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黨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楊氏曰:“聖人之所謂道者,不離乎日用之間也。
故夫子之平日,一動一靜,門人皆審視而詳記之。
”尹氏曰:“甚矣孔門諸子之嗜學也!于聖人之容色言動,無不謹書而備錄之,以贻後世。
今讀其書,即其事,宛然如聖人之在目也。
雖然,聖人豈拘拘而為之者哉?蓋盛德之至,動容周旋,自中乎禮耳。
學者欲潛心于聖人,宜于此求焉。
”舊說凡一章,今分為十七①節。
①按本篇實有十八節(章),其中“入太廟,每事問”一節,朱熹認為與八佾篇重出,故稱十七節。
孔子于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恂,相倫反。
恂恂,信實之貌。
似不能言者,謙卑遜順。
不以賢知先人也。
鄉黨,父兄宗族之所在,故孔子居之,其容貌辭氣如此。
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朝,直遙反,下同。
便,旁連反。
便便,辯也。
宗廟,禮法之所在;朝廷,政事之所出;言不可以不明辨。
故必詳問而極言之,但謹而不放爾。
此一節,記孔子在鄉黨、宗廟、朝廷言貌之不同。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侃,苦旦反。
誾,魚巾反。
此君未視朝時也。
王制,諸侯上大夫卿,下大夫五人。
許氏說文:“侃侃,剛直也。
誾誾,和悅而诤也。
”君在,踧踖如也。
與與如也。
踧,子六反。
踖,子亦反。
與,平聲,或如字。
君在,視朝也。
踧踖,恭敬不甯之貌。
與與,威儀中适之貌。
張子曰:“與與,不忘向君也。
”亦通。
此一節,記孔子在朝廷事上接下之不同也。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
擯,必刃反。
躩,驅若反。
擯,主國之君所使出接賓者。
勃,變色貌。
躩,盤辟貌。
皆敬君命故也。
揖所與立,左右手。
衣前後,襜如也。
襜,亦占反。
所與立,謂同為擯者也。
擯用命數之半,如上公九命,則用五人,以次傳命。
揖左人,則左其手;揖右人,則右其手。
襜,整貌。
趨進,翼如也。
疾趨而進,張拱端好,如鳥舒翼。
賓退,必複命曰:“賓不顧矣。
”纾君敬也。
此一節,記孔子為君擯相之容。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
鞠躬,曲身也。
公門高大而若不容,敬之至也。
立不中門,行不履阈。
阈,于逼反。
中門,中于門也。
謂當枨闑之間,君出入處也。
阈,門限也。
禮:士大夫出入君門,由闑右,不踐阈。
謝氏曰:“立中門則當尊,行履阈則不恪。
”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位,君之虛位。
謂門屏之間,人君甯立之處,所謂甯也。
君雖不在,過之必敬,不敢以虛位而慢之也。
言似不足,不敢肆也。
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齊,音咨。
攝,摳也。
齊,衣下縫也。
禮:将升堂,兩手摳衣,使去地尺,恐蹑之而傾跌失容也。
屏,藏也。
息,鼻息出入者也。
近至尊,氣容肅也。
出,降一等,逞顔色,怡怡如也。
沒階趨,翼如也。
複其位,踧踖如也。
陸氏曰:“趨下本無進字,俗本有之,誤也。
”等,階之級也。
逞,放也。
漸遠所尊,舒氣解顔。
怡怡,和悅也。
沒階,下盡階也。
趨,走就位也。
複位踧踖,敬之餘也。
此一節,記孔子在朝之容。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
上如揖,下如授。
勃如戰色,足縮縮,如有循。
勝,平聲。
縮,色六反。
圭,諸侯命圭。
聘問鄰國,則使大夫執以通信。
如不勝,執主器,執輕如不克,敬謹之至也。
上如揖,下如授,謂執圭平衡,手與心齊,高不過揖,卑不過授也。
戰色,戰而色懼也。
蹜蹜,舉足促狹也。
如有循,記所謂舉前曳踵。
言行不離地,如緣物也。
享禮,有容色。
享,獻也。
既聘而享,用圭璧,有庭實。
有容色,和也。
儀禮曰:“發氣滿容。
”私觌,愉愉如也。
私觌,以私禮見也。
愉愉,則又和矣。
此一節,記孔子為君聘于鄰國之禮也。
晁氏曰:“孔子,定公九年仕魯,至十三年适齊,其間絕無朝聘往來之事。
