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萬章章句上

關燈
宮,故舜見其來而喜,使之治其臣庶也。

    孟子言舜非不知其将殺己,但見其憂則憂,見其喜則喜,兄弟之情,自有所不能已耳。

    萬章所言,其有無不可知,然舜之心,則孟子有以知之矣,他亦不足辨也。

    程子曰:“象憂亦憂,象喜亦喜,人情天理,于是為至。

    ”曰:“然則舜僞喜者與?”曰:“否。

    昔者有饋生魚于鄭子産,子産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産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産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彼以愛兄之道來,故誠信而喜之,奚僞焉?”與,平聲。

    校,音效,又音教。

    畜,許六反。

    校人,主池沼小吏也。

    圉圉,困而未纾之貌。

    洋洋,則稍縱矣。

    攸然而逝者,自得而遠去也。

    方,亦道也。

    罔,蒙蔽也。

    欺以其方,謂诳之以理之所有;罔以非其道,謂昧之以理之所無。

    象以愛兄之道來,所謂欺之以其方也。

    舜本不知其僞,故實喜之,何僞之有?此章又言舜遭人倫之變,而不失天理之常也。

     萬章問曰:“象日以殺舜為事,立為天子,則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放,猶置也;置之于此,使不得去也。

    萬章疑舜何不誅之,孟子言舜實封之,而或者誤以為放也。

    萬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殺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誅不仁也。

    象至不仁,封之有庳。

    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則誅之,在弟則封之。

    ”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

    親之欲其貴也,愛之欲其富也。

    封之有庳,富貴之也。

    身為天子,弟為匹夫,可謂親愛之乎?”庳,音鼻。

    流,徙也。

    共工,官名。

    驩兜,人名。

    二人比周,相與為黨。

    三苗,國名,負固不服。

    殺,殺其君也。

    殛,誅也。

    鲧,禹父名,方命圮族,治水無功,皆不仁之人也。

    幽州、崇山、三危、羽山、有庳,皆地名也。

    或曰:“今道州鼻亭,即有庳之地也。

    ”未知是否?萬章疑舜不當封象,使彼有庳之民無罪而遭象之虐,非仁人之心也。

    藏怒,謂藏匿其怒。

    宿怨,謂留蓄其怨。

    “敢問或曰放者,何謂也?”曰:“象不得有為于其國,天子使吏治其國,而納其貢稅焉,故謂之放,豈得暴彼民哉?雖然,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不及貢,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謂也。

    ”孟子言象雖封為有庳之君,然不得治其國,天子使吏代之治,而納其所收之貢稅于象。

    有似于放,故或者以為放也。

    蓋象至不仁,處之如此,則既不失吾親愛之心,而彼亦不得虐有庳之民也。

    源源,若水之相繼也。

    來,謂來朝觐也。

    不及貢以政接于有庳,謂不待及諸侯朝貢之期,而以政事接見有庳之君。

    蓋古書之辭,而孟子引以證源源而來之意,見其親愛之無已如此也。

    吳氏曰:“言聖人不以公義廢私恩,亦不以私恩害公義。

    舜之于象,仁之至,義之盡也。

    ” 鹹丘蒙問曰:“語雲:‘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舜南面而立,堯帥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

    舜見瞽瞍,其容有蹙。

    孔子曰:‘于斯時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識此語誠然乎哉?”孟子曰:“否。

    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

    堯老而舜攝也。

    堯典曰:‘二十有八載,放勳乃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

    ’孔子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舜既為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是二天子矣。

    ”朝,音潮。

    岌,魚及反。

    鹹丘蒙,孟子弟子。

    語者,古語也。

    蹙,颦蹙不自安也。

    岌岌,不安貌也。

    言人倫乖亂,天下将危也。

    齊東,齊國之東鄙也。

    孟子言堯但老不治事,而舜攝天子之事耳。

    堯在時,舜未嘗即天子位,堯何由北面而朝乎?又引書及孔子之言以明之。

    堯典,虞書篇名。

    今此文乃見于舜典,蓋古書二篇,或合為一耳。

    言舜攝位二十八年而堯死也。

    徂,升也。

    落,降也。

    人死則魂升而魄降,故古者謂死為徂落。

    遏,止也。

    密,靜也。

    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樂器之音也鹹丘蒙曰:“舜之不臣堯,則吾既得聞命矣。

    詩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而舜既為天子矣,敢問瞽瞍之非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