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關燈
小
中
大
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
故曰,國人殺之也。
此言非獨以此進退人才,至于用刑,亦以此道。
蓋所謂天命天讨,皆非人君之所得私也。
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
”傳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纣,有諸?”孟子對曰:“于傳有之。
”傳,直戀反。
放,置也。
書曰:“成湯放桀于南巢。
”曰:“臣弒其君可乎?”桀纣,天子,湯武,諸侯。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
聞誅一夫纣矣,未聞弒君也。
”賊,害也。
殘,傷也。
害仁者,兇暴淫虐,滅絕天理,故謂之賊。
害義者,颠倒錯亂,傷敗彜倫,故謂之殘。
一夫,言衆叛親離,不複以為君也。
書曰:“獨夫纣。
”蓋四海歸之,則為天子;天下叛之,則為獨夫。
所以深警齊王,垂戒後世也。
王勉曰:“斯言也,惟在下者有湯武之仁,而在上者有桀纣之暴則可。
不然,是未免于篡弒之罪也。
” 孟子見齊宣王曰:“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
工師得大木。
則王喜,以為能勝其任也。
匠人斲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
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
王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如?勝,平聲。
夫,音扶。
舍,上聲。
女,音汝,下同。
巨室,大宮也。
工師,匠人之長。
匠人,衆工人也。
姑,且也。
言賢人所學者大,而王欲小之也。
今有璞玉于此,雖萬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至于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于教玉人雕琢玉哉?”镒,音溢。
璞,玉之在石中者。
镒,二十兩也。
玉人,玉工也。
不敢自治而付之能者,愛之甚也。
治國家則殉私欲而不任賢,是愛國家不如愛玉也。
範氏曰:“古之賢者,常患人君不能行其所學;而世之庸君,亦常患賢者不能從其所好。
是以君臣相遇,自古以為難。
孔孟終身而不遇,蓋以此耳。
” 齊人伐燕,勝之。
按史記,燕王哙讓國于其相子之,而國大亂。
齊因伐之。
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遂大勝燕。
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
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乘,去聲,下同。
以伐燕為宣王事,與史記諸書不同,已見序說。
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商纣之世,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至武王十三年,乃伐纣而有天下。
張子曰:“此事閑不容發。
一日之閑。
天命未絕,則是君臣。
當日命絕,則為獨夫。
然命之絕否,何以知之?人情而已。
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武王安得而止之哉?”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箪食壺漿,以迎王師。
豈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箪,音丹。
食,音嗣。
箪,竹器。
食,飯也。
運,轉也。
言齊若更為暴虐,則民将轉而望救于他人矣。
趙氏曰:“征伐之道,當順民心。
民心悅,則天意得矣。
” 齊人伐燕,取之。
諸侯将謀救燕。
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對曰:“臣聞七十裡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
未聞以千裡畏人者也。
千裡畏人,指齊王也。
書曰:‘湯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
‘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為後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
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
書曰:‘徯我後,後來其蘇。
’霓,五稽反。
徯,胡禮反。
兩引書,皆商書仲虺之诰文也。
與今書文亦小異。
一征,初征也。
天下信之,信其志在救民,不為暴也。
奚為後我,言湯何為不先來征我之國也。
霓,虹也。
雲合則雨,虹見則止。
變,動也。
徯,待也。
後,君也。
蘇,複生也。
他國之民,皆以湯為我君,而待其來,使己得蘇息也。
此言湯之所以七十裡而為政于天下也。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
民以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壺漿,以迎王師。
若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
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
累,力追反。
拯,救也。
系累,絷縛也。
重器,寶器也。
畏,忌也。
倍地,幷燕而增一倍之地也。
齊之取燕,若能如湯之征葛,則燕人悅之,而齊可為政于天下矣。
今乃不行仁政而肆為殘虐,則無以慰燕民之望,而服諸侯之心,是以不免乎以千裡而畏人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于燕衆,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旄與耄同。
倪,五稽反。
反,還也。
旄,老人也。
倪,小兒也。
謂所虜略之老小也。
猶,尚也。
及止,及其未發而止之也。
範氏曰“孟子事齊梁之君,論道德則必稱堯舜,論征伐則必稱湯武。
蓋治民不法堯舜,則是為暴;行師不法湯武,則是為亂。
豈可謂吾君不能,而舍所學以徇之哉?” 鄒與魯哄。
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哄,胡弄反。
勝,平聲。
