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君小匡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之曰三選。
高子國子退而修鄉,鄉退而修連,連退而修裡,裡退而修軌,軌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故可得而舉也。
匹夫有不善,故可得而誅也。
政既成,鄉不越長,朝不越爵,罷士無伍。
罷女無家,士三出妻,逐于境外。
女三嫁,入于舂谷,是故民皆勉為善。
士與其為善于鄉,不如為善于裡;與其為善于裡,不如為善于家。
是故士莫敢言一朝之便,皆有終歲之計;莫敢以終歲為議,皆有終身之功。
正月之朝,五屬大夫複事,公擇其寡功者而谯之曰:“列地分民若一,何故獨寡功,何以不及人,教訓不善,政事不治。
一再則宥,三則不赦。
”公又問焉,曰:“于子之屬,有居處為義好學,聰明質仁,慈孝于父母,長弟于鄉裡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賢,其罪五。
”有司已事而竣。
公又問焉,曰:“于子之屬,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衆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才,其罪五。
”有司已事而竣。
公又問焉。
曰:“于子之屬,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長弟于鄉裡,驕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者,謂之下比,其罪五。
”有司已事而竣,于是乎五屬大夫退而修屬,屬退而修連,連退而修鄉,鄉退而修卒,卒退而修邑,邑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舉,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誅,政成國安,以守則固,以戰則強,封内治,百姓親,可以出征四方,立一霸王矣。
桓公曰:“卒伍定矣。
事已成矣,吾欲從事于諸侯,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若軍令,則吾既寄諸内政矣,夫齊國寡甲兵,吾欲輕重罪而移之于甲兵。
”公曰:“為之柰何?”管子對曰:“制重罪入以兵甲犀脅二戟,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小罪入以金鈞分宥薄罪,入以且鈞。
無坐抑而訟獄者,正三,禁之而不直,則入一束矢以罰之。
美金以鑄戈劍矛戟,試諸狗馬。
惡金以鑄斤斧鉏夷鋸欘,試諸木土。
”桓公曰:“甲兵大足矣,吾欲從事于諸侯。
可乎?”管仲對曰:“未可,治内者未具也,為外者未備也。
”故使鮑叔牙為大谏,王子城父為将,弦子旗為理,甯戚為田。
隰朋為行,曹孫宿處楚,商容處宋,季勞處魯,徐開封處衛,晏尚處燕,審友處晉。
又遊士八十人,奉之以車馬衣裘。
多其資糧,财币足之,使出周遊于四方,以号召收求天下之賢士。
飾玩好,使出周遊于四方,鬻之諸侯,以觀其上下之所貴好。
擇其沈亂者而先政之。
公曰:“外内定矣,可乎?”管子對曰:“未可,鄰國未吾親也。
”公曰:“親之柰何?”管子對曰:“審吾疆埸,反其侵地,正其封界,毋受其貨财,而美為皮币,以極聘覜于諸侯,以安四鄰,則鄰國親我矣。
”桓公曰:“甲兵大足矣,吾欲南伐,何主?”管子對曰:“以魯為主,反其侵地常潛。
使海于有獘。
渠彌于河陼,綱山于有牢。
”桓公曰:“吾欲西伐,何主?”管子對曰:“以衛為主,反其侵地吉台原姑與柒裡,使海于有獘,渠彌于有陼,綱山于有牢。
”桓公曰:“吾欲北伐,何主?”管子對曰:“以燕為主,反其侵地柴夫吠狗,使海于有獘,渠彌于有陼,綱山于有牢。
”四鄰大親。
既反其侵地,正其封疆,地南至于岱陰,西至于濟,北至于海,東至于紀随,地方三百六十裡,三歲治定,四歲教成,五歲兵出,有教士三萬人,革車八百乘,諸侯多沈亂不服于天子,于是乎桓公東救徐州,分吳且,存魯蔡陵,割越地,南據宋鄭,征伐楚。
濟汝水,踰方地,望文山,使貢絲于周室,成周反胙于隆嶽,荊州諸侯,莫不來服。
中救晉公,禽狄王,敗胡貉,破屠何而騎寇始服。
北伐山戎,制泠支,斬孤竹,而九夷始聽,海濱諸侯,莫不來服。
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于西河。
方舟投柎乘桴濟河,至于石沈。
縣車束馬,踰太行與卑耳之貉,拘秦夏,西服流沙西虞而秦戎始從。
故兵一出而大功十二。
故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中國諸侯,莫不賓服,與諸侯飾牲為載書以誓,要于上下薦神。
然後率天下定周室,大朝諸侯于陽谷,故兵車之會六,乘車之會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甲不解壘,兵不解翳。
弢無弓,服無矢,寝武事,行文道,以朝天子。
葵丘之會,天子使大夫宰孔緻胙于桓公曰:“呈一人之命有事于文武,使宰孔緻胙,且有後命,曰:『以爾自卑勞,實謂爾伯舅毋下拜。
』”桓公召管仲而謀,管仲對曰:“為君不君,為臣不臣,亂之本也。
”桓公曰:“呈乘車之會三,兵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北至于孤竹、山戎、穢貉、拘秦夏。
西至流沙,西虞南至吳、越、巴、牂●、●、不庾、雕題、黑齒,荊夷之國。
莫違寡人之命,而中國卑我。
昔三代之受命者,其異于此乎?”管子對曰:“夫鳳皇鸾鳥不降,而鷹隼鸱枭豐,庶神不格,守龜不兆。
