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短篇第三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秦火之餘也。
更秦之時,篇凡有幾?問《詩》家曰:“《詩》作何帝王時也?”彼将曰:“周衰而《詩》作,蓋康王時也。
康王德缺于房,大臣刺晏,故《詩》作。
”夫文、武之隆貴在成、康,康王未衰,《詩》安得作?周非一王,何知其康王也?二王之末皆衰,夏、殷衰時,《詩》何不作?《尚書》曰“詩言志,歌詠言”,此時已有詩也,斷取周以來,而謂興于周。
古者采詩,詩有文也,今《詩》無書,何知非秦燔《五經》,《詩》獨無餘〔劄〕也?問《春秋》家曰:“孔子作《春秋》,周何王時也?自衛反魯,然後樂正,《春秋》作矣。
自衛反魯,哀公時也。
自衛,何君也?俟孔子以何禮,而孔子反魯作《春秋》乎?孔子錄《史記》以作《春秋》,《史記》本名《春秋》乎?制作以為經,乃歸《春秋》也? 法律之家,亦為儒生。
問曰:“《九章》,誰所作也?”彼聞臯陶作獄,必将曰:“臯陶山。
”诘曰:“臯陶,唐、虞時,唐、虞之刑五刑,案今律無五刑之文。
”或曰:“蕭何也。
“诘曰:“蕭何,高祖時也,孝文之時,齊太倉令淳于〔意〕有罪,征詣長安,其女缇萦為父上書,言肉刑壹施,不得改悔。
文帝痛其言,乃改肉刑。
案今《九章》象刑,非肉刑也。
文帝在蕭何後,知時肉刑也。
蕭何所造,反具〔象〕刑也?而雲《九章》蕭何所造乎?”古禮三百,威儀三千,刑亦正刑三百,科條三千。
出于禮,入于刑,禮之所去,刑之所取,故其多少同一數也。
今《禮經》十六,蕭何律有九章,不相應,又何?《五經》題篇,皆以事義别之,至禮與律獨經也,題之,禮言昏禮,律言盜律何? 夫總問儒生以古今之義,儒生不能知,别〔各〕以其經事問之,又不能曉,斯則坐守〔信〕師法、不頗博覽之咎也。
文吏自謂知官事,曉簿書。
問之曰:“曉知其事,當能究達其義,通見其意否?”文吏必将罔然。
問之曰:“古者封侯,各專國土,今置太守令長,何義?古人井田,民為公家耕,今量租刍,何意?一〔歲〕使民居更一月,何據?年二十三〔傅〕,十五賦,七歲頭錢二十三,何緣?有臈,何帝王時?門戶井竈,何立?社稷、先農、靈星,保祠?歲終逐疫,何驅?使立桃象人于門戶,何旨?挂蘆索于戶上,畫虎于門闌,何放?除牆壁書畫厭火丈夫,何見?步之六尺,冠之六寸,何應?有尉史令史,無〔丞〕長史,何制?兩郡移書,曰:“敢告卒人”,兩縣不言,何解?郡言事二府,曰“敢言之”,司空曰“上”,何狀?賜民爵八級,何法?名曰簪褭、上造,何謂?吏上功曰伐閱,名籍墨〔狀〕,何指?七十賜王杖,何起?着鸠于杖末,不着爵,何杖?苟以鸠為善,不賜而賜鸠杖,而不爵,何說?日分六十,漏之盡〔百〕,鼓之緻五,何故?吏衣黑衣,宮阙赤單,何慎?服革于腰,佩刀于右,〔帶〕劍于左,何備?着鈎于履,冠在于首,何象?吏居城郭,出乘車馬,坐治文書,起城郭,何王?造車輿,何工?生馬,何地?作書,何人?造城郭及馬所生,難知也,遠也。
造車作書,易曉也,必将應曰:“倉颉作書,奚仲作車。
”诘曰:“倉颉何感而作書?奚仲何起而作車?”又不知也。
文吏所當知,然而不知,亦不博覽之過也。
夫儒生不覽古今,〔所〕知不過守信經文,滑習章句,解剝互錯,分明乖異。
文吏不曉吏道,所能不過案獄考事,移書下記,對〔鄉〕便給。
準〔之〕無一閱備,皆淺略不及,偏駁不純,俱有阙遺,何以相言?
