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關燈
小
中
大
可盡誅也。
長上,謂有司也。
民怨其上,故疾視其死而不救也。
孟子對曰:“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廪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
君無尤焉。
幾,上聲。
夫,音扶。
轉,饑餓輾轉而死也。
充,滿也。
上,謂君及有司也。
尤,過也。
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君不仁而求富,是以有司知重斂而不知恤民。
故君行仁政,則有司皆愛其民,而民亦愛之矣。
範氏曰:“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甯。
’有倉廪府庫,所以為民也。
豐年則斂之,兇年則散之,恤其饑寒,救其疾苦。
是以民親愛其上,有危難則赴救之,如子弟之衛父兄,手足之捍頭目也。
穆公不能反己,猶欲歸罪于民,豈不誤哉?”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于齊楚。
事齊乎?事楚乎?”間,去聲。
滕,國名。
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
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無已見前篇。
一,謂一說也。
效,猶緻也。
國君死社稷,故緻死以守國。
至于民亦為之死守而不去,則非有以深得其心者不能也。
此章言有國者當守義而愛民,不可僥幸而苟免。
滕文公問曰:“齊人将築薛,吾甚恐。
如之何則可?”薛,國名,近滕。
齊取其地而城之,故文公以其偪己而恐也。
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
非擇而取之,不得已也。
邠,與豳同。
邠,地名。
言大王非以岐下為善,擇取而居之也。
詳見下章。
苟為善,後世子孫必有王者矣。
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
若夫成功,則天也。
君如彼何哉?強為善而已矣。
”夫,音扶。
強,上聲。
創,造。
統,緒也。
言能為善,則如大王雖失其地,而其後世遂有天下,乃天理也。
然君子造基業于前,而垂統緒于後,但能不失其正,令後世可繼續而行耳。
若夫成功,則豈可必乎?彼,齊也。
君之力既無如之何,則但強于為善,使其可繼而俟命于天耳。
此章言人君但當竭力于其所當為,不可徼幸于其所難必。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
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
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
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
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
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
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将去之。
’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
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
’從之者如歸市。
屬,音燭。
皮,謂虎、豹、麋、鹿之皮也。
币,帛也。
屬,會集也。
土地本生物以養人,今争地而殺人,是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也。
邑,作邑也。
歸市,人衆而争先也。
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
效死勿去。
’又言或謂土地乃先人所受而世守之者,非己所能專。
但當緻死守之,不可舍去。
此國君死社稷之常法。
傳所謂國滅君死之,正也,正謂此也。
君請擇于斯二者。
”能如大王則避之,不能則謹守常法。
蓋遷國以圖存者,權也;守正而俟死者,義也。
審己量力,擇而處之可也。
楊氏曰:“孟子之于文公,始告之以效死而已,禮之正也。
至其甚恐,則以大王之事告之,非得已也。
然無大王之德而去,則民或不從而遂至于亡,則又不若效死之為愈。
故又請擇于斯二者。
”又曰:“孟子所論,自世俗觀之,則可謂無謀矣。
然理之可為者,不過如此。
舍此則必為儀秦之為矣。
凡事求可,功求成。
取必于智謀之末而不循天理之正者,非聖賢之道也。
魯平公将出。
嬖人臧倉者請曰:“他日君出,則必命有司所之。
今乘輿已駕矣,有司未知所之。
敢請。
”公曰:“将見孟子。
”曰:“何哉?君所為輕身以先于匹夫者,以為賢乎?禮義由賢者出。
而孟子之後喪踰前喪。
君無見焉!”公曰:“諾。
”乘,去聲。
乘輿,君車也。
駕,駕馬也。
孟子前喪父,後喪母。
踰,過也,言其厚母薄父也。
諾,應辭也。
樂正子入見,曰:“君奚為不見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後喪踰前喪’,是以不往見也。
”曰:“何哉君所謂踰者?前以士,後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後以五鼎與?”曰:“否。
謂棺椁衣衾之美也。
”曰:“非所謂踰也,貧富不同也。
”入見之見,音現。
與,平聲。
樂正〔一〕子,孟子弟子也,仕于魯。
三鼎,士祭禮。
五鼎,大夫祭禮。
樂正子見孟子,曰:“克告于君,君為來見也。
嬖人有臧倉者沮君,君是以不果來也。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
行止,非人所能也。
吾之不遇魯侯,天也。
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為,去聲。
沮,慈呂反。
尼,女乙反。
焉,于虔反。
克,樂正子名。
沮尼,皆止之之意也。
言人之行,必有人使之者。
其止,必有人尼之者。
然其所以行所以止,則固有天命,而非此人所能使,亦非此人所能尼也。
然則我之不遇,豈臧倉之所能為哉?此章言聖賢之出處,關時運之盛衰。
乃天命之所為,非人力之可及。
