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公孫醜章句下

關燈
凡十四章。

    自第二章以下,記孟子出處行實為詳。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時,謂時日支幹、孤虛、王相之屬也。

    地利,險阻、城池之固也。

    人和,得民心之和也。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夫,音扶。

    三裡七裡,城郭之小者。

    郭,外城。

    環,圍也。

    言四面攻圍,曠日持久,必有值天時之善者。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革,甲也。

    粟,谷也。

    委,棄也。

    言不得民心,民不為守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域,界限也。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言不戰則已,戰則必勝。

    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

    ”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來曰:“寡人如就見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風。

    朝将視朝,不識可使寡人得見乎?”對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章内朝,并音潮,惟朝将之朝,如字。

    造,七到反,下同。

    王,齊王也。

    孟子本将朝王,王不知而托疾以召孟子,故孟子亦以疾辭也。

    明“昔者辭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東郭氏,齊大夫家也。

    昔者,昨日也。

    或者,疑辭。

    辭疾而出吊,與孔子不見孺悲取瑟而歌同意。

    王使人問疾,醫來。

    孟仲子對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

    今病小愈,趨造于朝,我不識能至否乎?”使數人要于路,曰:“請必無歸,而造于朝!”要,平聲。

    孟仲子,趙氏以為孟子之從昆弟,學于孟子者也。

    采薪之憂,言病不能采薪,謙辭也。

    仲子權辭以對,又使人要孟子令勿歸而造朝,以實己言。

    不得已而之景醜氏宿焉。

    景子曰:“内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

    父子主恩,君臣主敬。

    醜見王之敬子也,未見所以敬王也。

    ”曰:“惡!是何言也!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豈以仁義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與言仁義也’雲爾,則不敬莫大乎是。

    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于王前,故齊人莫如我敬王也。

    ”惡,平聲,下同。

    景醜氏,齊大夫家也。

    景子,景醜也。

    惡,歎辭也。

    景醜所言,敬之小者也;孟子所言,敬之大者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謂也。

    禮曰:‘父召,無諾;君命召,不俟駕。

    ’固将朝也,聞王命而遂不果,宜與夫禮若不相似然。

    ”夫,音扶,下同。

    禮曰:“父命呼,唯而不諾。

    ”又曰:“君命召,在官不俟屦,在外不俟車。

    ”言孟子本欲朝王,而聞命中止,似與此禮之意不同也。

    曰:“豈謂是與?曾子曰:‘晉楚之富,不可及也。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夫豈不義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

    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

    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

    惡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與,平聲。

    慊,口簟反。

    長,上聲。

    慊,恨也,少也。

    或作嗛,字書以為口銜物也。

    然則慊亦但為心有所銜之義,其為快、為足、為恨、為少,則因其事而所銜有不同耳。

    孟子言我之意,非如景子之所言者。

    因引曾子之言,而雲夫此豈是不義,而曾子肯以為言,是或别有一種道理也。

    達,通也。

    蓋通天下之所尊,有此三者。

    曾子之說,蓋以德言之也。

    今齊王但有爵耳,安得以此慢于齒德乎?故将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

    欲有謀焉,則就之。

    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

    樂,音洛。

    大有為之君,大有作為,非常之君也。

    程子曰:“古之人所以必待人君緻敬盡禮而後往者,非欲自為尊大也,為是故耳。

    ”故湯之于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霸。

    先從受學,師之也。

    後以為臣,任之也。

    今天下地醜德齊,莫能相尚。

    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好,去聲。

    醜,類也。

    尚,過也。

    所教,謂聽從于己,可役使者也。

    所受教,謂己之所從學者也。

    湯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則不敢召。

    管仲且猶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者乎?”不為管仲,孟子自謂也。

    範氏曰“孟子之于齊,處賓師之位,非當仕有官職者,故其言如此。

    ”此章見賓師不以趨走承順為恭,而以責難陳善為敬;人君不以崇高富貴為重,而以貴德尊士為賢,則上下交而德業成矣。

     陳臻問曰:“前日于齊,王饋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饋七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