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而武子周旋其閑,盡心竭力,不避艱險。
凡其所處,皆智巧之士所深避而不肯為者,而能卒保其身以濟其君,此其愚之不可及也。
程子曰:“邦無道能沈晦以免患,故曰不可及也。
亦有不當愚者,比幹是也。
”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與,平聲。
斐,音匪。
此孔子周流四方,道不行而思歸之歎也。
吾黨小子,指門人之在魯者。
狂簡,志大而略于事也。
斐,文貌。
成章,言其文理成就,有可觀者。
裁,割正也。
夫子初心,欲行其道于天下,至是而知其終不用也。
于是始欲成就後學,以傳道于來世。
又不得中行之士而思其次,以為狂士志意高遠,猶或可與進于道也。
但恐其過中失正,而或陷于異端耳,故欲歸而裁之也。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
孟子稱其“不立于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
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
”其介如此,宜若無所容矣,然其所惡之人,能改即止,故人亦不甚怨之也。
○程子曰:“不念舊惡,此清者之量。
”又曰:“二子之心,非夫子孰能知之?”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醯,呼西反。
微生姓,高名,魯人,素有直名者。
醯,醋也。
人來乞時,其家無有,故乞諸鄰家以與之。
夫子言此,譏其曲意殉物,掠美市恩,不得為直也。
程子曰:“微生高所枉雖小,害直為大。
”範氏曰“是曰是、非曰非、有謂有、無謂無,曰直。
聖人觀人于其一介之取予,而千驷萬鐘從可知焉。
故以微事斷之,所以教人不可不謹也。
”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足,将樹反。
足,過也。
程子曰:“左丘明,古之聞人也。
”謝氏曰:“二者之可恥,有甚于穿窬也。
左丘明恥之,其所養可知矣。
夫子自言‘丘亦恥之’,蓋竊比老、彭之意。
又以深戒學者,使察乎此而立心以直也。
” 顔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盍,音合。
盍,何不也。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
敝之而無憾。
”衣,去聲。
衣,服之也。
裘,皮服。
敝,壞也。
憾,恨也。
顔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伐,誇也。
善,謂有能。
施,亦張大之意。
勞,謂有功,易曰“勞而不伐”是也。
或曰:“勞,勞事也。
勞事非己所欲,故亦不欲施之于人。
”亦通。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老者養之以安,朋友與之以信,少者懷之以恩。
一說:安之,安我也;信之,信我也;懷之,懷我也。
亦通。
程子曰:“夫子安仁,顔淵不違仁,子路求仁。
”又曰:“子路、顔淵、孔子之志,皆與物共者也,但有小大之差爾。
”又曰“子路勇于義者,觀其志,豈可以勢利拘之哉?亞于浴沂者也。
顔子不自私己,故無伐善;知同于人,故無施勞。
其志可謂大矣,然未免出于有意也。
至于夫子,則如天地之化工,付與萬物而己不勞焉,此聖人之所為也。
今夫羁靮以禦馬而不以制牛,人皆知羁靮之作在乎人,而不知羁靮之生由于馬,聖人之化,亦猶是也。
先觀二子之言,後觀聖人之言,分明天地氣象。
凡看論語,非但欲理會文字,須要識得聖賢氣象。
”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
”已矣乎者,恐其終不得見而歎之也。
内自訟者。
口不言而心自咎也。
人有過而能自知者鮮矣,知過而能内自訟者為尤鮮。
能内自訟,則其悔悟深切而能改必矣。
夫子自恐終不得見而歎之,其警學者深矣。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焉,如字,屬上句。
好,去聲。
十室,小邑也。
忠信如聖人,生質之美者也。
夫子生知而未嘗不好學,故言此以勉人。
言美質易得,至道難聞,學之至則可以為聖人,不學則不免為鄉人而已。
可不勉哉?
凡其所處,皆智巧之士所深避而不肯為者,而能卒保其身以濟其君,此其愚之不可及也。
程子曰:“邦無道能沈晦以免患,故曰不可及也。
亦有不當愚者,比幹是也。
”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與,平聲。
斐,音匪。
此孔子周流四方,道不行而思歸之歎也。
吾黨小子,指門人之在魯者。
狂簡,志大而略于事也。
斐,文貌。
成章,言其文理成就,有可觀者。
裁,割正也。
夫子初心,欲行其道于天下,至是而知其終不用也。
于是始欲成就後學,以傳道于來世。
又不得中行之士而思其次,以為狂士志意高遠,猶或可與進于道也。
但恐其過中失正,而或陷于異端耳,故欲歸而裁之也。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
孟子稱其“不立于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
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
”其介如此,宜若無所容矣,然其所惡之人,能改即止,故人亦不甚怨之也。
○程子曰:“不念舊惡,此清者之量。
”又曰:“二子之心,非夫子孰能知之?”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醯,呼西反。
微生姓,高名,魯人,素有直名者。
醯,醋也。
人來乞時,其家無有,故乞諸鄰家以與之。
夫子言此,譏其曲意殉物,掠美市恩,不得為直也。
程子曰:“微生高所枉雖小,害直為大。
”範氏曰“是曰是、非曰非、有謂有、無謂無,曰直。
聖人觀人于其一介之取予,而千驷萬鐘從可知焉。
故以微事斷之,所以教人不可不謹也。
”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足,将樹反。
足,過也。
程子曰:“左丘明,古之聞人也。
”謝氏曰:“二者之可恥,有甚于穿窬也。
左丘明恥之,其所養可知矣。
夫子自言‘丘亦恥之’,蓋竊比老、彭之意。
又以深戒學者,使察乎此而立心以直也。
” 顔淵、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爾志?”盍,音合。
盍,何不也。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
敝之而無憾。
”衣,去聲。
衣,服之也。
裘,皮服。
敝,壞也。
憾,恨也。
顔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伐,誇也。
善,謂有能。
施,亦張大之意。
勞,謂有功,易曰“勞而不伐”是也。
或曰:“勞,勞事也。
勞事非己所欲,故亦不欲施之于人。
”亦通。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老者養之以安,朋友與之以信,少者懷之以恩。
一說:安之,安我也;信之,信我也;懷之,懷我也。
亦通。
程子曰:“夫子安仁,顔淵不違仁,子路求仁。
”又曰:“子路、顔淵、孔子之志,皆與物共者也,但有小大之差爾。
”又曰“子路勇于義者,觀其志,豈可以勢利拘之哉?亞于浴沂者也。
顔子不自私己,故無伐善;知同于人,故無施勞。
其志可謂大矣,然未免出于有意也。
至于夫子,則如天地之化工,付與萬物而己不勞焉,此聖人之所為也。
今夫羁靮以禦馬而不以制牛,人皆知羁靮之作在乎人,而不知羁靮之生由于馬,聖人之化,亦猶是也。
先觀二子之言,後觀聖人之言,分明天地氣象。
凡看論語,非但欲理會文字,須要識得聖賢氣象。
”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
”已矣乎者,恐其終不得見而歎之也。
内自訟者。
口不言而心自咎也。
人有過而能自知者鮮矣,知過而能内自訟者為尤鮮。
能内自訟,則其悔悟深切而能改必矣。
夫子自恐終不得見而歎之,其警學者深矣。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焉,如字,屬上句。
好,去聲。
十室,小邑也。
忠信如聖人,生質之美者也。
夫子生知而未嘗不好學,故言此以勉人。
言美質易得,至道難聞,學之至則可以為聖人,不學則不免為鄉人而已。
可不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