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黨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不暇擇也。
” 席不正,不坐。
謝氏曰:“聖人心安于正,故于位之不正者,雖小不處。
”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
杖者,老人也。
六十杖于鄉,未出不敢先,既出不敢後。
鄉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階。
傩,乃多反。
傩,所以逐疫,周禮方相氏掌之。
阼階,東階也。
傩雖古禮而近于戲,亦必朝服而臨之者,無所不用其誠敬也。
或曰:“恐其驚先祖五祀之神,欲其依己而安也。
”此一節,記孔子居鄉之事。
問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拜送使者,如親見之,敬也。
康子饋藥,拜而受之。
曰:“丘未達,不敢嘗。
”範氏曰:“凡賜食,必嘗以拜。
藥未達則不敢嘗。
受而不飲,則虛人之賜,故告之如此。
然則可飲而飲,不可飲而不飲,皆在其中矣。
楊氏曰:“大夫有賜,拜而受之,禮也。
未達不敢嘗,謹疾也。
必告之,直也。
”此一節,記孔子與人交之誠意。
廄焚。
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非不愛馬,然恐傷人之意多,故未暇問。
蓋貴人賤畜,理當如此。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
食恐或馂餘,故不以薦。
正席先嘗,如對君也。
言先嘗,則餘當以頒賜矣。
腥,生肉。
熟而薦之祖考,榮君賜也。
畜之者,仁君之惠,無故不敢殺也。
侍食于君,君祭,先飯。
飯,扶晚反。
周禮,“王日一舉,膳夫授祭,品嘗食,王乃食”。
故侍食者,君祭,則己不祭而先飯。
若為君嘗食然,不敢當客禮也。
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
首,去聲。
拖,徒我反。
東首,以受生氣也。
病卧不能着衣束帶,又不可以亵服見君,故加朝服于身,又引大帶于上也。
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急趨君命,行出而駕車随之。
此一節,記孔子事君之禮。
入太廟,每事問。
重出。
朋友死,無所歸。
曰:“于我殡。
”朋友以義合,死無所歸,不得不殡。
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朋友有通财之義,故雖車馬之重不拜。
祭肉則拜者,敬其祖考,同于己親也。
此一節,記孔子交朋友之義。
寝不屍,居不容。
屍,謂偃卧似死人也。
居,居家。
容,容儀。
範氏曰:“寝不屍,非惡其類于死也。
惰慢之氣不設于身體,雖舒布其四體,而亦未嘗肆耳。
居不容,非惰也。
但不若奉祭祀、見賓客而已,申申夭夭是也。
”見齊衰者,雖狎,必變。
見冕者與瞽者,雖亵,必以貌。
狎,謂素親狎。
亵,謂燕見。
貌,謂禮貌。
餘見前篇。
兇服者式之。
式負版者。
式,車前橫木。
有所敬,則俯而憑之。
負版,持邦國圖籍者。
式此二者,哀有喪,重民數也。
人惟萬物之靈,而王者之所天也,故周禮“獻民數于王,王拜受之”。
況其下者,敢不敬乎?有盛馔,必變色而作。
敬主人之禮,非以其馔也。
迅雷風烈,必變。
迅,疾也。
烈,猛也。
必變者,所以敬天之怒。
記曰:“若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雖夜必興,衣服冠而坐。
”此一節,記孔子容貌之變。
升車,必正立執綏。
綏,挽以上車之索也。
範氏曰“正立執綏,則心體無不正,而誠意肅恭矣。
蓋君子莊敬無所不在,升車則見于此也。
”車中,不内顧,不疾言,不親指。
内顧,回視也。
禮曰:“顧不過毂。
”三者皆失容,且惑人。
此一節,記孔子升車之容。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
言鳥見人之顔色不善,則飛去,回翔審視而後下止。
人之見幾而作,審擇所處,亦當如此。
然此上下,必有阙文矣。
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共,九用反,又居勇反。
嗅,許又反。
○邢氏曰:“梁,橋也。
時哉,言雉之飲啄得其時。
子路不達,以為時物而共具之。
孔子不食,三嗅其氣而起。
”晁氏曰:“石經‘嗅’作戛,謂雉鳴也。
”劉聘君曰“嗅,當作狊,古阒反。
張兩翅也。
見爾雅。
”愚按:如後兩說,則共字當為拱執之義。
