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孔篇第二十八

關燈
往,患道不行,動發此言。

    或人難之,孔子知其陋,然而猶曰‘何陋之有’者,欲遂已然,距或人之谏也。

    ” 實不欲往,志動發言,是僞言也。

    君子于言無所苟矣。

    如知其陋,苟欲自遂,此子路對孔子以子羔也。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

    ”子路曰:“有社稷焉,有民人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子路知其不可,苟欲自遂,孔子惡之,比夫佞者。

    孔子亦知其不可,苟應或人。

    孔子、子路皆以佞也。

     孔子曰:“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何謂不受命乎?說曰:受當富之命,自以術知數億中時也。

     夫人富貴,在天命乎?在人知也?如在天命,知術求之不能得;如在人,孔子何為言“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夫謂富不受命,而自知術得之,貴亦可不受命,而自以努力求之。

    世無不受貴命而自得貴,亦知無不受富命而自得富得者。

    成事,孔子不得富貴矣,周流應聘,行說諸侯,智窮策困,還定《詩》、《書》,望絕無翼,稱“已矣夫”自知無貴命,周流無補益也。

    孔子知己不受貴命,周流求之不能得,而謂賜不受富命,而以術知得富,言行相違,未曉其故。

     或曰:“欲攻子貢之短也。

    子貢不好道德而徒好貨殖,故攻其短,欲令窮服而更其行節。

    ”夫攻子貢之短,可言賜不好道德而貨殖焉,何必立不受命,與前言富貴在天相違反也? 顔淵死,子曰:“噫!天喪予!”此言人将起,天與之輔;人将廢,天奪其佑。

    孔子有四友,欲因而起,顔淵早夭,故曰“天喪予”。

     問曰:顔淵之死,孔子不王,天奪之邪?不幸短命自為死也?如短命不幸,不得不死,孔子雖王,猶不得生。

    輔之于人,猶杖之扶疾也。

    人有病,須杖而行;如斬杖本得短,可謂天使病人不得行乎?如能起行,杖短能使之長乎?夫顔淵之短命,猶杖之短度也。

    且孔子言“天喪予”者,以顔淵賢也。

    案賢者在世,未必為輔也。

    夫賢者未必為輔,猶聖人未必受命也。

    為帝有不聖,為輔有不賢。

    何則?祿命骨法,與才異也。

    由此言之,顔淵生未必為輔,其死未必有喪。

    孔子雲“天喪予”,何據見哉?且天不使孔子王者,本意如何?本禀性命之時,不使之王邪,将使之王,複中悔之也?如本不使之王,顔淵死,何喪?如本使之王,複中悔之,此王無骨法,便宜自在天也。

    且本何善所見,而使之王?後何惡所聞,中悔不命?天神論議,誤不谛也? 孔子之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

    出使子貢脫骖而赙之。

    子貢曰:“于門人之喪,未有所脫骖。

    脫骖于舊館,毋乃已重乎?”孔子曰:“予鄉者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小子行之。

    ” 孔子脫骖以赙舊館者,惡情不副禮也。

    副情而行禮,情起而恩動,禮情相應,君子行之。

    顔淵死,子哭之恸。

    門人曰:“子恸矣。

    ”“吾非斯人之恸而為?”夫恸,哀之至也。

    哭顔淵恸者,殊之衆徒,哀痛之甚也。

    死有棺無椁,顔路請車以為之椁,孔子不予,為大夫不可以徒行也。

    吊舊館,脫骖以赙,惡涕無從;哭顔淵恸,請車不與,使恸無副。

    豈涕與恸殊,馬與車異邪?于彼則禮情相副,于此則恩義不稱,未曉孔子為禮之意。

     孔子曰:“鯉也死,有棺無椁,吾不徒行以為之椁。

    ”鯉之恩深于顔淵,鯉死無椁,大夫之儀,不可徒行也。

    鯉,子也;顔淵,他姓也。

    子死且不禮,況其禮他姓之人乎? 曰:是蓋孔子實恩之效也。

    副情于舊館,不稱恩于子,豈以前為士,後為大夫哉?如前為士,士乘二馬;如為大夫,大夫乘三馬。

    大夫不可去車徒行,何不截賣兩馬以為椁,乘其一乎?為士時乘二馬,截一以赙舊館,今亦何不截其二以副恩,乘一以解不徒行乎?不脫馬以赙舊館,未必亂制。

    葬子有棺無椁,廢禮傷法。

    孔子重赙舊人之恩,輕廢葬子之禮。

    此禮得于他人,制失〔于〕親子也。

    然則孔子不粥車以為鯉椁,何以解于貪官好仕恐無車?而自雲“君子殺身以成仁”,何難退位以成禮?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信最重也。

     問:使治國無食,民餓,棄禮義禮義棄,信安所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