長,上聲,下同。
哄,鬥聲也。
穆公,鄒君也。
不可勝誅,言人衆不
故曰,國人殺之也。
此言非獨以此進退人才,至于用刑,亦以此道。
蓋所謂天命天讨,皆非人君之所得私也。
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
”傳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纣,有諸?”孟子對曰:“于傳有之。
”傳,直戀反。
放,置也。
書曰:“成湯放桀于南巢。
”曰:“臣弒其君可乎?”桀纣,天子,湯武,諸侯。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
聞誅一夫纣矣,未聞弒君也。
”賊,害也。
殘,傷也。
害仁者,兇暴淫虐,滅絕天理,故謂之賊。
害義者,颠倒錯亂,傷敗彜倫,故謂之殘。
一夫,言衆叛親離,不複以為君也。
書曰:“獨夫纣。
”蓋四海歸之,則為天子;天下叛之,則為獨夫。
所以深警齊王,垂戒後世也。
王勉曰:“斯言也,惟在下者有湯武之仁,而在上者有桀纣之暴則可。
不然,是未免于篡弒之罪也。
” 孟子見齊宣王曰:“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
工師得大木。
則王喜,以為能勝其任也。
匠人斲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
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
王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如?勝,平聲。
夫,音扶。
舍,上聲。
女,音汝,下同。
巨室,大宮也。
工師,匠人之長。
匠人,衆工人也。
姑,且也。
言賢人所學者大,而王欲小之也。
今有璞玉于此,雖萬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至于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于教玉人雕琢玉哉?”镒,音溢。
璞,玉之在石中者。
镒,二十兩也。
玉人,玉工也。
不敢自治而付之能者,愛之甚也。
治國家則殉私欲而不任賢,是愛國家不如愛玉也。
範氏曰:“古之賢者,常患人君不能行其所學;而世之庸君,亦常患賢者不能從其所好。
是以君臣相遇,自古以為難。
孔孟終身而不遇,蓋以此耳。
” 齊人伐燕,勝之。
按史記,燕王哙讓國于其相子之,而國大亂。
齊因伐之。
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遂大勝燕。
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
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乘,去聲,下同。
以伐燕為宣王事,與史記諸書不同,已見序說。
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商纣之世,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至武王十三年,乃伐纣而有天下。
張子曰:“此事閑不容發。
一日之閑。
天命未絕,則是君臣。
當日命絕,則為獨夫。
然命之絕否,何以知之?人情而已。
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武王安得而止之哉?”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箪食壺漿,以迎王師。
豈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箪,音丹。
食,音嗣。
箪,竹器。
食,飯也。
運,轉也。
言齊若更為暴虐,則民将轉而望救于他人矣。
趙氏曰:“征伐之道,當順民心。
民心悅,則天意得矣。
” 齊人伐燕,取之。
諸侯将謀救燕。
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對曰:“臣聞七十裡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
未聞以千裡畏人者也。
千裡畏人,指齊王也。
書曰:‘湯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
‘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為後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
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
書曰:‘徯我後,後來其蘇。
’霓,五稽反。
徯,胡禮反。
兩引書,皆商書仲虺之诰文也。
與今書文亦小異。
一征,初征也。
天下信之,信其志在救民,不為暴也。
奚為後我,言湯何為不先來征我之國也。
霓,虹也。
雲合則雨,虹見則止。
變,動也。
徯,待也。
後,君也。
蘇,複生也。
他國之民,皆以湯為我君,而待其來,使己得蘇息也。
此言湯之所以七十裡而為政于天下也。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
民以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壺漿,以迎王師。
若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
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
累,力追反。
拯,救也。
系累,絷縛也。
重器,寶器也。
畏,忌也。
倍地,幷燕而增一倍之地也。
齊之取燕,若能如湯之征葛,則燕人悅之,而齊可為政于天下矣。
今乃不行仁政而肆為殘虐,則無以慰燕民之望,而服諸侯之心,是以不免乎以千裡而畏人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于燕衆,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旄與耄同。
倪,五稽反。
反,還也。
旄,老人也。
倪,小兒也。
謂所虜略之老小也。
猶,尚也。
及止,及其未發而止之也。
範氏曰“孟子事齊梁之君,論道德則必稱堯舜,論征伐則必稱湯武。
蓋治民不法堯舜,則是為暴;行師不法湯武,則是為亂。
豈可謂吾君不能,而舍所學以徇之哉?” 鄒與魯哄。
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哄,胡弄反。
勝,平聲。
長,上聲,下同。
哄,鬥聲也。
穆公,鄒君也。
不可勝誅,言人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