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關燈
鑄鐘成,而殺牲取血以塗其釁郄也。

    觳觫,恐懼貌。

    孟子述所聞胡龁之語而問王,不知果有此事否?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見牛之觳觫而不忍殺,即所謂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擴而充之,則可以保四海矣。

    故孟子指而言之,欲王察識于此而擴充之也。

    愛,猶吝也。

    王曰:“然。

    誠有百姓者。

    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言以羊易牛,其迹似吝,實有如百姓所譏者。

    然我之心不如是也。

    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隐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财。

    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惡,平聲。

    異,怪也。

    隐,痛也。

    擇,猶分也。

    言牛羊皆無罪而死,何所分别而以羊易牛乎?孟子故設此難,欲王反求而得其本心。

    王不能然,故卒無以自解于百姓之言也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

    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遠,去聲。

    無傷,言雖有百姓之言,不為害也。

    術,謂法之巧者。

    蓋殺牛既所不忍,釁鐘又不可廢。

    于此無以處之,則此心雖發而終不得施矣。

    然見牛則此心已發而不可遏,未見羊則其理未形而無所妨。

    故以羊易牛,則二者得以兩全而無害,此所以為仁之術也。

    聲,謂将死而哀鳴也。

    蓋人之于禽獸,同生而異類。

    故用之以禮,而不忍之心施于見聞之所及。

    其所以必遠庖廚者,亦以預養是心,而廣為仁之術也王說曰:“詩雲:‘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謂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說,音悅。

    忖,七本反。

    度,待洛反。

    夫我之夫,音扶。

    詩小雅巧言之篇。

    戚戚,心動貌。

    王因孟子之言,而前日之心複萌,乃知此心不從外得,然猶未知所以反其本而推之也。

    曰:“有複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與,平聲。

    為不之為,去聲。

    複,白也。

    鈞,三十斤。

    百鈞,至重難舉也。

    羽,鳥羽。

    一羽,至輕易舉也。

    秋毫之末,毛至秋而末銳,小而難見也。

    輿薪,以車載薪,大而易見也。

    許,猶可也。

    今恩以下,又孟子之言也。

    蓋天地之性,人為貴。

    故人之與人,又為同類而相親。

    是以恻隐之發,則于民切而于物緩;推廣仁術,則仁民易而愛物難。

    今王此心能及物矣,則其保民而王,非不能也,但自不肯為耳。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

    語,去聲。

    為長之為,去聲。

    長,上聲。

    折,之舌反。

    形,狀也。

    挾,以腋持物也。

    超,躍而過也。

    為長者折枝,以長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難也。

    是心固有,不待外求,擴而充之,在我而已。

    何難之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運于掌。

    詩雲:‘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

    ’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與,平聲。

    老,以老事之也。

    吾老,謂我之父兄。

    人之老,謂人之父兄。

    幼,以幼畜之也。

    吾幼,謂我之子弟。

    人之幼,謂人之子弟。

    運于掌,言易也。

    詩大雅思齊之篇。

    刑,法也。

    寡妻,寡德之妻,謙辭也。

    禦,治也。

    不能推恩,則衆叛親離,故無以保妻子。

    蓋骨肉之親,本同一氣,又非但若人之同類而已。

    故古人必由親親推之,然後及于仁民;又推其餘,然後及于愛物,皆由近以及遠,自易以及難。

    今王反之,則必有故矣。

    故複推本而再問之。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物皆然,心為甚。

    王請度之!度之之度,待洛反。

    權,稱錘也。

    度,丈尺也。

    度之,謂稱量之也。

    言物之輕重長短,人所難齊,必以權度度之而後可見。

    若心之應物,則其輕重長短之難齊,而不可不度以本然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