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

關燈
凡十六章。

     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

    ”任,平聲。

    任,國名。

    屋廬子,名連,孟子弟子也。

    “色與禮孰重?”任人複問也。

    曰:“禮重。

    ”曰:“以禮食,則饑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親迎乎!”迎,去聲。

    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于,如字。

    何有,不難也。

    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

    揣,初委反。

    本,謂下。

    末,謂上。

    方寸之木至卑,喻食色。

    岑樓,樓之高銳似山者,至高,喻禮。

    若不取其下之平,而升寸木于岑樓之上,則寸木反高,岑樓反卑矣。

    金重于羽者,豈謂一鈎金與一輿羽之謂哉?鈎,帶鈎也。

    金木重而帶鈎小,故輕,喻禮有輕于食色者;羽本輕而一輿多,故重,喻食色有重于禮者。

    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色重?翅,與啻同,古字通用,施智反。

    禮食親迎,禮之輕者也。

    饑而死以滅其性,不得妻而廢人倫,食色之重者也。

    奚翅,猶言何但。

    言其相去懸絕,不但有輕重之差而已。

    往應之曰:‘紾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不紾,則不得食,則将紾之乎?踰東家牆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将摟之乎?’”紾,音轸。

    摟,音婁。

    紾,戾也。

    摟,牽也。

    處子,處女也。

    此二者,禮與食色皆其重者,而以之相較,則禮為尤重也。

    此章言義理事物,其輕重固有大分,然于其中,又各自有輕重之别。

    聖賢于此,錯綜斟酌,毫發不差,固不肯枉尺而直尋,亦未嘗膠柱而調瑟,所以斷之,一視于理之當然而已矣。

     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孟子曰:“然。

    ”趙氏曰:“曹交,曹君之弟也。

    ”人皆可以為堯舜,疑古語,或孟子所嘗言也。

    交聞文王十尺,湯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長,食粟而已,如何則可?”曹交問也。

    食粟而已,言無他材能也。

    曰:“奚有于是?亦為之而已矣。

    有人于此,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為無力人矣;今曰舉百鈞,則為有力人矣。

    然則舉烏獲之任,是亦為烏獲而已矣。

    夫人豈以不勝為患哉?弗為耳。

    勝,平聲。

    匹,字本作鴄,鴨也,從省作匹。

    禮記說“匹為鹜”是也。

    烏獲,古之有力人也,能舉移千鈞。

    徐行後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

    夫徐行者,豈人所不能哉?所不為也。

    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後,去聲。

    長,上聲。

    先,去聲。

    夫,音扶。

    陳氏曰:“孝弟者,人之良知良能,自然之性也。

    堯舜人倫之至,亦率是性而已。

    豈能加毫末于是哉?”楊氏曰:“堯舜之道大矣,而所以為之,乃在夫行止疾徐之閑,非有甚高難行之事也,百姓蓋日用而不知耳。

    ”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誦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之、行,并去聲。

    言為善為惡,皆在我而已。

    詳曹交之問。

    淺陋麤率,必其進見之時,禮貌衣冠言動之閑,多不循理,故孟子告之如此兩節雲曰:“交得見于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于門。

    ”見,音現。

    假館而後受業,又可見其求道之不笃。

    曰:“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

    子歸而求之,有餘師。

    ”夫,音扶。

    言道不難知,若歸而求之事親敬長之閑,則性分之内,萬理皆備,随處發見,無不可師,不必留此而受業也。

    曹交事長之禮既不至,求道之心又不笃,故孟子教之以孝弟,而不容其受業。

    蓋孔子餘力學文之意,亦不屑之教誨也。

     公孫醜問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詩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

    ”弁,音盤。

    高子,齊人也。

    小弁,小雅篇名。

    周幽王娶申後,生太子宜臼;又得褒姒,生伯服,而黜申後、廢宜臼。

    于是宜臼之傅為作此詩,以叙其哀痛迫切之情也。

    曰:“固哉,高叟之為詩也!有人于此,越人關弓而射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

    其兄關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

    小弁之怨,親親也。

    親親,仁也。

    固矣夫,高叟之為詩也!”關,與彎同。

    射,食亦反。

    夫,音扶。

    固,謂執滞不通也。

    為,猶治也。

    越,蠻夷國名。

    道,語也。

    親親之心,仁之發也。

    曰:“凱風何以不怨?”凱風,邶風篇名。

    衛有七子之母,不能安其室,七子作此以自責也。

    曰:“凱風,親之過小者也;小弁,親之過大者也。

    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矶也。

    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

    矶,音機。

    矶,水激石也。

    不可矶,言微激之而遽怒也。

    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言舜猶怨慕,小弁之怨,不為不孝也。

    趙氏曰:“生之膝下,一體而分。

    喘息呼吸,氣通于親。

    當親而疏,怨慕号天。

    是以小弁之怨,未足為愆也。

    ”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

    牼,口莖反。

    宋,姓;牼,名。

    石丘,地名。

    曰:“先生将何之?”趙氏曰:“學士年長者,故謂之先生。

    ”曰:“吾聞秦楚構兵,我将見楚王說而罷之。

    楚王不悅,我将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說,音稅。

    時宋牼方欲見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