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虛篇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世論行善者福至,為惡者禍來。
福禍之應,皆天也,人為之,天應之。
陽恩,人君賞其行;陰惠,天地報其德。
無貴賤賢愚,莫謂不然。
徒見行事有其文傳,又見善人時遇福,故遂信之,謂之實然。
斯言或時賢聖欲勸人為善,着必然之語,以明德報;或福時适遇者以為然。
如實論之,安得福佑乎? 禁惠王食寒菹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
令尹問:“王安得此疾也?”王曰:“我食寒菹而得蛭,念譴之而不行其罪乎?是廢法而威不立也,非所以使國人聞之也;譴而行誅乎?則庖廚監食者法皆當死,心又不忍也。
吾恐左右見之也,因遂吞之。
”令尹避席再拜而賀曰:“臣聞天道無親,唯德是輔。
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為傷。
”是夕也,惠王之後而蛭出,及久患心腹之積皆愈。
故天之親德也,可謂不察乎!曰:此虛言也。
案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
有不肖之行,天不佑也。
何則?惠王不忍譴蛭,恐庖廚監食法皆誅也。
一國之君,專擅賞罰;而赦,人君所為也。
惠王通譴菹中何故有蛭,庖廚監食皆當伏法。
然能終不以飲食行誅于人,赦而不罪,惠莫大焉。
庖廚罪覺而不誅,自新而改後。
惠王赦細而活微,身安不病。
今則不然,強食害己之物,使監食之臣不聞其過,失禦下之威,無禦非之心,不肖一也。
使庖廚監食失甘苦之和,若塵土落于菹中,大如虮虱,非意所能覽,非目所能見,原心定罪,不明其過,可謂惠矣。
今蛭廣有分數,長有寸度,在寒菹中,眇目之人猶将見之,臣不畏敬,擇濯不謹,罪過至重。
惠王不譴,不肖二也。
菹中不當有蛭,不食投地;如恐左右之見,懷屏隐匿之處,足以使蛭不見,何必食之?如不可食之物,誤在菹中,可複隐匿而強食之,不肖三也。
有不肖之行,而天佑之,是天報佑不肖人也。
不忍譴蛭,世謂之賢。
賢者操行,多若吞蛭之類。
吞蛭天除其病,是則賢者常無病也。
賢者德薄,未足以言。
聖人純道,操行少非,為推不忍之行,以容人之過。
必衆多矣。
然而武王不豫,孔子疾病,天之佑人,何不實也?或時惠王吞蛭,蛭偶自出。
食生物者無有不死,腹中熱也。
初吞時蛭〕未死,而腹中熱,蛭動作,故腹中痛。
須臾,蛭死腹中,痛亦止。
蛭之性食血,惠王心腹之積,殆積血也。
故食血之蟲死,而積血之病愈。
猶狸之性食鼠,人有鼠病,吞狸自愈。
物類相勝,方藥相使也。
食蛭蟲而病愈,安得怪乎?食生物無不死,死無不出,之後蛭出,安得佑乎?令尹見惠王有不忍之德,知蛭入腹中必當死出,因再拜,病賀不為傷。
着已知來之德,以喜惠王之心,是與子韋之言星徙、太蔔之言地動無以異也。
宋人有好善行者,三世不改,家無故黑牛生白犢。
以問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享鬼神。
”即以犢祭。
一年,其父無故而盲。
牛又生白犢。
其父又使其子問孔子,孔子曰:“吉祥也,以享鬼神。
”複以犢祭。
一年,其子無故而盲。
其後楚攻宋,圍其城。
當此之時,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此獨以父子俱盲之故,得
福禍之應,皆天也,人為之,天應之。
陽恩,人君賞其行;陰惠,天地報其德。
無貴賤賢愚,莫謂不然。
徒見行事有其文傳,又見善人時遇福,故遂信之,謂之實然。
斯言或時賢聖欲勸人為善,着必然之語,以明德報;或福時适遇者以為然。
如實論之,安得福佑乎? 禁惠王食寒菹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
令尹問:“王安得此疾也?”王曰:“我食寒菹而得蛭,念譴之而不行其罪乎?是廢法而威不立也,非所以使國人聞之也;譴而行誅乎?則庖廚監食者法皆當死,心又不忍也。
吾恐左右見之也,因遂吞之。
”令尹避席再拜而賀曰:“臣聞天道無親,唯德是輔。
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為傷。
”是夕也,惠王之後而蛭出,及久患心腹之積皆愈。
故天之親德也,可謂不察乎!曰:此虛言也。
案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
有不肖之行,天不佑也。
何則?惠王不忍譴蛭,恐庖廚監食法皆誅也。
一國之君,專擅賞罰;而赦,人君所為也。
惠王通譴菹中何故有蛭,庖廚監食皆當伏法。
然能終不以飲食行誅于人,赦而不罪,惠莫大焉。
庖廚罪覺而不誅,自新而改後。
惠王赦細而活微,身安不病。
今則不然,強食害己之物,使監食之臣不聞其過,失禦下之威,無禦非之心,不肖一也。
使庖廚監食失甘苦之和,若塵土落于菹中,大如虮虱,非意所能覽,非目所能見,原心定罪,不明其過,可謂惠矣。
今蛭廣有分數,長有寸度,在寒菹中,眇目之人猶将見之,臣不畏敬,擇濯不謹,罪過至重。
惠王不譴,不肖二也。
菹中不當有蛭,不食投地;如恐左右之見,懷屏隐匿之處,足以使蛭不見,何必食之?如不可食之物,誤在菹中,可複隐匿而強食之,不肖三也。
有不肖之行,而天佑之,是天報佑不肖人也。
不忍譴蛭,世謂之賢。
賢者操行,多若吞蛭之類。
吞蛭天除其病,是則賢者常無病也。
賢者德薄,未足以言。
聖人純道,操行少非,為推不忍之行,以容人之過。
必衆多矣。
然而武王不豫,孔子疾病,天之佑人,何不實也?或時惠王吞蛭,蛭偶自出。
食生物者無有不死,腹中熱也。
初吞時蛭〕未死,而腹中熱,蛭動作,故腹中痛。
須臾,蛭死腹中,痛亦止。
蛭之性食血,惠王心腹之積,殆積血也。
故食血之蟲死,而積血之病愈。
猶狸之性食鼠,人有鼠病,吞狸自愈。
物類相勝,方藥相使也。
食蛭蟲而病愈,安得怪乎?食生物無不死,死無不出,之後蛭出,安得佑乎?令尹見惠王有不忍之德,知蛭入腹中必當死出,因再拜,病賀不為傷。
着已知來之德,以喜惠王之心,是與子韋之言星徙、太蔔之言地動無以異也。
宋人有好善行者,三世不改,家無故黑牛生白犢。
以問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享鬼神。
”即以犢祭。
一年,其父無故而盲。
牛又生白犢。
其父又使其子問孔子,孔子曰:“吉祥也,以享鬼神。
”複以犢祭。
一年,其子無故而盲。
其後楚攻宋,圍其城。
當此之時,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此獨以父子俱盲之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