更秦之時,篇凡有幾?問《詩》家曰:“《詩》作何帝王時也?”彼将曰:“周衰而《詩》作,蓋康王時也。
康王德缺于房,大臣刺晏,故《詩》作。
”夫文、武之隆貴在成、康,康王未衰,《詩》安得作?周非一王,何知其康王也?二王之末皆衰,夏、殷衰時,《詩》何不作?《尚書》曰“詩言志,歌詠言”,此時已有詩也,斷取周以來,而謂興于周。
古者采詩,詩有文也,今《詩》無書,何知非秦燔《五經》,《詩》獨無餘〔劄〕也?問《春秋》家曰:“孔子作《春秋》,周何王時也?自衛反魯,然後樂正,《春秋》作矣。
自衛反魯,哀公時也。
自衛,何君也?俟孔子以何禮,而孔子反魯作《春秋》乎?孔子錄《史記》以作《春秋》,《史記》本名《春秋》乎?制作以為經,乃歸《春秋》也? 法律之家,亦為儒生。
問曰:“《九章》,誰所作也?”彼聞臯陶作獄,必将曰:“臯陶山。
”诘曰:“臯陶,唐、虞時,唐、虞之刑五刑,案今律無五刑之文。
”或曰:“蕭何也。
“诘曰:“蕭何,高祖時也,孝文之時,齊太倉令淳于〔意〕有罪,征詣長安,其女缇萦為父上書,言肉刑壹施,不得改悔。
文帝痛其言,乃改肉刑。
案今《九章》象刑,非肉刑也。
文帝在蕭何後,知時肉刑也。
蕭何所造,反具〔象〕刑也?而雲《九章》蕭何所造乎?”古禮三百,威儀三千,刑亦正刑三百,科條三千。
出于禮,入于刑,禮之所去,刑之所取,故其多少同一數也。
今《禮經》十六,蕭何律有九章,不相應,又何?《五經》題篇,皆以事義别之,至禮與律獨經也,題之,禮言昏禮,律言盜律何? 夫總問儒生以古今之義,儒生不能知,别〔各〕以其經事問之,又不能曉,斯則坐守〔信〕師法、不頗博覽之咎也。
文吏自謂知官事,曉簿書。
問之曰:“曉知其事,當能究達其義,通見其意否?”文吏必将罔然。
問之曰:“古者封侯,各專國土,今置太守令長,何義?古人井田,民為公家耕,今量租刍,何意?一〔歲〕使民居更一月,何據?年二十三〔傅〕,十五賦,七歲頭錢二十三,何緣?有臈,何帝王時?門戶井竈,何立?社稷、先農、靈星,保祠?歲終逐疫,何驅?使立桃象人于門戶,何旨?挂蘆索于戶上,畫虎于門闌,何放?除牆壁書畫厭火丈夫,何見?步之六尺,冠之六寸,何應?有尉史令史,無〔丞〕長史,何制?兩郡移書,曰:“敢告卒人”,兩縣不言,何解?郡言事二府,曰“敢言之”,司空曰“上”,何狀?賜民爵八級,何法?名曰簪褭、上造,何謂?吏上功曰伐閱,名籍墨〔狀〕,何指?七十賜王杖,何起?着鸠于杖末,不着爵,何杖?苟以鸠為善,不賜而賜鸠杖,而不爵,何說?日分六十,漏之盡〔百〕,鼓之緻五,何故?吏衣黑衣,宮阙赤單,何慎?服革于腰,佩刀于右,〔帶〕劍于左,何備?着鈎于履,冠在于首,何象?吏居城郭,出乘車馬,坐治文書,起城郭,何王?造車輿,何工?生馬,何地?作書,何人?造城郭及馬所生,難知也,遠也。
造車作書,易曉也,必将應曰:“倉颉作書,奚仲作車。
”诘曰:“倉颉何感而作書?奚仲何起而作車?”又不知也。
文吏所當知,然而不知,亦不博覽之過也。
夫儒生不覽古今,〔所〕知不過守信經文,滑習章句,解剝互錯,分明乖異。
文吏不曉吏道,所能不過案獄考事,移書下記,對〔鄉〕便給。
準〔之〕無一閱備,皆淺略不及,偏駁不純,俱有阙遺,何以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