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事君篇

關燈


    曰:我君不卒求我也,其上下相安乎?及其變也,勞而散,其人蓋傷君恩之薄也,而不敢怨。

    郡縣之政悅以幸,其人慕。

    曰:我君不卒撫我也,其臣主屢遷乎?及其變也,苛而迫,其人蓋怨吏心之酷也,而無所傷焉。

    雖有善政,未及行也。

    ”魏徵曰:“敢問列國之風變,傷而不怨;郡縣之政變,怨而不傷;何謂也?”子曰:“傷而不怨,則不曰猶吾君也。

    吾得逃乎?何敢怨?怨而不傷,則不曰彼下矣。

    吾将賊之,又何傷?故曰三代之末,尚有仁義存焉;六代之季,仁義盡矣。

    何則?導人者非其路也。

    ” 子曰:“變風變雅作而王澤竭矣,變化變政作而帝制衰矣。

    ” 子曰:“言取而行違,溫彥博惡之;面譽而背毀,魏徵惡之。

    ” 子曰:“愛生而敗仁者,其下愚之行欤?殺身而成仁者,其中人之行欤?遊仲尼之門,未有不治中者也。

    ” 陳叔達為绛郡守,下捕賊之令。

    曰:“無急也,請自新者原之,以觀其後。

    ”子聞之曰:“陳守可與言政矣。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苟非君子,焉能固窮?導之以德,懸之以信,且觀其後,不亦善乎?” 薛收問:“恩不害義,儉不傷禮,何如?”子曰:“此文、景尚病其難行也。

    夫廢肉刑害于義,損之可也;衣弋绨傷乎禮,中焉可也。

    雖然,以文、景之心為之可也,不可格于後。

    ” 子曰:“古之事君也以道,不可則止;今之事君也以佞,無所不至。

    ” 子曰:“吾于贊《易》也,述而不敢論;吾于禮樂也,論而不敢辯;吾于《詩》《書》也,辯而不敢議。

    ”或問其故。

    子曰:“有可有不可。

    ”曰:“夫子有可有不可乎?”子曰:“可不可,天下之所存也,我則存之者也。

    ” 子間居俨然。

    其動也徐,若有所慮;其行也方,若有所畏。

    其接長者,恭恭然如不足;接幼者,溫溫然如有就。

     子之服儉以潔,無長物焉,绮羅錦繡,不入于室。

    曰:“君子非黃白不禦,婦人則有青碧。

    ” 子宴賓無貳馔,食必去生,味必适。

    果菜非其時不食,曰:“非天道也。

    ”非其土不食,曰:“非地道也。

    ” 鄉人有窮而索者。

    曰:“爾于我乎取,無擾爾鄰裡鄉黨為也,我則不厭。

    ”鄉人有喪,子必先往,反必後。

    子之言應而不唱,唱必有大端。

    子之鄉無争者。

     或問人善。

    子知其善則稱之,不善,則曰:“未嘗與久也。

    ” 子濟大川,有風則止,不登高,不履危,不乘悍,不奔馭。

    鄉人有水土之役,則具畚锸以往。

    曰:“吾非從大夫也。

    ” 銅川府君之喪,勺飲不入口者三日。

    營葬具,曰:“必儉也,吾家有制焉。

    ”棺椁無飾,衣衾而舉,帷車而載,塗車刍靈,則不從五世矣。

    既葬之,曰:“自仲尼已來,未嘗無志也。

    ”于是立墳,高四尺,不樹焉。

     子之他鄉,舍人之家,出入必告。

    既而曰:“奚适而無禀?” 萬春鄉社,子必與執事翼如也。

     芮城府君起家為禦史,将行,謂文中子曰:“何以贈我?”子曰:“清而無介,直而無執。

    ”曰:“何以加乎?”子曰:“太和為之表,至心為之内。

    行之以恭,守之以道。

    ”退而謂董常曰:“大廈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 子曰:“婚娶而論财,夷虜之道也,君子不入其鄉。

    古者男女之族,各擇德焉,不以财為禮。

    ” 子之族,婚嫁必具六禮。

    曰:“斯道也,今亡矣。

    三綱之首不可廢,吾從古。

    ” 子曰:“惡衣薄食,少思寡欲,今人以為詐,我則好詐焉。

    不為誇炫,若愚似鄙,今人以為恥,我則不恥也。

    ” 子曰:“古之仕也,以行其道;今之仕也,以逞其欲。

    難矣乎!” 子曰:“吏而登仕,勞而進官,非古也,其秦之餘酷乎?古者士登乎仕,吏執乎役,祿以報勞,官以授德。

    ” 子曰:“美哉,公旦之為周也!外不屑天下之謗而私其迹。

    曰:必使我子孫相承,而宗祀不絕也。

    内實達天下之道而公其心。

    曰:必使我君臣相安,而禍亂不作。

    深乎深乎!安家者所以甯天下也,存我者所以厚蒼生也。

    故遷都之義曰:洛邑之地,四達而平,使有德易以興,無德易以衰。

    ” 無功作《五鬥先生傳》。

    子曰:“汝忘天下乎?縱心敗矩,吾不與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