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公孫醜章句上
關燈
小
中
大
凡九章。
公孫醜問曰:“夫子當路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複許乎?”複,扶又反。
公孫醜,孟子弟子,齊人也。
當路,居要地也。
管仲,齊大夫,名夷吾,相桓公,霸諸侯。
許,猶期也。
孟子未嘗得政,醜蓋設辭以問也。
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齊人但知其國有二子而已,不複知有聖賢之事。
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爾何曾比予于是?’”,子六反。
艴,音拂。
又音勃。
曾,并音增。
孟子引曾西與或人問答如此。
曾西,曾子之孫。
,不安貌。
先子,曾子也。
艴,怒色也。
曾之言則也。
烈,猶光也。
桓公獨任管仲四十餘年,是專且久也。
管仲不知王道而行霸術,故言功烈之卑也。
楊氏曰“孔子言子路之才,曰:‘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
’使其見于施為,如是而已。
其于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固有所不逮也。
然則曾西推尊子路如此,而羞比管仲者何哉?譬之禦者,子路則範我馳驅而不獲者也;管仲之功,詭遇而獲禽耳。
曾西,仲尼之徒也,故不道管仲之事。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願之乎?”子為之為,去聲。
曰,孟子言也。
願,望也。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
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與,平聲。
顯,顯名也。
曰:“以齊王,由反手也。
”王,去聲。
由猶通。
反手,言易也。
曰:“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
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猶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繼之,然後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則文王不足法與?”易,去聲,下同。
與,平聲。
滋,益也。
文王九十七而崩,言百年,舉成數也。
文王三分天下,纔有其二;武王克商,乃有天下。
周公相成王,制禮作樂,然後教化大行。
曰:“文王何可當也?由湯至于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
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
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幹、箕子、膠鬲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後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裡起,是以難也。
朝,音潮。
鬲,音隔,又音曆。
輔相之相,去聲。
猶方之猶與由通。
當,猶敵也。
商自成湯至于武丁,中間大甲、大戊、祖乙、盤庚皆賢聖之君。
作,起也。
自武丁至纣凡九世。
故家,舊臣之家也。
齊人有言曰:‘雖有智能,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今時則易然也。
镃音茲。
镃基,田器也。
時,謂耕種之時。
夏後、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裡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
辟,與辟同。
此言其勢之易也。
三代盛時,王畿不過千裡。
今齊已有之,異于文王之百裡。
又雞犬之聲相聞,自國都以至于四境,言民居稠密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時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時者也。
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此言其時之易也。
自文武至此七百餘年,異于商之賢聖繼作;民苦虐政之甚,異于纣之猶有善政。
易為飲食,言饑渴之甚,不待甘美也。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傳命。
’郵,音尤。
置,驿也。
郵,驲也。
所以傳命也。
孟子引孔子之言如此。
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乘,去聲。
倒懸,喻困苦也。
所施之事,半于古人,而功倍于古人,由時勢易而德行速也。
公孫醜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
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動心。
”相,去聲。
此承上章,又設問孟子,若得位而行道,則雖由此而成霸王之業,亦不足怪。
任大責重如此,亦有所恐懼疑惑而動其心乎?四十強仕,君子道明德立之時。
孔子四十而不惑,亦不動心之謂。
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贲遠矣。
”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心。
”贲,音奔。
孟贲,勇士。
告子,名不害。
孟贲血氣之勇,醜蓋借之以贊孟子不動心之難。
孟子言告子未為知道,乃能先我不動心,則此亦未足為難也。
曰:“不動心有道乎?”曰:“有。
程子曰:“心有主,則能不動矣。
”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撻之于市朝。
不受于褐寬博,亦不受于萬乘之君。
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
無嚴諸侯。
惡聲至,必反之。
黝,伊糾反。
撓,奴效反。
朝,音潮。
乘,去聲。
北宮姓,黝名。
膚撓,肌膚被刺而撓屈也。
目逃,目被刺而轉睛逃避也。
挫,猶辱也。
褐,毛布。
寬博,寬大之衣,賤者之服也。
不受者,不受其挫也。
刺,殺也。
嚴,畏憚也。
言無可畏憚之諸侯也。
黝蓋刺客之流,以必勝為主,而不動心者也。
孟施舍之所養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
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是畏三軍者也。
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
’舍,去聲,下同。
孟,姓。
施,發語聲。
舍,名也。
會,合戰也。
舍自言其戰雖不勝,亦無所懼。
若量敵慮勝而後進戰,則是無勇而畏三軍矣。
舍蓋力戰之士,以無懼為主,而不動心者也。
