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問易篇

關燈
招也。

    ” 子見耕者必勞之,見王人必俯之。

    鄉裡不騎,雞初鳴,則盥漱具服。

    銅川夫人有病,子不交睫者三月。

    人問者送迎之,必泣以拜。

     子曰:“史傳興而經道廢矣,記注興而史道誣矣。

    是故惡夫異端者。

    ” 薛收曰:“何為命也?”子曰:“稽之于天,合之于人,謂其有定于此而應于彼。

    吉兇曲折,無所逃乎?非君子,孰能知而畏之乎?非聖人,孰能至之哉?”薛收曰:“古人作《元命》,其能至乎?”子曰:“至矣。

    ” 賈瓊曰:“《書》無制而有命,何也?”子曰:“天下其無王而有臣乎?”曰:“兩漢有制、志,何也?”子曰:“制,其盡美于恤人乎?志,其慚德于備物乎?”薛收曰:“帝制其出王道乎?”子曰:“不能出也。

    後之帝者,非昔之帝也。

    其雜百王之道,而取帝名乎?其心正,其迹谲。

    其乘秦之弊,不得已而稱之乎?政則苟簡,豈若唐、虞三代之純懿乎?是以富人則可,典禮則未。

    ”薛收曰:“純懿遂亡乎?”子曰:“人能弘道,焉知來者之不如昔也?” 子謂李靖智勝仁,程元仁勝智。

    子謂董常幾于道,可使變理。

     賈瓊問:“何以息謗?”子曰:“無辯。

    ”曰:“何以止怨?”曰:“無争。

    ” 子謂諸葛、王猛,功近而德遠矣。

     子在蒲,聞遼東之敗。

    謂薛收曰:“城複于隍矣。

    ”賦《兔爰》之卒章。

    歸而善《六經》之本,日以俟能者。

     子曰:“好動者多難。

    小不忍,緻大災。

    ” 子曰:“《易》,聖人之動也,于是乎用以乘時矣。

    故夫卦者,智之鄉也,動之序也。

    ”薛生曰:“智可獨行乎?”子曰:“仁以守之,不能仁則智息矣,安所行乎哉?” 子曰:“元亨利貞。

    運行不匮者,智之功也。

    ” 子曰:“佞以承上,殘以禦下,誘之以義不動也。

    ” 董常死,子哭之,終日不絕。

    門人曰:“何悲之深也?”曰:“吾悲夫天之不相道也。

    之子殁,吾亦将逝矣。

    明王雖興,無以定禮樂矣。

    ” 子贊《易》,至《序卦》,曰:“大哉,時之相生也!達者可與幾矣。

    ”至《雜卦》,曰:“旁行而不流,守者可與存義矣。

    ” 子曰:“名實相生,利用相成,是非相明,去就相安也。

    ” 賈瓊問:“太平可緻乎?”子曰:“五常之典,三王之诰,兩漢之制,粲然可見矣。

    ” 文中子曰:“王澤竭而諸侯仗義矣,帝制衰而天下言利矣。

    ” 文中子曰:“強國戰兵,霸國戰智,王國戰義,帝國戰德,皇國戰無為。

    天子而戰兵,則王霸之道不抗矣,又焉取帝名乎?故帝制沒而名實散矣。

    ” 子曰:“多言,德之賊也;多事,生之仇也。

    ”薛方士曰:“逢惡斥之,遇邪正之,何如?”子曰:“其有不得其死乎?必也言之無罪,聞之以誡。

    ” 或問韋孝寬。

    子曰:“幹矣。

    ”問楊愔。

    子曰:“輔矣。

    ” 宇文化及問天道人事如何。

    子曰:“順陰陽仁義,如斯而已。

    ” 賈瓊為吏,以事楚公。

    将行,子餞之。

    瓊曰:“願聞事人之道。

    ”子曰:“遠而無介,就而無谄。

    泛乎利而諷之,無鬥其捷。

    ”瓊曰:“終身誦之。

    ”子曰:“終身行之可也。

    ” 子曰:“《元經》其正名乎?皇始之帝,征天以授之也。

    晉、宋之王,近于正體,于是乎未忘中國,穆公之志也。

    齊、梁、陳之德,斥之于四夷也,以明中國之有代,太和之力也。

    ” 子曰:“改元立号,非古也,其于彼心自作之乎?” 或問:“志意修,驕富貴,道義重,輕王侯,如何?”子曰:“彼有以自守也。

    ” 薛生曰:“殇之後,帝制絕矣,《元經》何以不興乎?”子曰:“君子之于帝制,并心一氣以待也。

    傾耳以聽,拭目而視,故假之以歲時。

    桓、靈之際,帝制遂亡矣。

    文、明之際,魏制其未成乎?太康之始,書同文,車同軌。

    君子曰:帝制可作矣,而不克振。

    故永熙之後,君子息心焉。

    ”曰:“謂之何哉?《元經》于是不得已而作也?”文中子曰:“《春秋》作而典、诰絕矣,《元經》興而帝制亡矣。

    ” 文中子曰:“諸侯不貢詩,天子不采風,樂官不達雅,國史不明變。

    嗚呼!斯則久矣。

    《詩》可以不續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