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焉,于虔反。
問事鬼神,蓋求所以奉祭祀之意。
而死者人之所必有,不可不知,皆切問也。
然非誠敬足以事人,則必不能事神;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則必不能反終而知所以死。
蓋幽明始終,初無二理,但學之有序,不可躐等,故夫子告之如此。
程子曰:“晝夜者,死生之道也。
知生之道,則知死之道;盡事人之道,則盡事鬼之道。
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或言夫子不告子路,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
” 闵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
子樂。
誾、侃,音義見前篇。
行,胡浪反。
樂,音洛。
行行,剛強之貌。
子樂者,樂得英材而教育之。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尹氏曰:“子路剛強,有不得其死之理,故因以戒之。
其後子路卒死于衛孔悝之難。
”洪氏曰:“漢書引此句,上有曰字。
”或雲:“上文樂字,即曰字之誤。
” 魯人為長府。
長府,藏名。
藏貨财曰府。
為,蓋改作之。
闵子骞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仍,因也。
貫,事也。
王氏曰:“改作,勞民傷财。
在于得已,則不如仍舊貫之善。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夫,音扶。
中,去聲。
言不妄發,發必當理,惟有德者能之。
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程子曰:“言其聲之不和,與己不同也。
”家語雲:“子路鼓瑟,有北鄙殺伐之聲。
”蓋其氣質剛勇,而不足于中和,故其發于聲者如此。
門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門人以夫子之言,遂不敬子路,故夫子釋之。
升堂入室,喻入道之次第。
言子路之學,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奧耳,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也。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子張才高意廣,而好為苟難,故常過中。
子夏笃信謹守,而規模狹隘,故常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與,平聲。
愈,猶勝也。
子曰:“過猶不及。
”道以中庸為至。
賢知之過,雖若勝于愚不肖之不及,然其失中則一也。
尹氏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夫過與不及,均也。
差之毫厘,缪以千裡。
故聖人之教,抑其過,引其不及,歸于中道而已。
”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為,去聲。
周公以王室至親,有大功,位冢宰,其富宜矣。
季氏以諸侯之卿,而富過之,非攘奪其君、刻剝其民,何以得此?冉有為季氏宰,又為之急賦稅以益其富。
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非吾徒,絕之也。
小子鳴鼓而攻之,使門人聲其罪以責之也。
聖人之惡黨惡而害民也如此。
然師嚴而友親,故己絕之,而猶使門人正之,又見其愛人之無已也。
範氏曰:“冉有以政事之才,施于季氏,故為不善至于如此。
由其心術不明,不能反求諸身,而以仕為急故也。
” 柴也愚,柴,孔子弟子,姓高,字子羔。
愚者,知不足而厚有餘。
家語記其“足不履影,啟蟄不殺,方長不折。
執親之喪,泣血三年,未嘗見齒。
避難而行,不徑不窦”。
可以見其為人矣。
參也魯,魯,鈍也。
程子曰:“參也竟以魯得之。
”又曰:“曾子之學,誠笃而已。
聖門學者,聰明才辯,不為不多,而卒傳其道,乃質魯之人爾。
故學以誠實為貴也。
”尹氏曰:“曾子之才魯,故其學也确,所以能深造乎道也。
”師也辟,辟,婢亦反。
辟,便辟也。
謂習于容止,少誠實也。
由也喭。
喭,五旦反。
喭,粗俗也。
傳稱喭者,謂俗論也。
楊氏曰:“四者性之偏,語之使知自勵也。
”吳氏曰:“此章之首,脫‘子曰’二字。
”或疑下章子曰,當在此章之首,而通為一章。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
庶,近也,言近道也。
屢空,數至空匮也。
不以貧窭動心而求富,故屢至于空匮也。
言其近道,又能安貧也。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中,去聲。
命,謂天命。
貨殖,貨财生殖也。
億,意度也。
言子貢不如顔子之安貧樂道,然其才識之明,亦能料事而多中也。
程子曰