握粟而●者屢中,時
高子國子退而修鄉,鄉退而修連,連退而修裡,裡退而修軌,軌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故可得而舉也。
匹夫有不善,故可得而誅也。
政既成,鄉不越長,朝不越爵,罷士無伍。
罷女無家,士三出妻,逐于境外。
女三嫁,入于舂谷,是故民皆勉為善。
士與其為善于鄉,不如為善于裡;與其為善于裡,不如為善于家。
是故士莫敢言一朝之便,皆有終歲之計;莫敢以終歲為議,皆有終身之功。
正月之朝,五屬大夫複事,公擇其寡功者而谯之曰:“列地分民若一,何故獨寡功,何以不及人,教訓不善,政事不治。
一再則宥,三則不赦。
”公又問焉,曰:“于子之屬,有居處為義好學,聰明質仁,慈孝于父母,長弟于鄉裡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賢,其罪五。
”有司已事而竣。
公又問焉,曰:“于子之屬,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衆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才,其罪五。
”有司已事而竣。
公又問焉。
曰:“于子之屬,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長弟于鄉裡,驕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者,謂之下比,其罪五。
”有司已事而竣,于是乎五屬大夫退而修屬,屬退而修連,連退而修鄉,鄉退而修卒,卒退而修邑,邑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舉,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誅,政成國安,以守則固,以戰則強,封内治,百姓親,可以出征四方,立一霸王矣。
桓公曰:“卒伍定矣。
事已成矣,吾欲從事于諸侯,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若軍令,則吾既寄諸内政矣,夫齊國寡甲兵,吾欲輕重罪而移之于甲兵。
”公曰:“為之柰何?”管子對曰:“制重罪入以兵甲犀脅二戟,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小罪入以金鈞分宥薄罪,入以且鈞。
無坐抑而訟獄者,正三,禁之而不直,則入一束矢以罰之。
美金以鑄戈劍矛戟,試諸狗馬。
惡金以鑄斤斧鉏夷鋸欘,試諸木土。
”桓公曰:“甲兵大足矣,吾欲從事于諸侯。
可乎?”管仲對曰:“未可,治内者未具也,為外者未備也。
”故使鮑叔牙為大谏,王子城父為将,弦子旗為理,甯戚為田。
隰朋為行,曹孫宿處楚,商容處宋,季勞處魯,徐開封處衛,晏尚處燕,審友處晉。
又遊士八十人,奉之以車馬衣裘。
多其資糧,财币足之,使出周遊于四方,以号召收求天下之賢士。
飾玩好,使出周遊于四方,鬻之諸侯,以觀其上下之所貴好。
擇其沈亂者而先政之。
公曰:“外内定矣,可乎?”管子對曰:“未可,鄰國未吾親也。
”公曰:“親之柰何?”管子對曰:“審吾疆埸,反其侵地,正其封界,毋受其貨财,而美為皮币,以極聘覜于諸侯,以安四鄰,則鄰國親我矣。
”桓公曰:“甲兵大足矣,吾欲南伐,何主?”管子對曰:“以魯為主,反其侵地常潛。
使海于有獘。
渠彌于河陼,綱山于有牢。
”桓公曰:“吾欲西伐,何主?”管子對曰:“以衛為主,反其侵地吉台原姑與柒裡,使海于有獘,渠彌于有陼,綱山于有牢。
”桓公曰:“吾欲北伐,何主?”管子對曰:“以燕為主,反其侵地柴夫吠狗,使海于有獘,渠彌于有陼,綱山于有牢。
”四鄰大親。
既反其侵地,正其封疆,地南至于岱陰,西至于濟,北至于海,東至于紀随,地方三百六十裡,三歲治定,四歲教成,五歲兵出,有教士三萬人,革車八百乘,諸侯多沈亂不服于天子,于是乎桓公東救徐州,分吳且,存魯蔡陵,割越地,南據宋鄭,征伐楚。
濟汝水,踰方地,望文山,使貢絲于周室,成周反胙于隆嶽,荊州諸侯,莫不來服。
中救晉公,禽狄王,敗胡貉,破屠何而騎寇始服。
北伐山戎,制泠支,斬孤竹,而九夷始聽,海濱諸侯,莫不來服。
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于西河。
方舟投柎乘桴濟河,至于石沈。
縣車束馬,踰太行與卑耳之貉,拘秦夏,西服流沙西虞而秦戎始從。
故兵一出而大功十二。
故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中國諸侯,莫不賓服,與諸侯飾牲為載書以誓,要于上下薦神。
然後率天下定周室,大朝諸侯于陽谷,故兵車之會六,乘車之會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甲不解壘,兵不解翳。
弢無弓,服無矢,寝武事,行文道,以朝天子。
葵丘之會,天子使大夫宰孔緻胙于桓公曰:“呈一人之命有事于文武,使宰孔緻胙,且有後命,曰:『以爾自卑勞,實謂爾伯舅毋下拜。
』”桓公召管仲而謀,管仲對曰:“為君不君,為臣不臣,亂之本也。
”桓公曰:“呈乘車之會三,兵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北至于孤竹、山戎、穢貉、拘秦夏。
西至流沙,西虞南至吳、越、巴、牂●、●、不庾、雕題、黑齒,荊夷之國。
莫違寡人之命,而中國卑我。
昔三代之受命者,其異于此乎?”管子對曰:“夫鳳皇鸾鳥不降,而鷹隼鸱枭豐,庶神不格,守龜不兆。
握粟而●者屢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