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魏相篇

關燈
世基遣使謂子曰:“盍仕乎?”子曰:“通有疾,不能仕也。

    ”飲使者,歌《小明》以送之。

    世基聞之曰:“吾特遊缯繳之下也,若夫子可謂冥冥矣。

    ” 文中子曰:“問則對,不問則述,竊比我于仲舒。

    ” 子曰:“吾不仕,故成業;不動,故無悔;不廣求,故得;不雜學,故明。

    ” 文中子曰:“凝滞者,智之蝥也;忿憾者,仁之螣也;纖吝者,義之蠹也。

    ” 子曰:“《元經》之專斷,蓋蘊于天命,吾安敢至哉?”董常聞之曰:“《元經》之與天命,夫子而不至,其孰能至也?” 子謂窦威曰:“既冠讀《冠禮》,将婚讀《婚禮》,居喪讀《喪禮》,既葬讀《祭禮》,朝廷讀《賓禮》,軍旅讀《軍禮》,故君子終身不違《禮》。

    ”窦威曰:“仲尼言:不學《禮》,無以立。

    此之謂乎?” 子述《婚禮》。

    賈瓊曰:“今皆亡,又焉用續?”子曰:“瓊,爾無輕禮,無谄俗,姑存之可也。

    ” 子贊《易》至《觀卦》,曰:“可以盡神矣。

    ” 子曰:“古者進賢退不肖,猶患不治;今則吾樂賢者而哀不賢者,如是寡怨,猶懼不免。

    《詩》雲:惴惴小心,如臨空谷。

    ” 子讀《說苑》。

    曰:“可以輔教矣。

    ” 子之韓城,自龍門關先濟,賈瓊、程元後。

    關吏仇璋止之曰:“先濟者為誰?吾視其颡頹如也,重而不元;目燦如也,澈而不瞬;口敦如也,闳而不張;鳳頸龜背,須垂至腰,參如也。

    與之行,俯然而色卑;與之言,泛然而後應。

    浪驚拖旋而不懼,是必有異人者也。

    吾聞之:天下無道,聖人藏焉,鞠躬守默,斯人殆似也。

    ”程元曰:“子知人矣。

    是王通者也。

    ”賈瓊曰:“吾二人師之而不能去也。

    ”仇璋曰:“夫杖一德,乘五常,扶三才,控六藝,吾安得後而不往哉?”遂舍職從于韓城。

    子謂賈瓊曰:“君子哉,仇璋也!比董常則不足,方薛收則有餘。

    ” 文中子曰:“吾聞禮于關生,見負樵者幾焉;正樂于霍生,見持竿者幾焉。

    吾将退而求諸野矣。

    ” 子曰:“多言不可與遠謀,多動不可與久處。

    吾願見僞靜詐儉者。

    ” 賈瓊曰:“知善而不行,見義而不勸,雖有拱璧之迎,吾不入其門矣。

    ”子聞之曰:“強哉矯也!” 仇璋謂薛收曰:“子聞三有七無乎?”收曰:“何謂也?”璋曰:“無諾責,無财怨,無專利,無苟說,無伐善,無棄人,無畜憾。

    ”薛收曰:“請聞三有。

    ”璋曰:“有慈,有儉,有不為天下先。

    ”收曰:“子及是乎?”曰:“此君子之職也,璋何預焉?”子聞之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

    ” 子曰:“君子先擇而後交,小人先交而後擇。

    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良以是夫?” 子曰:“君子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

    夫如此,故免。

    老聃曰:吾言甚易行,天下不能行。

    信哉!” 仇璋問:“君子有争乎?”子曰:“見利争讓,聞義争為,有不善争改。

    ” 薛收問:“聖人與天地如何?”子曰:“天生之,地長之,聖人成之。

    故天地立而《易》行乎其中矣。

    ” 薛收問《易》。

    子曰:“天地之中非他也,人也。

    ”收退而歎曰:“乃今知人事修,天地之理得矣。

    ” 子謂收曰:“我未見欲仁好義而不得者也。

    如不得,斯無性者也。

    ” 子曰:“嚴子陵釣于湍石,爾朱榮控勒天下。

    故君子不貴得位。

    ” 子曰:“火炎上而受制于水,水趨下而得志于火。

    故君子不欲多上人。

    ” 子贊《易》至“山附于地剝”,曰:“固其所也,将安之乎?是以君子思以下人。

    ” 芮城府君讀《說苑》。

    子見之曰:“美哉,兄之志也!于以進物,不亦可乎?” 子之居,常湛如也。

    言必恕,動必義,與人款曲以待其會。

    故君子樂其道,小人懷其惠。

     叔恬曰:“凝于先王之道:行思坐誦,常若不及;臨事往來,常若無誨,道果艱哉!”子曰:“吾亦然也。

    ”叔恬曰:“天下惡直醜正,凝也獨安之乎?”子悄然作色曰:“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君子之于道也,死而後已。

    天不為人怨咨而辍其寒暑,君子不為人之醜惡而辍其正直。

    然汝不聞《洪範》之言乎?平康正直。

    夫如是,故全。

    今汝屑屑焉,三德無據,而心未樹也。

    無挺,無讦,無固,無抵,斯之謂側僻。

    民用僣忒,無乃汝乎?”叔恬再拜而出。

     仇璋進曰:“君子思以下人,直在其中與?”子笑而不答。

    薛收曰:“君子樂然後笑,夫子何為不與其進也?”子曰:“唯狂克念,斯非樂乎?” 子謂仇璋、薛收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