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離婁章句下
關燈
小
中
大
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由,與猶同。
禹稷身任其職,故以為己責而救之急也。
禹、稷、顔子易地則皆然。
聖賢之心無所偏倚,随感而應,各盡其道。
故使禹稷居顔子之地,則亦能樂顔子之樂;使顔子居禹稷之任,亦能憂禹稷之憂也。
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
不暇束發,而結纓往救,言急也。
以喻禹稷。
鄉鄰有鬥者,被發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雖閉戶可也。
”喻顔子也。
此章言聖賢心無不同,事則所遭或異;然處之各當其理,是乃所以為同也。
尹氏曰:“當其可之謂時,前聖後聖,其心一也,故所遇皆盡善。
” 公都子曰:“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
夫子與之遊,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匡章,齊人。
通國,盡一國之人也。
禮貌,敬之也。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财,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章子有一于是乎?好、養、從皆去聲。
很,胡懇反。
戮,羞辱也。
很,忿戾也。
夫章子,子父責善而不相遇也。
夫,音扶。
遇,合也。
相責以善而不相合,故為父所逐也。
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
賊,害也。
朋友當相責以善。
父子行之,則害天性之恩也。
夫章子,●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為得罪于父,不得近。
出妻屏子,終身不養焉。
其設心以為不若是,是則罪之大者,是則章子已矣。
夫章之夫,音扶。
為,去聲。
屏,必井反。
養,去聲。
言章子非不欲身有夫妻之配、子有子母之屬,但為身不得近于父,故不敢受妻子之養,以自責罰。
其心以為不如此,則其罪益大也。
此章之旨,于衆所惡而必察焉,可以見聖賢至公至仁之心矣。
楊氏曰:“章子之行,孟子非取之也,特哀其志而不與之絕耳。
”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
或曰:“寇至,盍去諸?”曰:“無寓人于我室,毀傷其薪木。
”寇退,則曰:“修我牆屋,我将反。
”寇退,曾子反。
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
寇至則先去以為民望,寇退則反,殆于不可。
”沈猶行曰:“是非汝所知也。
昔沈猶有負刍之禍,從先生者七十人,未有與焉。
”與,去聲。
武城,魯邑名。
盍,何不也。
左右,曾子之門人也。
忠敬,言武城之大夫事曾子,忠誠恭敬也。
為民望,言使民望而效之。
沈猶行,弟子姓名也。
言曾子嘗舍于沈猶氏,時有負刍者作亂,來攻沈猶氏,曾子率其弟子去之,不與其難。
言師賓不與臣同。
子思居于衛,有齊寇。
或曰:“寇至,盍去諸?”子思曰:“如急去,君誰與守?”言所以不去之意如此。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
曾子,師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
曾子、子思易地則皆然。
”微,猶賤也。
尹氏曰:“或遠害,或死難,其事不同者,所處之地不同也。
君子之心,不系于利害,惟其是而已,故易地則皆能為之。
”孔氏曰:“古之聖賢,言行不同,事業亦異,而其道未始不同也。
學者知此,則因所遇而應之;若權衡之稱物,低昂屢變,而不害其為同也。
” 儲子曰:“王使人?夫子,果有以異于人乎?”孟子曰:“何以異于人哉?堯舜與人同耳。
”?,古苋反。
儲子,齊人也。
?,竊視也。
聖人亦人耳,豈有異于人哉?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餍酒肉而後反。
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餍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
卒之東郭墦閑,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餍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今若此。
”與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
施,音迤,又音易。
墦,音燔。
施施,如字。
章首當有“孟子曰”字,阙文也。
良人,夫也。
餍,飽也。
顯者,富貴人也。
施,邪施而行,不使良人知也。
墦,冢也。
顧,望也。
讪,怨詈也。
施施,喜悅自得之貌。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孟子言自君子而觀,今之求富貴者,皆若此人耳。
使其妻妾見之,不羞而泣者少矣,言可羞之甚也。
趙氏曰:“言今之求富貴者,皆以枉曲之道,昏夜乞哀以求之,而以驕人于白日,與斯人何以異哉?”
