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君小匡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雨甘露不降。
飄風暴雨數臻,五谷不蕃,六畜不育,而蓬蒿藜●并興。
夫鳳皇之文,前德義,後日昌,昔人之受命者,龍龜假,河出圖,雒出書,地出乘黃,今三祥未見有者。
雖曰受命,無乃失諸乎?”桓公懼,出見客曰:“天威不違顔咫尺,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颠蹶于下,以為天子羞。
”遂下拜登受,賞服大路。
龍旗九遊,渠門赤旗,天子緻胙于桓公而下受,天下諸侯稱順焉。
桓公憂天下諸侯,魯有夫人與慶父之亂,而二君弑死,國絕無後。
桓公聞之,使高子存之。
男女不淫,馬牛選具,執玉以見,請為關内之侯,而桓公不使也。
狄人攻邢,桓公築夷儀以封之,男女不淫,馬牛選具,執玉以見。
請為關内之侯,而桓公不使也。
狄人攻衛,衛人出旅于曹,桓公城楚丘封之,其畜以散亡,故桓公予之系馬三百匹,天下諸侯稱仁焉。
于是天下之諸侯知桓公之為己勤也,是以諸侯之歸之也譬若市人,桓公知諸侯之歸己也,故使輕其币而重其禮,故使天下諸侯以疲馬犬羊為币,齊以良馬報,使諸侯以縷帛布、鹿皮四分以為币,齊以文錦虎豹皮報,諸侯之使,垂櫜而入,攗載而歸。
故鈞之以愛,緻之以利,結之以信,示之以武,是故天下小國諸侯,既服桓公,莫之敢倍而歸之,喜其愛而貪其利,信其仁而畏其武,桓公知天下小國諸侯之多與己也,于是又大施惠焉。
可為憂者為之憂,可為謀者為之謀,可為動者為之動,伐譚萊而不有也,諸侯稱仁焉。
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使關市幾而不正,廛而不稅,以為諸侯之利,諸侯稱寬焉。
築蔡鄢陵培夏靈父丘,以衛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諸侯也。
築五鹿、中牟、邺、蓋、與牡丘,以衛諸夏之地。
所以示勸于中國也。
教大成,是故天下之于桓公,遠國之民,望如父母,近國之民,從如流水,故行地滋遠,得人彌衆。
是何也,懷其文而畏其武,故殺無道,定周室,天下莫之能圉,武事立也。
定三革,偃五兵,朝服以濟河而無怵惕焉,文事勝也。
是故大國之君慚媿,小國諸侯附比,是故大國之君,事如臣仆;小國諸侯,驩如父母,夫然,故大國之君不尊,小國諸侯不卑,是故大國之君不驕,小國諸侯不懾。
于是列廣地以益狹地,損有财以益無财,周其君子,不失成功。
周其小人,不失成命,夫如是,居處則順,出則有成功,不稱動甲兵之事,以遂文武之迹于天下。
桓公能假其群臣之謀以益其智也,其相曰夷吾。
大夫曰甯戚、隰朋、賓胥無、鮑叔牙,用此五子者何功,度義光德,繼法紹終,以遺後嗣,贻孝昭穆,大霸天下,名聲廣裕,不可掩也,則唯有明君在上,察相在下也。
初,桓公郊迎管子而問焉,管仲辭讓,然後對以參國伍鄙,立五鄉以崇化,建五屬以厲武,寄兵于政,因罰備器械,加兵無道諸侯,以事周室。
桓公大說。
于是齋戒十日,将相管仲。
管仲曰:“臣斧钺之人也,幸以獲生,以屬其腰領,臣之祿也,若知國政,非臣之任也。
”公曰:“子大夫受政,寡人勝任,子大夫不受政,寡人恐崩。
”管仲許諾,再拜而受相。
三日,公曰:“寡人有大邪三,其猶尚可以為國乎。
”對曰:“臣未得聞。
”公曰:“寡人不幸而好田,晦夜而至禽側。
田莫不見禽而後反。
諸侯使者無所緻,百官有司無所複。
”對曰:“惡則惡矣,然非其急者也。
”公曰:“寡人不幸而好酒,日夜相繼,諸侯使者無所緻,百官有司無所複。
”對曰:“惡則惡矣,然非其急者也。
”公曰:“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而姑姊妹有不嫁者,”對曰:“惡則惡矣,然非其急者也。
”公作色曰:“此三者且可,則惡有不可者矣?”對曰:“人君唯優與不敏為不可,優則亡衆,不敏則不及事。
”公曰:“善,吾子就舍,異日請與吾子圖之。
”對曰:“時可,将與夷吾,何待異日乎?”公曰:“柰何?”對曰:“公子舉為人博聞而知禮,好學而辭遜,請使遊于魯,以結交焉。
公子開方為人巧轉而兌利,請使遊于衛,以結交焉。
曹孫宿其為人也,小廉而苛伏,足恭而辭結,正荊之則也。
請使往遊,以結交焉。
”遂立行三使者而後退。
相三月,請論百官,公曰“諾。
”管仲曰:“升降揖讓,進退閑習,辨辭之剛柔,臣不如隰朋,請立為大行,入邑墾草辟土,聚粟衆多,盡地之利,臣不如甯戚,請立為大司田,平原廣牧,車不結轍,士不旋踵,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臣不如王子城父,請立為大司馬。
決獄折中,不殺不辜,不誣無罪,臣不如賓胥無,請立為大司理。
犯君顔色,進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撓富貴,臣不如東郭牙。
請立以為大谏之官。
此五子者,夷吾一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夷吾不為也,君若欲治國強兵,則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
