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第五

關燈
,故謂兵為賦,春秋傳所謂“悉索敝賦”是也。

    言子路之才,可見者如此,仁則不能知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千室,大邑。

    百乘,卿大夫之家。

    宰,邑長家臣之通号。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朝,音潮。

    赤,孔子弟子,姓公西,字子華。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女,音汝,下同。

    愈,勝也。

    對曰:“賜也何敢望回。

    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一,數之始。

    十,數之終。

    二者,一之對也。

    顔子明睿所照,即始而見終;子貢推測而知,因此而識彼。

    “無所不悅,告往知來”,是其驗矣。

    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與,許也。

    胡氏曰:“子貢方人,夫子既語以不暇,又問其與回孰愈,以觀其自知之如何。

    聞一知十,上知之資,生知之亞也。

    聞一知二,中人以上之資,學而知之之才也。

    子貢平日以己方回,見其不可企及,故喻之如此。

    夫子以其自知之明,而又不難于自屈,故既然之,又重許之。

    此其所以終聞性與天道,不特聞一知二而已也。

    ” 宰予晝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

    ”朽,許久反。

    杇,音污。

    與,平聲,下同。

    晝寝,謂當晝而寐。

    朽,腐也。

    雕,刻畫也。

    杇,镘也。

    言其志氣昏惰,教無所施也。

    與,語辭。

    誅,責也。

    言不足責,乃所以深責之。

    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于予與改是。

    ”行,去聲。

    宰予能言而行不逮,故孔子自言于予之事而改此失,亦以重警之也。

    胡氏曰:“‘子曰’疑衍文,不然,則非一日之言也。

    ”範氏曰:“君子之于學,惟日孜孜,斃而後已,惟恐其不及也。

    宰予晝寝,自棄孰甚焉,故夫子責之。

    ”胡氏曰:“宰予不能以志帥氣,居然而倦。

    是宴安之氣勝,儆戒之志惰也。

    古之聖賢未嘗不以懈惰荒甯為懼,勤勵不息自強,此孔子所以深責宰予也。

    聽言觀行,聖人不待是而後能,亦非緣此而盡疑學者。

    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謹于言而敏于行耳。

    ” 子曰:“吾未見剛者。

    ”或對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剛?”焉,于虔反。

    剛,堅強不屈之意,最人所難能者,故夫子歎其未見。

    申枨,弟子姓名。

    欲,多嗜欲也。

    多嗜欲,則不得為剛矣。

    程子曰:“人有欲則無剛,剛則不屈于欲。

    ”謝氏曰:“剛與欲正相反。

    能勝物之謂剛,故常伸于萬物之上;為物揜之謂欲,故常屈于萬物之下。

    自古有志者少,無志者多,宜夫子之未見也。

    枨之欲不可知,其為人得非悻悻自好者乎?故或者疑以為剛,然不知此其所以為欲爾。

    ”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子貢言我所不欲人加于我之事,我亦不欲以此加之于人。

    此仁者之事,不待勉強,故夫子以為非子貢所及。

    程子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吾亦欲無加諸人,仁也;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于人,恕也。

    恕則子貢或能勉之,仁則非所及矣。

    ”愚謂無者自然而然,勿者禁止之謂,此所以為仁恕之别。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文章,德之見乎外者,威儀文辭皆是也。

    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體,其實一理也。

    言夫子之文章,日見乎外,固學者所共聞;至于性與天道,則夫子罕言之,而學者有不得聞者。

    蓋聖門教不躐等,子貢至是始得聞之,而歎其美也。

    程子曰:“此子貢聞夫子之至論而歎美之言也。

    ”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前所聞者既未及行,故恐複有所聞而行之不給也。

    範氏曰:“子路聞善,勇于必行,門人自以為弗及也,故着之。

    若子路,可謂能用其勇矣。

    ”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好,去聲。

    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