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問第十四

關燈
大夫子服何也。

    夫子,指季孫。

    言其有疑于寮之言也。

    肆,陳屍也。

    言欲誅寮。

    子曰:“道之将行也與?命也。

    道之将廢也與?命也。

    公伯寮其如命何!”與,平聲。

    謝氏曰:“雖寮之愬行,亦命也。

    其實寮無如之何。

    ”愚謂言此以曉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

    聖人于利害之際,則不待決于命而後泰然也。

     子曰:“賢者辟世,辟,去聲,下同。

    天下無道而隐,若伯夷太公是也。

    其次辟地,去亂國,适治邦。

    其次辟色,禮貌衰而去。

    其次辟言。

    ”有違言而後去也。

    程子曰:“四者雖以大小次第言之,然非有優劣也,所遇不同耳。

    ” 子曰:“作者七人矣。

    ”李氏曰:“作,起也。

    言起而隐去者,今七人矣。

    不可知其誰何。

    必求其人以實之,則鑿矣。

    ” 子路宿于石門。

    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與,平聲。

    石門,地名。

    晨門,掌晨啟門,蓋賢人隐于抱關者也。

    自,從也,問其何所從來也。

    胡氏曰“晨門知世之不可而不為,故以是譏孔子。

    然不知聖人之視天下,無不可為之時也。

    ” 子擊磬于衛。

    有荷蒉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荷,去聲。

    磬,樂器。

    荷,擔也。

    蒉,草器也。

    此荷蒉者,亦隐士也。

    聖人之心未嘗忘天下,此人聞其磬聲而知之,則亦非常人矣。

    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則厲,淺則揭。

    ”硁,苦耕反。

    莫己之己,音紀,餘音以。

    揭,起例反。

    硁硁,石聲,亦專确之意。

    以衣涉水曰厲,攝衣涉水曰揭。

    此兩句,衛風匏有苦葉之詩也。

    饑孔子人不知己而不止,不能适淺深之宜子曰:“果哉!末之難矣。

    ”果哉,歎其果于忘世也。

    末,無也。

    聖人心同天地,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不能一日忘也。

    故聞荷蒉之言,而歎其果于忘世。

    且言人之出處,若但如此,則亦無所難矣。

     子張曰:“書雲:‘高宗諒陰,三年不言。

    ’何謂也?”高宗,商王武丁也。

    諒陰,天子居喪之名,未詳其義。

    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

    君薨,百官總己以聽于冢宰三年。

    ”言君薨,則諸侯亦然。

    總己,謂總攝己職。

    冢宰,太宰也。

    百官聽于冢宰,故君得以三年不言也。

    胡氏曰:“位有貴賤,而生于父母無以異者。

    故三年之喪,自天子達。

    子張非疑此也,殆以為人君三年不言,則臣下無所禀令,禍亂或由以起也。

    孔子告以聽于冢宰,則禍亂非所憂矣。

    ” 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好、易,皆去聲。

    謝氏曰“禮達而分定,故民易使。

    ” 子路問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修己以敬,夫子之言至矣盡矣。

    而子路少之,故再以其充積之盛,自然及物者告之,無他道也。

    人者,對己而言。

    百姓,則盡乎人矣。

    堯舜猶病,言不可以有加于此。

    以抑子路,使反求諸近也。

    蓋聖人之心無窮,世雖極治,然豈能必知四海之内,果無一物不得其所哉?故堯舜猶以安百姓為病。

    若曰吾治已足,則非所以為聖人矣。

    程子曰:“君子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

    惟上下一于恭敬,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氣無不和,而四靈畢至矣。

    此體信達順之道,聰明睿知皆由是出,以此事天飨帝。

    ” 原壤夷俟。

    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胫。

    孫、弟,并去聲。

    長,上聲。

    叩,音口。

    胫,其定反。

    原壤,孔子之故人。

    母死而歌,蓋老氏之流,自放于禮法之外者。

    夷,蹲踞也。

    俟,待也。

    言見孔子來而蹲踞以待之也。

    述,猶稱也。

    賊者,害人之名。

    以其自幼至長,無一善狀,而久生于世,徒足以敗常亂俗,則是賊而已矣。

    胫,足骨也。

    孔子既責之,而因以所曳之杖,微擊其胫,若使勿蹲踞然。

     阙黨童子将命。

    或問之曰:“益者與?”與,平聲。

    阙黨,黨名。

    童子,未冠者之稱。

    将命,謂傳賓主之言。

    或人疑此童子學有進益,故孔子使之傳命以寵異之也。

    子曰:“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

    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禮,童子當隅坐随行。

    孔子言吾見此童子,不循此禮。

    非能求益,但欲速成爾。

    故使之給使令之役,觀長少之序,習揖遜之容。

    蓋所以抑而教之,非寵而異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