”桓公曰:“善。
”
飄風暴雨數臻,五谷不蕃,六畜不育,而蓬蒿藜●并興。
夫鳳皇之文,前德義,後日昌,昔人之受命者,龍龜假,河出圖,雒出書,地出乘黃,今三祥未見有者。
雖曰受命,無乃失諸乎?”桓公懼,出見客曰:“天威不違顔咫尺,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颠蹶于下,以為天子羞。
”遂下拜登受,賞服大路。
龍旗九遊,渠門赤旗,天子緻胙于桓公而下受,天下諸侯稱順焉。
桓公憂天下諸侯,魯有夫人與慶父之亂,而二君弑死,國絕無後。
桓公聞之,使高子存之。
男女不淫,馬牛選具,執玉以見,請為關内之侯,而桓公不使也。
狄人攻邢,桓公築夷儀以封之,男女不淫,馬牛選具,執玉以見。
請為關内之侯,而桓公不使也。
狄人攻衛,衛人出旅于曹,桓公城楚丘封之,其畜以散亡,故桓公予之系馬三百匹,天下諸侯稱仁焉。
于是天下之諸侯知桓公之為己勤也,是以諸侯之歸之也譬若市人,桓公知諸侯之歸己也,故使輕其币而重其禮,故使天下諸侯以疲馬犬羊為币,齊以良馬報,使諸侯以縷帛布、鹿皮四分以為币,齊以文錦虎豹皮報,諸侯之使,垂櫜而入,攗載而歸。
故鈞之以愛,緻之以利,結之以信,示之以武,是故天下小國諸侯,既服桓公,莫之敢倍而歸之,喜其愛而貪其利,信其仁而畏其武,桓公知天下小國諸侯之多與己也,于是又大施惠焉。
可為憂者為之憂,可為謀者為之謀,可為動者為之動,伐譚萊而不有也,諸侯稱仁焉。
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使關市幾而不正,廛而不稅,以為諸侯之利,諸侯稱寬焉。
築蔡鄢陵培夏靈父丘,以衛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諸侯也。
築五鹿、中牟、邺、蓋、與牡丘,以衛諸夏之地。
所以示勸于中國也。
教大成,是故天下之于桓公,遠國之民,望如父母,近國之民,從如流水,故行地滋遠,得人彌衆。
是何也,懷其文而畏其武,故殺無道,定周室,天下莫之能圉,武事立也。
定三革,偃五兵,朝服以濟河而無怵惕焉,文事勝也。
是故大國之君慚媿,小國諸侯附比,是故大國之君,事如臣仆;小國諸侯,驩如父母,夫然,故大國之君不尊,小國諸侯不卑,是故大國之君不驕,小國諸侯不懾。
于是列廣地以益狹地,損有财以益無财,周其君子,不失成功。
周其小人,不失成命,夫如是,居處則順,出則有成功,不稱動甲兵之事,以遂文武之迹于天下。
桓公能假其群臣之謀以益其智也,其相曰夷吾。
大夫曰甯戚、隰朋、賓胥無、鮑叔牙,用此五子者何功,度義光德,繼法紹終,以遺後嗣,贻孝昭穆,大霸天下,名聲廣裕,不可掩也,則唯有明君在上,察相在下也。
初,桓公郊迎管子而問焉,管仲辭讓,然後對以參國伍鄙,立五鄉以崇化,建五屬以厲武,寄兵于政,因罰備器械,加兵無道諸侯,以事周室。
桓公大說。
于是齋戒十日,将相管仲。
管仲曰:“臣斧钺之人也,幸以獲生,以屬其腰領,臣之祿也,若知國政,非臣之任也。
”公曰:“子大夫受政,寡人勝任,子大夫不受政,寡人恐崩。
”管仲許諾,再拜而受相。
三日,公曰:“寡人有大邪三,其猶尚可以為國乎。
”對曰:“臣未得聞。
”公曰:“寡人不幸而好田,晦夜而至禽側。
田莫不見禽而後反。
諸侯使者無所緻,百官有司無所複。
”對曰:“惡則惡矣,然非其急者也。
”公曰:“寡人不幸而好酒,日夜相繼,諸侯使者無所緻,百官有司無所複。
”對曰:“惡則惡矣,然非其急者也。
”公曰:“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而姑姊妹有不嫁者,”對曰:“惡則惡矣,然非其急者也。
”公作色曰:“此三者且可,則惡有不可者矣?”對曰:“人君唯優與不敏為不可,優則亡衆,不敏則不及事。
”公曰:“善,吾子就舍,異日請與吾子圖之。
”對曰:“時可,将與夷吾,何待異日乎?”公曰:“柰何?”對曰:“公子舉為人博聞而知禮,好學而辭遜,請使遊于魯,以結交焉。
公子開方為人巧轉而兌利,請使遊于衛,以結交焉。
曹孫宿其為人也,小廉而苛伏,足恭而辭結,正荊之則也。
請使往遊,以結交焉。
”遂立行三使者而後退。
相三月,請論百官,公曰“諾。
”管仲曰:“升降揖讓,進退閑習,辨辭之剛柔,臣不如隰朋,請立為大行,入邑墾草辟土,聚粟衆多,盡地之利,臣不如甯戚,請立為大司田,平原廣牧,車不結轍,士不旋踵,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臣不如王子城父,請立為大司馬。
決獄折中,不殺不辜,不誣無罪,臣不如賓胥無,請立為大司理。
犯君顔色,進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撓富貴,臣不如東郭牙。
請立以為大谏之官。
此五子者,夷吾一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夷吾不為也,君若欲治國強兵,則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
”桓公曰:“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