然此必有阙文,不可強為之說。
姑記所聞,以俟知者。
” 席不正,不坐。
謝氏曰:“聖人心安于正,故于位之不正者,雖小不處。
”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
杖者,老人也。
六十杖于鄉,未出不敢先,既出不敢後。
鄉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階。
傩,乃多反。
傩,所以逐疫,周禮方相氏掌之。
阼階,東階也。
傩雖古禮而近于戲,亦必朝服而臨之者,無所不用其誠敬也。
或曰:“恐其驚先祖五祀之神,欲其依己而安也。
”此一節,記孔子居鄉之事。
問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拜送使者,如親見之,敬也。
康子饋藥,拜而受之。
曰:“丘未達,不敢嘗。
”範氏曰:“凡賜食,必嘗以拜。
藥未達則不敢嘗。
受而不飲,則虛人之賜,故告之如此。
然則可飲而飲,不可飲而不飲,皆在其中矣。
楊氏曰:“大夫有賜,拜而受之,禮也。
未達不敢嘗,謹疾也。
必告之,直也。
”此一節,記孔子與人交之誠意。
廄焚。
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非不愛馬,然恐傷人之意多,故未暇問。
蓋貴人賤畜,理當如此。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
食恐或馂餘,故不以薦。
正席先嘗,如對君也。
言先嘗,則餘當以頒賜矣。
腥,生肉。
熟而薦之祖考,榮君賜也。
畜之者,仁君之惠,無故不敢殺也。
侍食于君,君祭,先飯。
飯,扶晚反。
周禮,“王日一舉,膳夫授祭,品嘗食,王乃食”。
故侍食者,君祭,則己不祭而先飯。
若為君嘗食然,不敢當客禮也。
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
首,去聲。
拖,徒我反。
東首,以受生氣也。
病卧不能着衣束帶,又不可以亵服見君,故加朝服于身,又引大帶于上也。
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急趨君命,行出而駕車随之。
此一節,記孔子事君之禮。
入太廟,每事問。
重出。
朋友死,無所歸。
曰:“于我殡。
”朋友以義合,死無所歸,不得不殡。
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朋友有通财之義,故雖車馬之重不拜。
祭肉則拜者,敬其祖考,同于己親也。
此一節,記孔子交朋友之義。
寝不屍,居不容。
屍,謂偃卧似死人也。
居,居家。
容,容儀。
範氏曰:“寝不屍,非惡其類于死也。
惰慢之氣不設于身體,雖舒布其四體,而亦未嘗肆耳。
居不容,非惰也。
但不若奉祭祀、見賓客而已,申申夭夭是也。
”見齊衰者,雖狎,必變。
見冕者與瞽者,雖亵,必以貌。
狎,謂素親狎。
亵,謂燕見。
貌,謂禮貌。
餘見前篇。
兇服者式之。
式負版者。
式,車前橫木。
有所敬,則俯而憑之。
負版,持邦國圖籍者。
式此二者,哀有喪,重民數也。
人惟萬物之靈,而王者之所天也,故周禮“獻民數于王,王拜受之”。
況其下者,敢不敬乎?有盛馔,必變色而作。
敬主人之禮,非以其馔也。
迅雷風烈,必變。
迅,疾也。
烈,猛也。
必變者,所以敬天之怒。
記曰:“若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雖夜必興,衣服冠而坐。
”此一節,記孔子容貌之變。
升車,必正立執綏。
綏,挽以上車之索也。
範氏曰“正立執綏,則心體無不正,而誠意肅恭矣。
蓋君子莊敬無所不在,升車則見于此也。
”車中,不内顧,不疾言,不親指。
内顧,回視也。
禮曰:“顧不過毂。
”三者皆失容,且惑人。
此一節,記孔子升車之容。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
言鳥見人之顔色不善,則飛去,回翔審視而後下止。
人之見幾而作,審擇所處,亦當如此。
然此上下,必有阙文矣。
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共,九用反,又居勇反。
嗅,許又反。
○邢氏曰:“梁,橋也。
時哉,言雉之飲啄得其時。
子路不達,以為時物而共具之。
孔子不食,三嗅其氣而起。
”晁氏曰:“石經‘嗅’作戛,謂雉鳴也。
”劉聘君曰“嗅,當作狊,古阒反。
張兩翅也。
見爾雅。
”愚按:如後兩說,則共字當為拱執之義。
然此必有阙文,不可強為之說。
姑記所聞,以俟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