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孔篇第二十八

關燈
故獨妻之,則其稱之宜列其行,不宜言其在缧绁也。

    何則?世間強受非辜者多,未必盡賢人也。

    恆人見枉,衆多非一,必以非辜為孔子所妻,則是孔子不妻賢,妻冤也。

    案孔子之稱公冶長,有非辜之言,無行能之文。

    實不賢,孔子妻之,非也;實賢,孔子稱之不具,亦非也。

    誠似妻南容雲,國有道不廢,國無道免于刑戮,具稱之矣。

     子謂子貢曰:“汝與回也,孰愈?”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與汝俱不如也。

    ”是賢顔淵試以問子貢也。

     問曰:孔子所以教者,禮讓也。

    子路,為國以禮,其言不讓,孔子非之。

    使子貢實愈顔淵,孔子問之,猶曰不如,使實不及,亦曰不如,非失對欺師,禮讓之言宜謙卑也。

    今孔子出言,欲何趣哉?使孔子知顔淵愈子貢,則不須問子貢。

    使孔子實不知,以問子貢,子貢謙讓亦不能知。

    使孔子徒欲表善顔淵,稱顔淵賢,門人莫及,于名多矣,何須問于子貢?子曰:“賢哉,回也!”又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又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

    ”三章皆直稱,不以他人激。

    至是一章,獨以子貢激之,何哉? 或曰:欲抑子貢也。

    當此之時,子貢之名淩顔淵之上,孔子恐子貢志驕意溢,故抑之也。

    夫名在顔淵之上,當時所為,非子貢求勝之也。

    實子貢之知何如哉?使顔淵才在己上,己自服之,不須抑也。

    使子貢不能自知,孔子雖言,将謂孔子徒欲抑已。

    由此言之,問與不問,無能抑揚。

     宰我晝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于予予何誅。

    ”是惡宰予之晝寝。

     問曰:晝寝之惡也,小惡也;朽木糞土,敗毀不可複成之物,大惡也。

    責小過以大惡,安能服人?使宰我性不善,如朽木糞土,不宜得入孔子之門,序在四科之列。

    使性善,孔子惡之,惡之太甚,過也;人之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孔子疾宰予,可謂甚矣。

    使下愚之人涉耐罪,獄吏令以大辟之罪,必冤而怨邪?将服而自咎也?使宰我愚,則與涉耐罪之人同志;使宰我賢,知孔子責人,幾微自改矣。

    明文以識之,流言以過之,以其言示端而已自改。

    自改不在言之輕重,在宰予能更與否。

     《春秋》之義,采毫毛之善,貶纖介之惡,褒毫毛以巨大,以巨大貶纖介。

    觀《春秋》之義,肯是之乎?不是,則宰我不受;不受,則孔子之言棄矣。

    聖人之言與文相副,言出于口,文立于策,俱發于心,其實一也。

    孔子作《春秋》,不貶小以大。

    其非宰予也,以大惡細,文語相違,服人如何? 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于予予改是。

    ”蓋起宰予晝寝,更知人之術也。

     問曰:人之晝寝,安足以毀行?毀行之人,晝夜不卧,安足以成善?以晝寝而觀人善惡,能得其實乎?案宰予在孔子之門,序于四科,列在賜上。

    如性情怠,不可雕琢,何以緻此?使宰我以晝寝自緻此,才複過人遠矣。

    如未成就,自謂已足,不能自知,知不明耳,非行惡也。

    曉敕而已,無為改術也。

    如自知未足,倦極晝寝,是精神索也。

    精神索至于死亡,豈徒寝哉?且論人之法,取其行則棄其言,取其言則棄其行。

    今宰予雖無力行,有言語。

    用言,令行缺,有一概矣。

    今孔子起宰予晝寝,聽其言,觀其行,言行相應,則謂之賢。

    是孔子備取人也。

    毋求備于一人之義,何所施? 子張問:“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子文曾舉楚子玉代己位而伐宋,以百乘敗而喪其衆,不知如此,安得為仁? 問曰:子文舉子玉,不知人也。

    智與仁,不相幹也。

    有不知之性,何妨為仁之行?五常之道,仁、義、禮、智、信也。

    五者各别,不相須而成。

    故有智人、有仁人者,有禮人、有義人者。

    人有信者未必智,智者未必仁,仁者未必禮,禮者未必義。

    子文智蔽于子玉,其仁何毀?謂仁,焉得不可?且忠者,厚也。

    厚人,仁矣。

    孔子曰:“觀過,斯知仁矣。

    ”子文有仁之實矣。

    孔子謂忠非仁,是謂父母非二親,配匹非夫婦也。

     哀公問:“弟子孰謂好學?”孔子對曰:“有顔回者,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則亡,未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