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述史篇

關燈
子曰:“太熙之後,述史者幾乎罵矣,故君子沒稱焉。

    ” 楚公作難,賈瓊去之。

    子曰:“瓊可謂立不易方矣。

    ” 溫彥博問知。

    子曰:“無知。

    ”問識。

    子曰:“無識。

    ”彥博曰:“何謂其然?”子曰:“是究是圖,亶其然乎?”彥博退告董常。

    常曰:“深乎哉!此文王所以順帝之則也。

    ” 子曰:“《詩》有天下之作焉,有一國之作焉,有神明之作焉。

    ” 吳季劄曰:“《小雅》其周之衰乎?《豳》其樂而不淫乎?”子曰:“孰謂季子知樂?《小雅》烏乎衰,其周之盛乎?《豳》烏乎樂,其勤而不怨乎?” 子曰:“太和之主有心哉!”賈瓊曰:“信美矣。

    ”子曰:“未光也。

    ” 文中子曰:“《書》作,君子不榮祿矣。

    ” 董常習《書》,告于子曰:“吳、蜀遂忘乎?”子慨然歎曰:“通也敢忘大皇昭烈之懿識,孔明、公瑾之盛心哉?” 董常曰:“大哉,中國!五帝、三王所自立也,衣冠禮義所自出也。

    故聖賢景慕焉。

    中國有一,聖賢明之。

    中國有并,聖賢除之邪?”子曰:“噫!非中國不敢以訓。

    ” 董常曰:“《元經》之帝元魏,何也?”子曰:“亂離斯瘼,吾誰适歸?天地有奉,生民有庇,即吾君也。

    且居先王之國,受先王之道,予先王之民矣,謂之何哉?”董常曰:“敢問皇始之授魏而帝晉,何也?”子曰:“主中國者,将非中國也。

    我聞有命,未敢以告人,則猶傷之者也。

    傷之者懷之也。

    ”董常曰:“敢問卒帝之何也?”子曰:“貴其時,大其事,于是乎用義矣。

    ” 子曰:“穆公來,王肅至,而元魏達矣。

    ” 子曰:“非至公不及史也。

    ” 叔恬曰:“敢問《元經》書陳亡而具五國,何也?”子曰:“江東,中國之舊也,衣冠禮樂之所就也。

    永嘉之後,江東貴焉,而卒不貴,無人也。

    齊、梁、陳于是乎不與其為國也。

    及其亡也,君子猶懷之。

    故《書》曰:晉、宋、齊、梁、陳亡,具五以歸其國。

    且言其國亡也。

    嗚呼!棄先王之禮樂以至是乎?”叔恬曰:“晉、宋亡國久矣,今具之,何謂也?”子曰:“衣冠文物之舊,君子不欲其先亡。

    宋嘗有樹晉之功,有複中國之志。

    亦不欲其先亡也。

    故具齊、梁、陳,以歸其國也。

    其未亡,則君子奪其國焉。

    曰:“中國之禮樂安在?其已亡,則君子與其國焉。

    ”曰:“猶我中國之遺人也。

    ” 叔恬曰:“敢問其志。

    ”文中子泫然而興曰:“銅川府君之志也,通不敢廢。

    書五國并時而亡,蓋傷先王之道盡墜。

    故君子大其言,極其敗,于是乎埽地而求更新也。

    期逝不至,而多為恤,汝知之乎?此《元經》所以書也。

    ” 文中子曰:“漢、魏禮樂,其末不足稱也。

    然《書》不可廢,尚有近古對議存焉。

    制志诏冊,則幾乎典诰矣。

    ” 薛收問仁。

    子曰:“五常之始也。

    ”問性。

    子曰:“五常之本也。

    ”問道。

    子曰:“五常一也。

    ” 賈瓊曰:“子于道有不盡矣乎?”子曰:“通于三才五常有不盡者,神明殛也。

    或力不足者,斯止矣。

    ” 裴晞問穆公之事。

    子曰:“舅氏不聞鳳皇乎?覽德晖而下,何必懷彼也?”叔恬曰:“穆公之事,蓋明齊魏。

    ” 裴晞曰:“人壽幾何?吾視仲尼,何其勞也!”子曰:“有之矣。

    其勞也,敢違天乎?焉知後之視今,不如今之視昔也?” 溫大雅問如之何可使為政。

    子曰:“仁以行之,寬以居之,深識禮樂之情。

    ”“敢問其次。

    ”子曰:“言必忠,行必恕,鼓之以利害不動。

    ”又問其次。

    子曰:“謹而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