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關燈
宜弟。

    楚之南有啖人之國,其親戚死,拆其肉而埋其骨,謂之為孝。

    秦之西有義渠之國,其人死,則聚柴而焚之,煙上燻天,謂之昇霞。

    胡之北有射姑之國,其人親戚死,則棄屍於江中,謂之水仙。

    斯皆四夷之異俗也。

    先王傷風俗之不善,故立禮教以隔其弊,制禮樂以和其性,風移俗易而天下正矣。

     利害第四十七 利害者得失之本也,得失者成敗之源也。

    故就利而避害,愛得而僧失,物之但情也。

    人皆知就利而避害,莫知綠害而見利,皆識愛得而憎失,莫識失由以至得。

    有知利之為害,害之為利,得之成失,失之成得,則可與談利害而語得失矣。

    夫内熱者之飲毒藥非不害也,疽座用砭石非不痛也,然而為之者以小痛來而大痛滅,小害至巨害除也。

    饑而倍食,渴而大飲,熱而投水,寒而投火,雖暫怡性,必為後患。

    莒蒲去蚤虱而來岫蜓, 莒蒲是香草,岫蜓是百足之蟲。

     礬石止齒齲之痛而朽牙根,躁痛雖彌必生後害。

    此取小利而忘大利,惟去輕害而負重害也。

    瘢疾填胸而不敢铍,姜尾螫驸而不敢斫,非好疾而愛毒,以铍斫之患疾其螫也。

    酴酒盈卮,渴者弗飲,非不渴也,飲之立死。

    銷金在鑪,盜者不掬,非不欲也,掬而灼爛。

    唬虎在前, 三目虎,亦母虎。

     地有隋珠,雖貪如盜跳, 跖是柳下惠弟。

     則手不暇拾。

    懸殼向心,路有西施,雖娌如景陽, 是楚國大侄人,仕至大夫也。

     則目不暇視,非不愛寶而悅色,而不顧者利緩而害急也。

    昔齊有貨美錦於市,盜於衆中而竊之,吏執而問曰:汝何盜錦於衆中。

    對曰:吾但見錦,不見有人,故取之耳。

    若斯人者,眩於利而忘於害。

    黃口以貪餌而忘害,故擒於羅者。

     雀兒初生,皆口黃。

    孔子見羅人問之,即見黃口小雀,不獲大雀,何也。

    答日:小雀責餌易獲,大雀奸猾不責食餌,故難獲也。

     異鵲以見利而忘身,且休於莊周。

     莊周雕陵之園有鵲尾,長七尺,且有怪。

    周持彈入園,欲彈此鵲,心且休惕而驚,曰:此是王栗園。

    今向内彈鵲,王忽知之,言我偷王栗。

    於是挾彈而退也。

     是以智者見利而思難,聞者見利而忘患。

    思難而難不至,忘患而患反生。

    以是觀之,利害之道,去就之理,亦以明矣。

     禍福第四十八 禍福同根,妖祥共域,禍之所倚,反以為福;福之所伏,還以成禍。

    妖之所見,或能為吉;祥之所降,亦回成兇。

    有知禍之為福,福之為禍,妖之為吉,祥之為兇,則可與言物類矣。

    昊兵大勝以為福也,而有姑蘇之困; 吳王阖閑與越王勾踐戰於會稽山下,阖閑大勝,兵士還國,遂起姑蘇之台,七年而台不成。

    後被勾踐見百姓困苦於五湖,興兵來滅吳,吳兵敗績。

    初起台為福,而後變為大禍也。

     越栖會稽以為禍也,而有五湖之霸; 越王在五湖起兵伐吳軍,大敗也。

     戎王強盛以為福也,而有樽下之執; 戎王倚其強盛滅幽王,後被幽王孫於酒樽下執而殺之。

     陳骈出奔以為禍也,終有厚遇之福。

     陳公子奔於齊,齊侯見來,加以厚禮待之,又聘與女為妻,是為福也。

     禍福回旋,難以類推。

    昔宋人有白犢之祥而有失明之禍,雖有失明之禍,以至獲全之福。

     宋國人家有黑牛生白犢,往問孔子。

    孔子曰:是祥也。

    後乃殺之,将祭祀,牛主兒失右眼。

    後更生白犢,又往問孔子。

    孔子曰:祥也。

    又殺之,其牛主兄複失左眼。

    後楚攻宋,宋人盡投作兵,戰死并盡,唯有其人父子目盲并得存於命也。

     北叟有胡馬之利,卒有奔墜之患,雖有奔墜之患,以至保身之福。

     塞北人家有一疋牡馬。

    其馬奔向胡中,三年引胡地群馬而歸。

    其人子好乘馬,被胡馬撲,腳折。

    後胡來侵塞北,塞北人盡充兵焉。

    胡戰無一得,反并被胡殺,惟有此人父老子腳折,免胡兵得存。

    故因禍成福也。

     以見不祥而修善,則妖反為祥;見祥而不為善,即祥還成妖矣。

    昔武丁之時,毫有桑谷共生于朝, 共,聚也。

    朵、谷并是惡木,木聚生於朝而為妖怪矣。

     史占之曰:野草生朝,朝其亡乎。

    武丁恐懼,側身修德,桑谷自枯,八弦之内,重譯而來,殷道中興。

    帝辛之時,有雀生鸢 《詩》雲:鸢飛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