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溫篇第四十一

關燈
說寒溫者曰:人君喜則溫,怒則寒。

    何則?喜怒發于胸中,然後行出于外,外成賞罰。

    賞罰,喜怒之效。

    故寒溫渥盛,雕物傷人。

    夫寒溫之代至也,在數日之間,人君未必有喜怒之氣發胸中,然後渥盛于外。

    見外寒溫,則知胸中之氣也。

    當人君喜怒之時,胸中之氣未必更寒溫也。

    胸中之氣,何以異于境内之氣?胸中之氣,不為喜怒變,境内寒溫,何所生起?六國之時,秦、漢之際,諸侯相伐,兵革滿道,國有相攻之怒,将有相勝之志,夫有相殺之氣,當時天下未必常寒也。

    太平之世,唐、虞之時,政得民安,人君常喜,弦歌鼓舞,比屋而有,當時天下未必常溫也。

    豈喜怒之氣,為小發,不為大動邪?何其不與行事相中得也? 夫近水則寒,近火則溫,遠之漸微。

    何則?氣之所加,遠近有差也。

    成事,火位在南,水位在北,北邊則寒,南極則熱。

    火之在爐,水之在溝,氣之在軀,其實一也。

    當人君喜怒之時,寒溫之氣,閨門宜甚,境外宜微。

    今案寒溫,外内均等,殆非人君喜怒之所緻。

    世儒說稱,妄處之也。

    王者之變在天下,諸侯之變在境内,卿大夫之變在其位,庶人之變在其家。

    夫家人之能緻變,則喜怒亦能緻氣。

    父子相怒,夫妻相督,若當怒反喜,縱過飾非,一室之中,宜有寒溫。

    由此言之,變非喜怒所生,明矣。

     或曰:“以類相招緻也。

    喜者和溫,和溫賞賜,陽道施予,陽氣溫,故溫氣應之。

    怒者愠恚,愠恚誅殺。

    陰道肅殺,陰氣寒,故寒氣應之。

    虎嘯而谷風至,龍興而景雲起。

    同氣共類,動相招緻。

    故曰:‘以形逐影,以龍緻雨’。

    雨應龍而來,影應形而去。

    天地之性,自然之道也。

    秋冬斷刑,小獄微原,大辟盛寒,寒随刑至,相招審矣。

    ”夫比寒溫于風雲,齊喜怒于龍虎,同氣共類,動相招緻,可矣。

    虎嘯之時,風從谷中起;龍興之時,雲起百裡内。

    他谷異境,無有風雲。

    今寒溫之變,并時皆然。

    百裡用刑,千裡皆寒,殆非其驗。

    齊、魯接境,賞罰同時,設齊賞魯罰,所緻宜殊,當時可齊國溫、魯地寒乎? 案前世用刑者,蚩尤、亡秦甚矣。

    蚩尤之民,湎湎紛紛;亡秦之路,赤衣比肩,當時天下未必常寒也。

    帝都之市,屠殺牛羊,日以百數,刑人殺牲,皆有賊心,帝都之市,氣不能寒。

    或曰:“人貴于物,唯人動氣。

    ”夫用刑者動氣乎?用受刑者為變也?如用刑者,刑人殺禽,同一心也。

    如用受刑者,人禽皆物也,俱為萬物,百賤不能當一貴乎?或曰:“唯人君動氣,衆庶不能。

    ”夫氣感必須人君,世何稱于鄒衍?鄒衍匹夫,一人感氣,世又然之。

    刑一人而氣辄寒,生一人而氣辄溫乎?赦令四下,萬刑并除,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