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第十一

關燈
侍坐。

    坐,才卧反。

    皙,曾參父,名點。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長,上聲。

    言我雖年少長于女,然女勿以我長而難言。

    蓋誘之盡言以觀其志,而聖人和氣謙德,于此亦可見矣。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言女平居,則言人不知我。

    如或有人知女,則女将何以為用也?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馑;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乘,去聲。

    饑,音機。

    馑,音僅。

    比,必二反,下同。

    哂,詩忍反。

    率爾,輕遽之貌。

    攝,管束也。

    二千五百人為師,五百人為旅。

    因,仍也。

    谷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馑。

    方,向也,謂向義也。

    民向義,則能親其上,死其長矣。

    哂,微笑也。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求,爾何如,孔子問也,下放此。

    方六七十裡,小國也。

    如,猶或也。

    五六十裡,則又小矣。

    足,富足也。

    俟君子,言非己所能。

    冉有謙退,又以子路見哂,故其辭益遜。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相,去聲。

    公西華志于禮樂之事,嫌以君子自居。

    故将言己志而先為遜辭,言未能而願學也。

    宗廟之事,謂祭祀。

    諸侯時見曰會,衆眺曰同。

    端,玄端服。

    章甫,禮冠。

    相,贊君之禮者。

    言小,亦謙辭。

    “點!爾何如?”鼓瑟希,铿爾,舍瑟而作。

    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铿,苦耕反。

    舍,上聲。

    撰,士免反。

    莫、冠,并去聲。

    沂,魚依反。

    雩音于。

    四子侍坐,以齒為序,則點當次對。

    以方鼓瑟,故孔子先問求、赤而後及點也。

    希,間歇也。

    作,起也。

    撰,具也。

    春服,單袷之衣。

    浴,盥濯也,今上巳祓除是也。

    沂,水名,在魯城南,地志以為有溫泉焉,理或然也。

    風,乘涼也。

    舞雩,祭天禱雨之處,有壇墠樹木也。

    詠,歌也。

    曾點之學,蓋有以見夫人欲盡處,天理流行,随處充滿,無少欠阙。

    故其動靜之際,從容如此。

    而其言志,則又不過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初無舍己為人之意。

    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見于言外。

    視三子之規規于事為之末者,其氣象不侔矣,故夫子歎息而深許之。

    而門人記其本末獨加詳焉,蓋亦有以識此矣。

    三子者出,曾皙後。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夫,音扶。

    曰:“夫子何哂由也?”點以子路之志,乃所優為,而夫子哂之,故請其說。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夫子蓋許其能,特哂其不遜。

    “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與,平聲,下同。

    曾點以冉求亦欲為國而不見哂,故微問之。

    而夫子之答無貶辭,蓋亦許之。

    “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此亦曾皙問而夫子答也。

    孰能為之大,言無能出其右者,亦許之之辭。

    程子曰:“古之學者,優柔厭饫,有先後之序。

    如子路、冉有、公西赤言志如此,夫子許之。

    亦以此自是實事。

    後之學者好高,如人遊心千裡之外,然自身卻隻在此。

    ”又曰:“孔子與點,蓋與聖人之志同,便是堯、舜氣象也。

    誠異三子者之撰,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謂狂也。

    子路等所見者小,子路隻為不達為國以禮道理,是以哂之。

    若達,卻便是這氣象也。

    ”又曰:“三子皆欲得國而治之,故夫子不取。

    曾點,狂者也,未必能為聖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

    故曰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言樂而得其所也。

    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使萬物莫不遂其性。

    曾點知之,故孔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又曰:“曾點、漆雕開,已見大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