疑使擯執圭兩條,但孔子嘗言其禮當如此爾。
” 君子不以绀緅飾。
绀,古暗反。
緅,側由反
故夫子之平日,一動一靜,門人皆審視而詳記之。
”尹氏曰:“甚矣孔門諸子之嗜學也!于聖人之容色言動,無不謹書而備錄之,以贻後世。
今讀其書,即其事,宛然如聖人之在目也。
雖然,聖人豈拘拘而為之者哉?蓋盛德之至,動容周旋,自中乎禮耳。
學者欲潛心于聖人,宜于此求焉。
”舊說凡一章,今分為十七①節。
①按本篇實有十八節(章),其中“入太廟,每事問”一節,朱熹認為與八佾篇重出,故稱十七節。
孔子于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恂,相倫反。
恂恂,信實之貌。
似不能言者,謙卑遜順。
不以賢知先人也。
鄉黨,父兄宗族之所在,故孔子居之,其容貌辭氣如此。
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朝,直遙反,下同。
便,旁連反。
便便,辯也。
宗廟,禮法之所在;朝廷,政事之所出;言不可以不明辨。
故必詳問而極言之,但謹而不放爾。
此一節,記孔子在鄉黨、宗廟、朝廷言貌之不同。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侃,苦旦反。
誾,魚巾反。
此君未視朝時也。
王制,諸侯上大夫卿,下大夫五人。
許氏說文:“侃侃,剛直也。
誾誾,和悅而诤也。
”君在,踧踖如也。
與與如也。
踧,子六反。
踖,子亦反。
與,平聲,或如字。
君在,視朝也。
踧踖,恭敬不甯之貌。
與與,威儀中适之貌。
張子曰:“與與,不忘向君也。
”亦通。
此一節,記孔子在朝廷事上接下之不同也。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
擯,必刃反。
躩,驅若反。
擯,主國之君所使出接賓者。
勃,變色貌。
躩,盤辟貌。
皆敬君命故也。
揖所與立,左右手。
衣前後,襜如也。
襜,亦占反。
所與立,謂同為擯者也。
擯用命數之半,如上公九命,則用五人,以次傳命。
揖左人,則左其手;揖右人,則右其手。
襜,整貌。
趨進,翼如也。
疾趨而進,張拱端好,如鳥舒翼。
賓退,必複命曰:“賓不顧矣。
”纾君敬也。
此一節,記孔子為君擯相之容。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
鞠躬,曲身也。
公門高大而若不容,敬之至也。
立不中門,行不履阈。
阈,于逼反。
中門,中于門也。
謂當枨闑之間,君出入處也。
阈,門限也。
禮:士大夫出入君門,由闑右,不踐阈。
謝氏曰:“立中門則當尊,行履阈則不恪。
”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位,君之虛位。
謂門屏之間,人君甯立之處,所謂甯也。
君雖不在,過之必敬,不敢以虛位而慢之也。
言似不足,不敢肆也。
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齊,音咨。
攝,摳也。
齊,衣下縫也。
禮:将升堂,兩手摳衣,使去地尺,恐蹑之而傾跌失容也。
屏,藏也。
息,鼻息出入者也。
近至尊,氣容肅也。
出,降一等,逞顔色,怡怡如也。
沒階趨,翼如也。
複其位,踧踖如也。
陸氏曰:“趨下本無進字,俗本有之,誤也。
”等,階之級也。
逞,放也。
漸遠所尊,舒氣解顔。
怡怡,和悅也。
沒階,下盡階也。
趨,走就位也。
複位踧踖,敬之餘也。
此一節,記孔子在朝之容。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
上如揖,下如授。
勃如戰色,足縮縮,如有循。
勝,平聲。
縮,色六反。
圭,諸侯命圭。
聘問鄰國,則使大夫執以通信。
如不勝,執主器,執輕如不克,敬謹之至也。
上如揖,下如授,謂執圭平衡,手與心齊,高不過揖,卑不過授也。
戰色,戰而色懼也。
蹜蹜,舉足促狹也。
如有循,記所謂舉前曳踵。
言行不離地,如緣物也。
享禮,有容色。
享,獻也。
既聘而享,用圭璧,有庭實。
有容色,和也。
儀禮曰:“發氣滿容。
”私觌,愉愉如也。
私觌,以私禮見也。
愉愉,則又和矣。
此一節,記孔子為君聘于鄰國之禮也。
晁氏曰:“孔子,定公九年仕魯,至十三年适齊,其間絕無朝聘往來之事。
疑使擯執圭兩條,但孔子嘗言其禮當如此爾。
” 君子不以绀緅飾。
绀,古暗反。
緅,側由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