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日篇第三十二

關燈
儒者曰:“日朝見,出陰中;暮不見,入陰中。

    陰氣晦冥,故沒不見。

    ”如實論之,不出入陰中。

    何以效之?夫夜,陰也,氣亦晦冥,或夜舉火者,光不滅焉。

    夜之陰,北方之陰也;朝出日,入所舉之火也。

    火夜舉,光不滅;日暮入,獨不見,非氣驗也。

    夫觀冬日之出入,朝出東南,暮入西南。

    東南、西南非陰,何故謂之出入陰中?且夫星小猶見,日大反滅,世儒之論,竟虛妄也。

     儒者曰:“冬日短,夏日長,亦複以陰陽。

    夏時,陽氣多,陰氣少,陽氣光明,與日同耀,故日出辄無鄣蔽。

    冬,陰氣晦冥,掩日之光,日雖出,猶隐不見,故冬日日短,陰多陽少,與夏相反。

    ”如實論之,日之長短,不以陰陽。

    何以驗之?複以北方之星。

    北方之陰,日之陰也。

    北方之陰,不蔽星光,冬日之陰,何故〔獨〕滅日明?由此言之,以陰陽說者,失其實矣。

    實者,夏時日在東井,冬時日在牽牛,牽牛去極遠,故日道短,東井近極,故日道長。

    夏北至東井,冬南至牽牛,故冬夏節極,皆謂之至,春秋未至,故謂之分。

    或曰:“夏時陽氣盛,陽氣在南方,故天舉而高;冬時陽氣衰,天抑而下。

    高則日道多,故日長;下則日道少,故日短也。

    ”夏日陽氣盛,天南方舉而日道長;月亦當複長。

    案夏日長之時,日出東北,而月出東南;冬日短之時,日出東南,月出東北。

    如夏時天舉南方,日月當俱出東北,冬時天複下,日月亦當俱出東南。

    由此言之,夏時天不舉南方,冬時天不抑下也。

    然則夏日之長也,其所出之星在北方也;冬日之短也,其所出之星在南方也。

    問曰:“當夏五月日長之時在東井,東井近極,故日道長。

    今案察五月之時,日出于寅,入于戌。

    日道長,去人遠,何以得見其出于寅入于戌乎?”日東井之時,去人極近。

    夫東井近極,若極旋轉,人常見之矣。

    使東井在極旁側,得無夜常為晝乎?日晝行十六分,人常見之,不複出入焉。

    儒者或曰:“日月有九道,故曰:“日行有近遠,晝夜有長短也。

    ”夫複五月之時,晝十一分,夜五分;六月,晝十分,夜六分;從六月往至十一月,月減一分:此則日行,月從一分道也,歲,日行天十六道也,豈徒九道? 或曰:“天高南方,下北方。

    日出高,故見;入下,故不見。

    天之居若倚蓋矣,故極在人之北,是其效也。

    極其天下之中,今在人北,其若倚蓋,明矣。

    ”日明既以倚蓋喻,當若蓋之形也。

    極星在上之北,若蓋之葆矣;其下之南,有若蓋之莖者,正何所乎?夫取蓋倚于地不能運,立而樹之,然後能轉。

    今天運轉,其北際不着地者,觸礙何以能行?由此言之,天不若倚蓋之狀,日之出入不随天高下,明矣。

    或曰:“天北際下地中,日随天而入地,地密鄣隐,故人不見。

    ”然天地,夫婦也,合為一體。

    天在地中,地與天合,天地并氣,故能生物。

    北方陰也,合體并氣,故居北方。

    天運行于地中乎,不則,北方之地低下而不平也。

    如審運行地中,鑿地一丈,轉見水源,天行地中,出入水中乎,如北方低下不平,是則九川北注,不得盈滿也。

    實者,天不在地中,日亦不随天隐,天平正,與地無異。

    然而日出上,日入下者,随天轉運,視天若覆盆之狀,故視日上下然,似若出入地中矣。

    然則日之出,近也;其入遠,不複見,故謂之入,運見于東方近,故謂之出。

    何以驗之?系明月之珠于車蓋之,轉而旋之,明月之珠旋邪?人望不過十裡,天地合矣,遠非合也。

    今視日入,非入也,亦遠也。

    當日入西方之時,其下民亦将謂之日中。

    從日入之下,東望今之天下,或時亦天地合。

    如是方〔今〕天下在南方也,故日出于東方,入于北方之地,日出北方,入于南方。

    各于近者為出,遠者為入。

    實者不入,遠矣。

    臨大澤之濱,望四邊之際與天屬;其實不屬,遠若屬矣。

    日以遠為入,澤以遠為屬,其實一也。

    澤際有陸,人望而不見,陸在,察之若〔亡〕,日亦在,視之若入,皆遠之故也。

    太山之高,參天入雲,去之百裡,不見埵塊。

    夫去百裡不見太山,況日去人以萬裡數乎?太山之驗,則既明矣,試使一人把大炬火夜行于道,平易無險,去人不一裡,火光滅矣,非滅也,遠也。

    今日西轉不複見者,非入也。

    問曰:“天平正與地無異,今仰視天,觀日月之行,天高南方下北方,何也?”曰:方今天下在東南之上,視天若高,日月道在人之南,今天下在日月道下,故觀日月之行,若高南下北也。

    何以驗之?即天高南方,之星亦當高,今視南方之星低下,天複低南方乎?夫視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