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第十六

關燈
,則進于明。

    便,習熟也。

    便辟,謂習于威儀而不直。

    善柔,謂工于媚悅而不諒。

    便佞,謂習于口語,而無聞見之實。

    三者損益,正相反也。

    尹氏曰:“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

    而其損益有如是者,可不謹哉?”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

    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樂,五教反。

    禮樂之樂,音嶽。

    驕樂宴樂之樂,音洛。

    節,謂辨其制度聲容之節。

    驕樂,則侈肆而不知節。

    佚遊,則惰慢而惡聞善。

    宴樂,則淫溺而狎小人。

    三者損益,亦相反也。

    尹氏曰:“君子之于好樂,可不謹哉?”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隐,未見顔色而言謂之瞽。

    ”君子,有德位之通稱。

    愆,過也。

    瞽,無目,不能察言觀色。

    尹氏曰:“時然後言,則無三者之過矣。

    ”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血氣,形之所待以生者,血陰而氣陽也。

    得,貪得也。

    随時知戒,以理勝之,則不為血氣所使也。

    範氏曰:“聖人同于人者血氣也,異于人者志氣也。

    血氣有時而衰,志氣則無時而衰也。

    少未定、壯而剛、老而衰者,血氣也。

    戒于色、戒于鬥、戒于得者,志氣也。

    君子養其志氣,故不為血氣所動,是以年彌高而德彌邵也。

    ”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畏者,嚴憚之意也。

    天命者,天所賦之正理也。

    知其可畏,則其戒謹恐懼,自有不能已者。

    而付畀之重,可以不失矣。

    大人聖言,皆天命所當畏。

    知畏天命,則不得不畏之矣。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侮,戲玩也。

    不知天命,故不識義理,而無所忌憚如此。

    ○尹氏曰:“三畏者,修己之誠當然也。

    小人不務修身誠己,則何畏之有?”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困,謂有所不通。

    言人之氣質不同,大約有此四等。

    楊氏曰:“生知學知以至困學,雖其質不同,然及其知之一也。

    故君子惟學之為貴。

    困而不學,然後為下。

    ”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難,去聲。

    視無所蔽,則明無不見。

    聽無所壅,則聰無不聞。

    色,見于面者。

    貌,舉身而言。

    思問,則疑不蓄。

    思難,則忿必懲。

    思義,則得不苟。

    程子曰:“九思各專其一。

    ”謝氏曰:“未至于從容中道,無時而不自省察也。

    雖有不存焉者寡矣,此之謂思誠。

    ”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

    探,吐南反。

    真知善惡而誠好惡之,顔、曾、闵、冉之徒,蓋能之矣。

    語,蓋古語也。

    隐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

    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求其志,守其所達之道也。

    達其道,行其所求之志也。

    蓋惟伊尹、太公之流,可以當之。

    當時若顔子,亦庶乎此。

    然隐而未見,又不幸而蚤死,故夫子雲然。

     齊景公有馬千驷,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

    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

    驷,四馬也。

    首陽,山名。

    其斯之謂與?與,平聲。

    胡氏曰:“程子以為第十二篇錯簡‘誠不以富,亦隻以異’,當在此章之首。

    今詳文勢,似當在此句之上。

    言人之所稱,不在于富,而在于異也。

    ”愚謂此說近是,而章首當有孔子曰字,蓋阙文耳。

    大抵此書後十篇多阙誤。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亢,音剛。

    亢以私意窺聖人,疑必陰厚其子對曰:“未也。

    嘗獨立,鯉趨而過庭。

    曰:‘學詩乎?’對曰:‘未也。

    ’‘不學詩,無以言。

    ’鯉退而學詩。

    事理通達,而心氣和平,故能言。

    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

    曰:‘學禮乎?’對曰:‘未也。

    ’‘不學禮,無以立。

    ’鯉退而學禮。

    品節詳明,而德性堅定,故能立。

    聞斯二者。

    ”當獨立之時,所聞不過如此,其無異聞可知。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遠,去聲。

    尹氏曰:“孔子之教其子,無異于門人,故陳亢以為遠其子。

    ” 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寡,寡德,謙辭。

    吳氏曰:“凡語中所載如此類者,不知何謂。

    或古有之,或夫子嘗言之,不可考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