孟施舍似曾子
公孫醜問曰:“夫子當路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複許乎?”複,扶又反。
公孫醜,孟子弟子,齊人也。
當路,居要地也。
管仲,齊大夫,名夷吾,相桓公,霸諸侯。
許,猶期也。
孟子未嘗得政,醜蓋設辭以問也。
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齊人但知其國有二子而已,不複知有聖賢之事。
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爾何曾比予于是?’”,子六反。
艴,音拂。
又音勃。
曾,并音增。
孟子引曾西與或人問答如此。
曾西,曾子之孫。
,不安貌。
先子,曾子也。
艴,怒色也。
曾之言則也。
烈,猶光也。
桓公獨任管仲四十餘年,是專且久也。
管仲不知王道而行霸術,故言功烈之卑也。
楊氏曰“孔子言子路之才,曰:‘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
’使其見于施為,如是而已。
其于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固有所不逮也。
然則曾西推尊子路如此,而羞比管仲者何哉?譬之禦者,子路則範我馳驅而不獲者也;管仲之功,詭遇而獲禽耳。
曾西,仲尼之徒也,故不道管仲之事。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願之乎?”子為之為,去聲。
曰,孟子言也。
願,望也。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
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與,平聲。
顯,顯名也。
曰:“以齊王,由反手也。
”王,去聲。
由猶通。
反手,言易也。
曰:“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
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猶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繼之,然後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則文王不足法與?”易,去聲,下同。
與,平聲。
滋,益也。
文王九十七而崩,言百年,舉成數也。
文王三分天下,纔有其二;武王克商,乃有天下。
周公相成王,制禮作樂,然後教化大行。
曰:“文王何可當也?由湯至于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
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
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幹、箕子、膠鬲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後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裡起,是以難也。
朝,音潮。
鬲,音隔,又音曆。
輔相之相,去聲。
猶方之猶與由通。
當,猶敵也。
商自成湯至于武丁,中間大甲、大戊、祖乙、盤庚皆賢聖之君。
作,起也。
自武丁至纣凡九世。
故家,舊臣之家也。
齊人有言曰:‘雖有智能,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今時則易然也。
镃音茲。
镃基,田器也。
時,謂耕種之時。
夏後、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裡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
辟,與辟同。
此言其勢之易也。
三代盛時,王畿不過千裡。
今齊已有之,異于文王之百裡。
又雞犬之聲相聞,自國都以至于四境,言民居稠密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時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時者也。
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此言其時之易也。
自文武至此七百餘年,異于商之賢聖繼作;民苦虐政之甚,異于纣之猶有善政。
易為飲食,言饑渴之甚,不待甘美也。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傳命。
’郵,音尤。
置,驿也。
郵,驲也。
所以傳命也。
孟子引孔子之言如此。
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乘,去聲。
倒懸,喻困苦也。
所施之事,半于古人,而功倍于古人,由時勢易而德行速也。
公孫醜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
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動心。
”相,去聲。
此承上章,又設問孟子,若得位而行道,則雖由此而成霸王之業,亦不足怪。
任大責重如此,亦有所恐懼疑惑而動其心乎?四十強仕,君子道明德立之時。
孔子四十而不惑,亦不動心之謂。
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贲遠矣。
”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心。
”贲,音奔。
孟贲,勇士。
告子,名不害。
孟贲血氣之勇,醜蓋借之以贊孟子不動心之難。
孟子言告子未為知道,乃能先我不動心,則此亦未足為難也。
曰:“不動心有道乎?”曰:“有。
程子曰:“心有主,則能不動矣。
”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撻之于市朝。
不受于褐寬博,亦不受于萬乘之君。
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
無嚴諸侯。
惡聲至,必反之。
黝,伊糾反。
撓,奴效反。
朝,音潮。
乘,去聲。
北宮姓,黝名。
膚撓,肌膚被刺而撓屈也。
目逃,目被刺而轉睛逃避也。
挫,猶辱也。
褐,毛布。
寬博,寬大之衣,賤者之服也。
不受者,不受其挫也。
刺,殺也。
嚴,畏憚也。
言無可畏憚之諸侯也。
黝蓋刺客之流,以必勝為主,而不動心者也。
孟施舍之所養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
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是畏三軍者也。
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
’舍,去聲,下同。
孟,姓。
施,發語聲。
舍,名也。
會,合戰也。
舍自言其戰雖不勝,亦無所懼。
若量敵慮勝而後進戰,則是無勇而畏三軍矣。
舍蓋力戰之士,以無懼為主,而不動心者也。
孟施舍似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