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之和。
郁金玄怆, 恬靜薰香。
春蘭秋蕙, 盡是香草。
衆鼻之所芳也;海人悅至見之夫,不愛芳馨之氣。
海人者,其人在海畔住,樂聞死人極皇之氣。
有一人獨來海邊,其人受性身作死人皇。
海人聞之,競逐死人皇,竟曰聞氣不足也。
若斯人者,皆性有所偏也。
執其所好而與衆相反,則倒白為黑,變苦成甘,移角成羽,佩猶當薰,美醜無定形,愛憎無正分也。
兵衛第四十 太古淳樸,民心無欲。
世薄時澆,則争起而戰鬥生焉。
神農氏弦木為弧,刻木為矢。
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其後蚩尤強暴,好習攻戰,銷金為刃,割革為鉀,而兵遂興矣。
黃帝戰于涿鹿,颛顼争於不周, 不周,山名,在西海。
共工氏與颛顼戰於不周山。
工氏敗績,以頭觸不周,山傾,天柱跌,四維絕。
故西北傾,令曰落西。
工氏以腳踏束方,得地道絕。
故水向束流。
俗雲天傾西北隅,地絕束南界也。
堯戰丹水,舜征有苗,夏讨有扈,殷攻葛伯,周伐崇侯。
夫兵者兇器,财用之蠹而民之殘也。
五帝三王弗能彌者,所以禁暴而讨亂,非欲耗财以害民也。
然衆聚則财散,鋒接則民殘,勢之所然也。
故兵貴伐謀,不重交刃,百戰百勝非用兵之善也。
善用兵者,不戰而勝,善之善也。
王者之兵,修正道而服人;霸者之兵,奇谲變而取勝。
夫将者,國之安危,民之性命,不可不重。
故诏之以廟堂,授之以斧鐵。
受命既已,則設明衣鑿兇門,臨軍之曰則忘其親,援鼓之時援,鼓杖也。
則忘其身,用能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顧於後,以全國為重,以智謀為先。
故将者,必明天時,辨地勢,練人謀。
明天時者,察七緯之情,洞五行之趣,聽八風之動,鑒五雲之候。
辨地勢者,識七舍之形,列九地之勢。
居山陵之戰,不逆高;水草之戰,不涉深;平地之戰,不涉虛險。
明人者,抱五德之美,握二柄之要。
五德者,智信仁勇嚴也。
二柄者,賞罰也。
智以能謀,信以約束,仁以愛人,勇以陵敵,嚴以鎮衆,賞以勸功,罰以懲過。
故智者變通之源,運奇之府也。
兵者,詭道而行,以其制勝也。
是以萬弩上殼,孫膑之奇; 魏遣龐涓為将來伐趙,趙投於齊。
齊遣孫膑往救。
孫膑至彼,與涓交戰,兵尚少不敵龐涓,遂退自弱。
涓曰:我知齊人怯,未戰而退。
於是龐涓趁齊軍。
孫膑遂於馬陵險阻之上,伏弩萬張,皆急上弦,發箭齊射。
其日龐涓大敗,被殺也。
千牛俱奔,田單之策; 齊将善守城,燕來攻齊,齊有七十城并輸燕軍。
田單在即墨城中,被燕軍圍城,守之不降。
燕将語田單曰:汝可急降,不然吾當破城盡誅。
田單曰:待我明曰來降。
燕将遂寬一夜。
田單乃於城内掘地道,内水牛千頭,樂刃劍戟縛置牛角上,畫牛身作龍文衣五彩,夜穿地道将燭以油灌之,縛於牛尾。
臨欲相攻一時,放火燒牛尾,燭遣牛從地道中出,牛被火燒尾,搪換燕軍,并皆破散,走死無路。
田單發兵逐後,押背趁殺,燕軍大敗。
囊土擁水,韓信之權; 漢将引兵伐趙,楚來救趙。
韓信令軍各負土兩袋,以壅灘水斷河。
遂渡水與楚戰,佯敗退軍,楚兵逐之。
渡水一半,信遣人於灘頭次破土袋,楚軍兵将不得回,被信央破,楚軍大敗。
拽柴揚塵,樂枝之谲; 樂技是晉國将,兵少,使軍卒佯拽柴木動塵起,衆望唯見塵起,謂晉大有兵馬,以動塵也。
舒車豕突,尹子之衛; 将軍載豬以向軍營也。
雲梯煙浮,魯生之巧。
魯攻宋城,使魯般造雲梯也。
用奇出於不意,少可以挫多,弱可以折強,況夫以衆擊寡,以明攻昧。
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就下,兵之勢避實而擊虛,避強而攻弱,避治而取亂,避銳而擊衰。
故水因地而制,兵因敵而制勝,則兵無成勢,水無定形。
觀形而運奇,随勢而應變,反經以為巧,無形以成妙。
故風而有形,則可以帷幕扞,寒暑無形,不可以關鑰遏也。
是以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如畏雷電,擊無常處;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如尋寰中,不見其際。
視吾之謀,無畏敵堅;視吾之堅,無畏敵謀。
以此言之,不可不知也。
夫将者,以謀為本,以仁為源。
謀以制敵,仁以得人。
故能謀制敵者将也,力能勝敵者卒也。
将以權失為本,卒以齊力為先。
是以列宿滿天不及胧月者,形不一,光不同也;虎尤多力而受制於人者,心不一,力不齊也。
萬人離心,不如百人同力;千人遞戰,不如十人俱至。
今求同心之衆,必死之士在於仁,恩洽而賞罰明,胥靡者 胥,相也;靡,無也。
臨危而不懼,履冰而不栗,以其将刑而不憂生也。