”〔一〕“正”字,原誤作“王”。
長上,謂有司也。
民怨其上,故疾視其死而不救也。
孟子對曰:“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廪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
君無尤焉。
幾,上聲。
夫,音扶。
轉,饑餓輾轉而死也。
充,滿也。
上,謂君及有司也。
尤,過也。
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君不仁而求富,是以有司知重斂而不知恤民。
故君行仁政,則有司皆愛其民,而民亦愛之矣。
範氏曰:“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甯。
’有倉廪府庫,所以為民也。
豐年則斂之,兇年則散之,恤其饑寒,救其疾苦。
是以民親愛其上,有危難則赴救之,如子弟之衛父兄,手足之捍頭目也。
穆公不能反己,猶欲歸罪于民,豈不誤哉?”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于齊楚。
事齊乎?事楚乎?”間,去聲。
滕,國名。
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
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無已見前篇。
一,謂一說也。
效,猶緻也。
國君死社稷,故緻死以守國。
至于民亦為之死守而不去,則非有以深得其心者不能也。
此章言有國者當守義而愛民,不可僥幸而苟免。
滕文公問曰:“齊人将築薛,吾甚恐。
如之何則可?”薛,國名,近滕。
齊取其地而城之,故文公以其偪己而恐也。
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
非擇而取之,不得已也。
邠,與豳同。
邠,地名。
言大王非以岐下為善,擇取而居之也。
詳見下章。
苟為善,後世子孫必有王者矣。
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
若夫成功,則天也。
君如彼何哉?強為善而已矣。
”夫,音扶。
強,上聲。
創,造。
統,緒也。
言能為善,則如大王雖失其地,而其後世遂有天下,乃天理也。
然君子造基業于前,而垂統緒于後,但能不失其正,令後世可繼續而行耳。
若夫成功,則豈可必乎?彼,齊也。
君之力既無如之何,則但強于為善,使其可繼而俟命于天耳。
此章言人君但當竭力于其所當為,不可徼幸于其所難必。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
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
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
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
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
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
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将去之。
’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
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
’從之者如歸市。
屬,音燭。
皮,謂虎、豹、麋、鹿之皮也。
币,帛也。
屬,會集也。
土地本生物以養人,今争地而殺人,是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也。
邑,作邑也。
歸市,人衆而争先也。
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
效死勿去。
’又言或謂土地乃先人所受而世守之者,非己所能專。
但當緻死守之,不可舍去。
此國君死社稷之常法。
傳所謂國滅君死之,正也,正謂此也。
君請擇于斯二者。
”能如大王則避之,不能則謹守常法。
蓋遷國以圖存者,權也;守正而俟死者,義也。
審己量力,擇而處之可也。
楊氏曰:“孟子之于文公,始告之以效死而已,禮之正也。
至其甚恐,則以大王之事告之,非得已也。
然無大王之德而去,則民或不從而遂至于亡,則又不若效死之為愈。
故又請擇于斯二者。
”又曰:“孟子所論,自世俗觀之,則可謂無謀矣。
然理之可為者,不過如此。
舍此則必為儀秦之為矣。
凡事求可,功求成。
取必于智謀之末而不循天理之正者,非聖賢之道也。
魯平公将出。
嬖人臧倉者請曰:“他日君出,則必命有司所之。
今乘輿已駕矣,有司未知所之。
敢請。
”公曰:“将見孟子。
”曰:“何哉?君所為輕身以先于匹夫者,以為賢乎?禮義由賢者出。
而孟子之後喪踰前喪。
君無見焉!”公曰:“諾。
”乘,去聲。
乘輿,君車也。
駕,駕馬也。
孟子前喪父,後喪母。
踰,過也,言其厚母薄父也。
諾,應辭也。
樂正子入見,曰:“君奚為不見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後喪踰前喪’,是以不往見也。
”曰:“何哉君所謂踰者?前以士,後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後以五鼎與?”曰:“否。
謂棺椁衣衾之美也。
”曰:“非所謂踰也,貧富不同也。
”入見之見,音現。
與,平聲。
樂正〔一〕子,孟子弟子也,仕于魯。
三鼎,士祭禮。
五鼎,大夫祭禮。
樂正子見孟子,曰:“克告于君,君為來見也。
嬖人有臧倉者沮君,君是以不果來也。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
行止,非人所能也。
吾之不遇魯侯,天也。
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為,去聲。
沮,慈呂反。
尼,女乙反。
焉,于虔反。
克,樂正子名。
沮尼,皆止之之意也。
言人之行,必有人使之者。
其止,必有人尼之者。
然其所以行所以止,則固有天命,而非此人所能使,亦非此人所能尼也。
然則我之不遇,豈臧倉之所能為哉?此章言聖賢之出處,關時運之盛衰。
乃天命之所為,非人力之可及。
”〔一〕“正”字,原誤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