曰:“未知生,焉知死?”焉,于虔反。
問事鬼神,蓋求所以奉祭祀之意。
而死者人之所必有,不可不知,皆切問也。
然非誠敬足以事人,則必不能事神;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則必不能反終而知所以死。
蓋幽明始終,初無二理,但學之有序,不可躐等,故夫子告之如此。
程子曰:“晝夜者,死生之道也。
知生之道,則知死之道;盡事人之道,則盡事鬼之道。
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或言夫子不告子路,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
” 闵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
子樂。
誾、侃,音義見前篇。
行,胡浪反。
樂,音洛。
行行,剛強之貌。
子樂者,樂得英材而教育之。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尹氏曰:“子路剛強,有不得其死之理,故因以戒之。
其後子路卒死于衛孔悝之難。
”洪氏曰:“漢書引此句,上有曰字。
”或雲:“上文樂字,即曰字之誤。
” 魯人為長府。
長府,藏名。
藏貨财曰府。
為,蓋改作之。
闵子骞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仍,因也。
貫,事也。
王氏曰:“改作,勞民傷财。
在于得已,則不如仍舊貫之善。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夫,音扶。
中,去聲。
言不妄發,發必當理,惟有德者能之。
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程子曰:“言其聲之不和,與己不同也。
”家語雲:“子路鼓瑟,有北鄙殺伐之聲。
”蓋其氣質剛勇,而不足于中和,故其發于聲者如此。
門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門人以夫子之言,遂不敬子路,故夫子釋之。
升堂入室,喻入道之次第。
言子路之學,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奧耳,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也。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子張才高意廣,而好為苟難,故常過中。
子夏笃信謹守,而規模狹隘,故常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與,平聲。
愈,猶勝也。
子曰:“過猶不及。
”道以中庸為至。
賢知之過,雖若勝于愚不肖之不及,然其失中則一也。
尹氏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夫過與不及,均也。
差之毫厘,缪以千裡。
故聖人之教,抑其過,引其不及,歸于中道而已。
”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為,去聲。
周公以王室至親,有大功,位冢宰,其富宜矣。
季氏以諸侯之卿,而富過之,非攘奪其君、刻剝其民,何以得此?冉有為季氏宰,又為之急賦稅以益其富。
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非吾徒,絕之也。
小子鳴鼓而攻之,使門人聲其罪以責之也。
聖人之惡黨惡而害民也如此。
然師嚴而友親,故己絕之,而猶使門人正之,又見其愛人之無已也。
範氏曰:“冉有以政事之才,施于季氏,故為不善至于如此。
由其心術不明,不能反求諸身,而以仕為急故也。
” 柴也愚,柴,孔子弟子,姓高,字子羔。
愚者,知不足而厚有餘。
家語記其“足不履影,啟蟄不殺,方長不折。
執親之喪,泣血三年,未嘗見齒。
避難而行,不徑不窦”。
可以見其為人矣。
參也魯,魯,鈍也。
程子曰:“參也竟以魯得之。
”又曰:“曾子之學,誠笃而已。
聖門學者,聰明才辯,不為不多,而卒傳其道,乃質魯之人爾。
故學以誠實為貴也。
”尹氏曰:“曾子之才魯,故其學也确,所以能深造乎道也。
”師也辟,辟,婢亦反。
辟,便辟也。
謂習于容止,少誠實也。
由也喭。
喭,五旦反。
喭,粗俗也。
傳稱喭者,謂俗論也。
楊氏曰:“四者性之偏,語之使知自勵也。
”吳氏曰:“此章之首,脫‘子曰’二字。
”或疑下章子曰,當在此章之首,而通為一章。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
庶,近也,言近道也。
屢空,數至空匮也。
不以貧窭動心而求富,故屢至于空匮也。
言其近道,又能安貧也。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中,去聲。
命,謂天命。
貨殖,貨财生殖也。
億,意度也。
言子貢不如顔子之安貧樂道,然其才識之明,亦能料事而多中也。
程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