,杆東則旒随而西。
苟謂寒溫随刑罰而至,是以天氣為綴旒也。
鈎星在房、心之間,地且動之占也。
齊太蔔知之,謂景公:“臣能動地。
”景公信之。
夫謂人君能緻寒溫,猶齊景公信太蔔之能動地。
夫人不能動地,而亦不能動天。
夫寒溫,天氣也。
天至高大,人至卑小。
篙不能鳴鐘,而螢火不爨鼎者,何也?鐘長而篙短,鼎大而螢小也。
以七尺之細形,感皇天之大氣,其無分铢之驗,必也。
占大将且入國邑,氣寒,則将且怒,溫則将喜。
夫喜怒起事而發,未入界,未見吏民,是非未察,喜怒未發,而寒溫之氣已豫至矣。
怒喜緻寒溫,怒喜之後,氣乃當至。
是竟寒溫之氣,使人君怒喜也。
或曰:“未至誠也。
行事至誠,若鄒衍之呼天而霜降,杞梁妻器而城崩,何天氣之不能動乎?”夫至誠,猶以心意之好惡也。
有果蓏之物,在人之前,去口一尺,心欲食之,口氣吸之,不能取也;手掇送口,然後得之。
夫以果之細,員圌易轉,去口不遠,至誠欲之,不能得也,況天去人高遠,其氣莽蒼無端末乎!盛夏之時,當風而立,隆冬之月,向日而坐。
其夏欲得寒而冬欲得溫也,至誠極矣。
欲之甚者,至或當風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