由,與猶同。
禹稷身任其職,故以為己責而救之急也。
禹、稷、顔子易地則皆然。
聖賢之心無所偏倚,随感而應,各盡其道。
故使禹稷居顔子之地,則亦能樂顔子之樂;使顔子居禹稷之任,亦能憂禹稷之憂也。
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
不暇束發,而結纓往救,言急也。
以喻禹稷。
鄉鄰有鬥者,被發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雖閉戶可也。
”喻顔子也。
此章言聖賢心無不同,事則所遭或異;然處之各當其理,是乃所以為同也。
尹氏曰:“當其可之謂時,前聖後聖,其心一也,故所遇皆盡善。
” 公都子曰:“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
夫子與之遊,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匡章,齊人。
通國,盡一國之人也。
禮貌,敬之也。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财,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章子有一于是乎?好、養、從皆去聲。
很,胡懇反。
戮,羞辱也。
很,忿戾也。
夫章子,子父責善而不相遇也。
夫,音扶。
遇,合也。
相責以善而不相合,故為父所逐也。
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
賊,害也。
朋友當相責以善。
父子行之,則害天性之恩也。
夫章子,●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為得罪于父,不得近。
出妻屏子,終身不養焉。
其設心以為不若是,是則罪之大者,是則章子已矣。
夫章之夫,音扶。
為,去聲。
屏,必井反。
養,去聲。
言章子非不欲身有夫妻之配、子有子母之屬,但為身不得近于父,故不敢受妻子之養,以自責罰。
其心以為不如此,則其罪益大也。
此章之旨,于衆所惡而必察焉,可以見聖賢至公至仁之心矣。
楊氏曰:“章子之行,孟子非取之也,特哀其志而不與之絕耳。
”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
或曰:“寇至,盍去諸?”曰:“無寓人于我室,毀傷其薪木。
”寇退,則曰:“修我牆屋,我将反。
”寇退,曾子反。
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
寇至則先去以為民望,寇退則反,殆于不可。
”沈猶行曰:“是非汝所知也。
昔沈猶有負刍之禍,從先生者七十人,未有與焉。
”與,去聲。
武城,魯邑名。
盍,何不也。
左右,曾子之門人也。
忠敬,言武城之大夫事曾子,忠誠恭敬也。
為民望,言使民望而效之。
沈猶行,弟子姓名也。
言曾子嘗舍于沈猶氏,時有負刍者作亂,來攻沈猶氏,曾子率其弟子去之,不與其難。
言師賓不與臣同。
子思居于衛,有齊寇。
或曰:“寇至,盍去諸?”子思曰:“如急去,君誰與守?”言所以不去之意如此。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
曾子,師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
曾子、子思易地則皆然。
”微,猶賤也。
尹氏曰:“或遠害,或死難,其事不同者,所處之地不同也。
君子之心,不系于利害,惟其是而已,故易地則皆能為之。
”孔氏曰:“古之聖賢,言行不同,事業亦異,而其道未始不同也。
學者知此,則因所遇而應之;若權衡之稱物,低昂屢變,而不害其為同也。
” 儲子曰:“王使人?夫子,果有以異于人乎?”孟子曰:“何以異于人哉?堯舜與人同耳。
”?,古苋反。
儲子,齊人也。
?,竊視也。
聖人亦人耳,豈有異于人哉?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餍酒肉而後反。
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餍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
卒之東郭墦閑,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餍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今若此。
”與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
施,音迤,又音易。
墦,音燔。
施施,如字。
章首當有“孟子曰”字,阙文也。
良人,夫也。
餍,飽也。
顯者,富貴人也。
施,邪施而行,不使良人知也。
墦,冢也。
顧,望也。
讪,怨詈也。
施施,喜悅自得之貌。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孟子言自君子而觀,今之求富貴者,皆若此人耳。
使其妻妾見之,不羞而泣者少矣,言可羞之甚也。
趙氏曰:“言今之求富貴者,皆以枉曲之道,昏夜乞哀以求之,而以驕人于白日,與斯人何以異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