今士槍白刃而不顧死,赴水火而如歸,非輕死而樂傷,仁恩驅之也。
将得衆
郁金玄怆, 恬靜薰香。
春蘭秋蕙, 盡是香草。
衆鼻之所芳也;海人悅至見之夫,不愛芳馨之氣。
海人者,其人在海畔住,樂聞死人極皇之氣。
有一人獨來海邊,其人受性身作死人皇。
海人聞之,競逐死人皇,竟曰聞氣不足也。
若斯人者,皆性有所偏也。
執其所好而與衆相反,則倒白為黑,變苦成甘,移角成羽,佩猶當薰,美醜無定形,愛憎無正分也。
兵衛第四十 太古淳樸,民心無欲。
世薄時澆,則争起而戰鬥生焉。
神農氏弦木為弧,刻木為矢。
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其後蚩尤強暴,好習攻戰,銷金為刃,割革為鉀,而兵遂興矣。
黃帝戰于涿鹿,颛顼争於不周, 不周,山名,在西海。
共工氏與颛顼戰於不周山。
工氏敗績,以頭觸不周,山傾,天柱跌,四維絕。
故西北傾,令曰落西。
工氏以腳踏束方,得地道絕。
故水向束流。
俗雲天傾西北隅,地絕束南界也。
堯戰丹水,舜征有苗,夏讨有扈,殷攻葛伯,周伐崇侯。
夫兵者兇器,财用之蠹而民之殘也。
五帝三王弗能彌者,所以禁暴而讨亂,非欲耗财以害民也。
然衆聚則财散,鋒接則民殘,勢之所然也。
故兵貴伐謀,不重交刃,百戰百勝非用兵之善也。
善用兵者,不戰而勝,善之善也。
王者之兵,修正道而服人;霸者之兵,奇谲變而取勝。
夫将者,國之安危,民之性命,不可不重。
故诏之以廟堂,授之以斧鐵。
受命既已,則設明衣鑿兇門,臨軍之曰則忘其親,援鼓之時援,鼓杖也。
則忘其身,用能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顧於後,以全國為重,以智謀為先。
故将者,必明天時,辨地勢,練人謀。
明天時者,察七緯之情,洞五行之趣,聽八風之動,鑒五雲之候。
辨地勢者,識七舍之形,列九地之勢。
居山陵之戰,不逆高;水草之戰,不涉深;平地之戰,不涉虛險。
明人者,抱五德之美,握二柄之要。
五德者,智信仁勇嚴也。
二柄者,賞罰也。
智以能謀,信以約束,仁以愛人,勇以陵敵,嚴以鎮衆,賞以勸功,罰以懲過。
故智者變通之源,運奇之府也。
兵者,詭道而行,以其制勝也。
是以萬弩上殼,孫膑之奇; 魏遣龐涓為将來伐趙,趙投於齊。
齊遣孫膑往救。
孫膑至彼,與涓交戰,兵尚少不敵龐涓,遂退自弱。
涓曰:我知齊人怯,未戰而退。
於是龐涓趁齊軍。
孫膑遂於馬陵險阻之上,伏弩萬張,皆急上弦,發箭齊射。
其日龐涓大敗,被殺也。
千牛俱奔,田單之策; 齊将善守城,燕來攻齊,齊有七十城并輸燕軍。
田單在即墨城中,被燕軍圍城,守之不降。
燕将語田單曰:汝可急降,不然吾當破城盡誅。
田單曰:待我明曰來降。
燕将遂寬一夜。
田單乃於城内掘地道,内水牛千頭,樂刃劍戟縛置牛角上,畫牛身作龍文衣五彩,夜穿地道将燭以油灌之,縛於牛尾。
臨欲相攻一時,放火燒牛尾,燭遣牛從地道中出,牛被火燒尾,搪換燕軍,并皆破散,走死無路。
田單發兵逐後,押背趁殺,燕軍大敗。
囊土擁水,韓信之權; 漢将引兵伐趙,楚來救趙。
韓信令軍各負土兩袋,以壅灘水斷河。
遂渡水與楚戰,佯敗退軍,楚兵逐之。
渡水一半,信遣人於灘頭次破土袋,楚軍兵将不得回,被信央破,楚軍大敗。
拽柴揚塵,樂枝之谲; 樂技是晉國将,兵少,使軍卒佯拽柴木動塵起,衆望唯見塵起,謂晉大有兵馬,以動塵也。
舒車豕突,尹子之衛; 将軍載豬以向軍營也。
雲梯煙浮,魯生之巧。
魯攻宋城,使魯般造雲梯也。
用奇出於不意,少可以挫多,弱可以折強,況夫以衆擊寡,以明攻昧。
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就下,兵之勢避實而擊虛,避強而攻弱,避治而取亂,避銳而擊衰。
故水因地而制,兵因敵而制勝,則兵無成勢,水無定形。
觀形而運奇,随勢而應變,反經以為巧,無形以成妙。
故風而有形,則可以帷幕扞,寒暑無形,不可以關鑰遏也。
是以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如畏雷電,擊無常處;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如尋寰中,不見其際。
視吾之謀,無畏敵堅;視吾之堅,無畏敵謀。
以此言之,不可不知也。
夫将者,以謀為本,以仁為源。
謀以制敵,仁以得人。
故能謀制敵者将也,力能勝敵者卒也。
将以權失為本,卒以齊力為先。
是以列宿滿天不及胧月者,形不一,光不同也;虎尤多力而受制於人者,心不一,力不齊也。
萬人離心,不如百人同力;千人遞戰,不如十人俱至。
今求同心之衆,必死之士在於仁,恩洽而賞罰明,胥靡者 胥,相也;靡,無也。
臨危而不懼,履冰而不栗,以其将刑而不憂生也。
今士槍白刃而不顧死,赴水火而如歸,非輕死而樂傷,仁恩驅之也。
将得衆