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溫篇第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時歲月之氣不溫。
往年,萬戶失火,煙焱參天;河決千裡,四望無垠。
火與溫氣同,水與寒氣類。
失火河決之時,不寒不溫。
然則寒溫之至,殆非政治所緻。
然而寒溫之至,遭與賞罰同時,變複之家,因緣名之矣。
春溫夏暑,秋涼冬寒,人君無事,四時自然。
夫四時非政所為,而謂寒溫獨應政治?正月之始,正月之後,立春之際,百刑皆斷,囹圄空虛。
然而一寒一溫,當其寒也,何刑所斷?當其溫也,何賞所施?由此言之,寒溫,天地節氣,非人所為,明矣。
人有寒溫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
遭風逢氣,身生寒溫。
變操易行,寒溫不除。
夫身近而猶不能變除其疾,國邑遠矣,安能調和其氣?人中于寒,飲藥行解,所苦稍衰;轉為溫疾,吞發汗之丸而應愈。
燕有寒谷,不生五谷。
鄒衍吹律,寒谷可種。
燕人種黍其中,号曰黍谷。
如審有之,寒溫之災,複以吹律之事,調和其氣,變政易行,何能滅除?是故寒溫之疾,非藥不愈;黍谷之氣,非律不調。
堯遭洪水,使禹治之。
寒溫與堯之洪水,同一實也。
堯不變政易行,知夫洪水非政行所緻。
洪水非政行所緻,亦知寒溫非政治所招。
或難曰:《洪範》庶征曰:“急,恆寒若;舒,恆燠若。
“若,順;燠,溫;恆,常也。
人君急,則常寒順之;舒,則常溫順之。
寒溫應急舒,謂之非政,如何?夫豈謂急不寒、舒不溫哉?人君急舒而寒溫遞至,偶适自然,若故相應,猶蔔之得兆、筮之得數也。
人謂天地應令問,其實适然。
夫寒溫之應急舒,猶兆數之應令問也。
外若相應,其實偶然。
何以驗之?夫天道自然,自然無為。
二令參偶,遭适逢會,人事始作,天氣已有,故曰道也。
使應政事,是有,非自然也。
《易》京氏布六十卦于一歲中,六日七分,一卦用事。
卦有陰陽,氣有升降。
陽升則溫,陰升則寒。
由此言之,寒溫随卦而至,不應政治也。
案《易》無妄之應,水旱之至,自有期節。
百災萬變,殆同一曲。
變複之家,疑且失實。
何以為疑?夫大人與天地合德,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
《洪範》曰:“急,恆寒若;舒,恆燠若。
”如《洪範》之言,天氣随人易徒,當先天而天不違耳,何故複言後天而奉天時乎?後者,天已寒溫于前,而人賞罰于後也。
由此言之,人言與《尚書》不合,一疑也。
京氏占寒溫以陰陽升降,變複之家以刑賞喜怒,兩家乖迹,二疑也。
民間占寒溫,今日寒而明日溫,朝有繁霜,夕有列光,旦雨氣溫,旦旸氣寒。
夫雨者陰,旸者陽也;寒者陰,而溫者陽也。
雨旦旸反寒,旸旦雨反溫,不以類相應,三疑也。
三疑不定,“自然”之說,亦未立也。
往年,萬戶失火,煙焱參天;河決千裡,四望無垠。
火與溫氣同,水與寒氣類。
失火河決之時,不寒不溫。
然則寒溫之至,殆非政治所緻。
然而寒溫之至,遭與賞罰同時,變複之家,因緣名之矣。
春溫夏暑,秋涼冬寒,人君無事,四時自然。
夫四時非政所為,而謂寒溫獨應政治?正月之始,正月之後,立春之際,百刑皆斷,囹圄空虛。
然而一寒一溫,當其寒也,何刑所斷?當其溫也,何賞所施?由此言之,寒溫,天地節氣,非人所為,明矣。
人有寒溫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
遭風逢氣,身生寒溫。
變操易行,寒溫不除。
夫身近而猶不能變除其疾,國邑遠矣,安能調和其氣?人中于寒,飲藥行解,所苦稍衰;轉為溫疾,吞發汗之丸而應愈。
燕有寒谷,不生五谷。
鄒衍吹律,寒谷可種。
燕人種黍其中,号曰黍谷。
如審有之,寒溫之災,複以吹律之事,調和其氣,變政易行,何能滅除?是故寒溫之疾,非藥不愈;黍谷之氣,非律不調。
堯遭洪水,使禹治之。
寒溫與堯之洪水,同一實也。
堯不變政易行,知夫洪水非政行所緻。
洪水非政行所緻,亦知寒溫非政治所招。
或難曰:《洪範》庶征曰:“急,恆寒若;舒,恆燠若。
“若,順;燠,溫;恆,常也。
人君急,則常寒順之;舒,則常溫順之。
寒溫應急舒,謂之非政,如何?夫豈謂急不寒、舒不溫哉?人君急舒而寒溫遞至,偶适自然,若故相應,猶蔔之得兆、筮之得數也。
人謂天地應令問,其實适然。
夫寒溫之應急舒,猶兆數之應令問也。
外若相應,其實偶然。
何以驗之?夫天道自然,自然無為。
二令參偶,遭适逢會,人事始作,天氣已有,故曰道也。
使應政事,是有,非自然也。
《易》京氏布六十卦于一歲中,六日七分,一卦用事。
卦有陰陽,氣有升降。
陽升則溫,陰升則寒。
由此言之,寒溫随卦而至,不應政治也。
案《易》無妄之應,水旱之至,自有期節。
百災萬變,殆同一曲。
變複之家,疑且失實。
何以為疑?夫大人與天地合德,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
《洪範》曰:“急,恆寒若;舒,恆燠若。
”如《洪範》之言,天氣随人易徒,當先天而天不違耳,何故複言後天而奉天時乎?後者,天已寒溫于前,而人賞罰于後也。
由此言之,人言與《尚書》不合,一疑也。
京氏占寒溫以陰陽升降,變複之家以刑賞喜怒,兩家乖迹,二疑也。
民間占寒溫,今日寒而明日溫,朝有繁霜,夕有列光,旦雨氣溫,旦旸氣寒。
夫雨者陰,旸者陽也;寒者陰,而溫者陽也。
雨旦旸反寒,旸旦雨反溫,不以類相應,三疑也。
三疑不定,“自然”之說,亦未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